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861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7:01
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及其装置采用食用菌管式栽培模式,简称“管栽”,区别于食用菌行业现有“袋栽”和“瓶栽”模式,“管栽”模式是基于管式培养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利用拌料机、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水冷式螺旋输送机、培养基冷却注水机、接种机和管式培养器装料机等组成培养基连续生产线装置,完成管式培养器培养基的拌料、灭菌、热能回收、冷却、注水、接种、装料等生产程序;使得食用菌培养基的生产流程变得简洁高效,节能环保;管式培养器的培养基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或出菇栽培均可利用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完成,并实施对管式培养器内培养基理化指标和小气候条件的全程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食用菌免塑料袋生产,减少白色垃圾,保护环境,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可控性和稳定性,提高产量质量,是一种绿色高效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A 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edible mushroom

A kind of mushroom production method and its device adopt the mushroom tube cultivation mode, which is called \tube cultiv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bag cultivation\ and \bottle cultivation\ modes in the mushroom industry. The \tube cultivation\ mode is based on the mushroom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tube culture device. It uses the mixer, th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sterilization machine of the culture medium, the water-cooled screw conveyor, the cooling water injection machine of the culture medium, the inoculation machine and the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line device of culture medium is composed of tube culture medium loading machine, which completes the production procedures of mixing, sterilization, heat recovery, cooling, water injection, inoculation, loading, etc. of culture medium of tube culture device, which make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dible mushroom culture medium simple and efficient,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ube culture medium cooling, inoculation, mycelium cultivation or mushroom cultivation of tube culture device can be used The control unit of the incubator is completed, and the whole process control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the culture medium and the microclimate conditions in the tubular incubator is implemented;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us without plastic bags, reduce the white garbag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ave energy and reduce consumption,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improve the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production, improve the output and quality, and is a green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mode of edible fung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食用菌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外袋栽和瓶栽食用菌生产模式以及专利公开CN201210305215.5号和授权专利zl201120482875.1号所公开的食用菌生产方法和装置,其共同特点是基于塑料菌袋或菌瓶的生产方法和与之配套的生产设备。上述现有食用菌生产方法和设备存在的问题:一、食用菌“袋栽模式”的塑料菌袋一次性消耗使用,浪费大量资源,污染环境;二、食用菌“瓶栽模式”的生产设备复杂成本高、对出菇床架条件要求高;三、受塑料袋或塑料瓶容积、体积和刚性强度限制,生产过程中时对周转筐、发菌床架、出菇床架依赖度高,增加生产成本;四、受塑料袋或塑料瓶的封闭半封闭结构限制,在发菌和出菇期间培养基内部温度、水分、养分、气体等理化条件和气候条件调控难度大、反应慢,能源利用率低,影响食用菌生产可控性和稳定性,影响食用菌产量质量,这是农业领域食用菌行业问世以来面临的难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从根源上解决基于袋栽和瓶栽食用菌生产模式所产生的上述问题,使得农业食用菌生产行业杜绝白色垃圾污染,降低资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简化生产工艺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用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提高农业食用菌产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法和装置实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及其装置采用食用菌管式栽培模式及其配套的系列生产装置,简称“管栽”模式,区别于食用菌行业现有“袋栽”和“瓶栽”模式,“管栽”模式是利用管式培养器(68)取代塑料袋或菌瓶,用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培养基冷却注水机(64)、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取代现有的蒸汽灭菌器或微波灭菌器、装袋机或装瓶机、接种机、发菌出菇培养环境气候控制空调机组等进行食用菌生产的一种食用菌生产模式;管式培养器(68)的培养基冷却接种或菌丝培养、出菇栽培均可利用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完成,实现对管式培养器(68)内装培养基的温度、湿度、养分、空气等理化条件和气候条件控制;本专利技术可实现食用菌免塑料袋生产,减少白色垃圾,保护环境,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可控性和稳定性,提高产量质量的食用菌绿色高效生产模式。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有:电磁灭菌管(1)、电磁感应线圈(2)、保温灭菌管(3)、上料口(4)、出料口(5)、传感器(6)、驱动装置(7)、电磁加热控制器(8)、绞龙螺旋(9)、培养基(10)、芯管(11)、芯管突起(12)、芯管孔(13)、芯管封堵(15)、芯管端口(16)、透气膜(17)、出菇孔(18)、管端封(19)、导管(21)、回水管(22)、供水管(23)、导气管(24)、止逆阀(25)、排气管(26)、无菌空气过滤器(27)、热交换器(28)、温度湿度压力开关控制器(29)、温度传感器(31)、湿度传感器(32)、压力传感器(33)、水泵(34)、空压机(35)、压缩空气储罐(36)、制冷制热空调主机(37)、储液器(38)、液滤器(39)、热交换器(40)、绞龙外管(41)、轴管(42)、绞龙螺旋(43)、外管(44)、滑道轮(46)、驱动装置(47)、绞龙出料口(49)、接种口(51)、进料口(52)、绞龙内腔(54)、冷却水套(55)、冷却水进口(56)、热水出口(57)、水冷却绞龙内管壁(58)、冷却水(59)、拌料机(61)、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水冷式螺旋输送机(63)、培养基冷却注水机(64)、液体菌种接种机(65)、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管式培养器(68),参见附图:附图1.食用菌管式培养器出菇栽培模式图;附图2.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控制出菇原理图;附图3.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控制菌丝培养原理图;附图4.管式培养器培养基生产工艺流程图;附图5.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结构图;附图6.水冷式螺旋输送机结构图;附图7.管式培养器装料机结构图;附图8.管式培养器主视图;附图9.管式培养器M-M’纵剖面图;附图10.管式培养器N-N’纵剖面图;附图11.食用菌管式培养器侧视图;现有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一:A拌料→B灭菌→C冷却→D接种→E装袋装瓶→F发菌→G出菇;其中拌料普遍要求培养基水分在50%-75%之间;灭菌过程主要利用锅炉产生蒸汽或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能量灭菌;冷却主要利用自然降温或制冷空调进行冷却;接种采用人工或机械拌料接种方式;装袋装瓶采用装袋机或装瓶机装料;发菌或菌丝培养采用自然或人工控制培养基外部环境气候条件的办法;出菇同样依靠自然或人工控制培养基外部环境气候条件的办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方案一:A培养基水分控制20%-70%拌料→B采用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灭菌→C1利用水冷式螺旋输送机冷却(63)并回收培养基热能→C2利用培养基冷却注水机(64)向培养基注水冷却(64)→D培养基通过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的接种口(51)接种→E培养基利用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装入管式培养器(68)→F1管式培养器内培养基自然常规发菌→F2利用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控制管式培养器内培养基发菌→G1管式培养器内培养基自然常规出菇→G2利用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管式对培养器内培养基温度、水分、养分、空气、酸碱度、生物酶等理化指标和小气候进行调控出菇。现有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二:A拌料→B装袋装瓶→C灭菌→D冷却→E接种→F发菌→G出菇;对应上述流程,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生产工艺流程方案二:A培养基水分控制20%-70%拌料→B采用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灭菌→C培养基装入管式培养器(68)→D1自然常规冷却→D2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冷却培养基→E菌种注入芯管(11)对培养基接种→F1管式培养器内培养基自然常规发菌→F2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控制发菌→G1管式培养器内培养基自然常规出菇→G2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控制管式培养器内培养基理化指标和小气候进行出菇。管式培养器(6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其结构和用法如下:管式培养器(68)由外管(44)、出菇孔(18)、管端封(19)、芯管(11)、芯管突起(12)、芯管孔(13)、芯管端口(16)、芯管封堵(15)、透气膜(17)等部分构成;出菇孔(18)排列分布于外管(44)表面;管端封(19)位于外管(44)两端;芯管(11)贯穿外管(44)、管端封(19),芯管突起(12)、芯管孔(13)排列分布于芯管(11)表面,芯管(11)是空气、水分、养分、冷源、热源等进出管式培养器(68)的通道;芯管突起(12)辅助固定芯管(11)及培养基在管式培养器(68)内的位置;芯管封堵(15)位于芯管端口(16),有防杂菌污染作用;透气膜(17)在出菇期以前封闭出菇孔(18),透气膜采用空气无菌过滤材料,可防杂菌侵入,同时可排出管式培养器(68)内培养基产生的CO2和其它废气;管式培养器(68)外管尺寸为口径50mm-1000mm×长度300mm-6000mm×壁厚0.3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有食用菌生产栽培用塑料菌袋或菌瓶、灭菌器、装袋机或装瓶机、发菌环境出菇环境气候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有食用菌生产栽培用管式培养器(68)、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有食用菌生产栽培用塑料菌袋或菌瓶、灭菌器、装袋机或装瓶机、发菌环境出菇环境气候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有食用菌生产栽培用管式培养器(68)、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中的管式培养器(68),其特征在于有外管(44)、出菇孔(18)、管端封(19)、芯管(11)、芯管突起(12)、芯管孔(13)、芯管端口(16)、芯管封堵(15)、透气膜(17);芯管(11)贯穿外管(44)中央、管端封(19),芯管突起(12)、芯管孔(13)分布于芯管(11)表面,芯管封堵(15)位于芯管端口(16),管端封(19)位于外管(44)两端;芯管封堵(15)位于芯管(11)两端;出菇孔(18)排列分布于外管(44)表面;芯管孔(13)排列分布于芯管(11)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中管式培养器(68)的外管(44),其特征在于其尺寸为口径50mm-1000mm×长度300mm-6000mm×壁厚0.3mm-30mm。


4.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培养基装在塑料菌袋或菌瓶内冷却、发菌、出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装在管式培养器(68)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中的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其特征在于有驱动装置(7)、绞龙螺旋(9)、电磁加热控制器(8)、传感器(6)、电磁感应线圈(2)、电磁灭菌管(1)、保温灭菌管(3)、上料口(4)、出料口(5);电磁感应线圈(2)缠绕包围电磁灭菌管(1),保温灭菌管(3)置于电磁灭菌管(1)之后,驱动装置(7)与绞龙螺旋(9)连接,绞龙螺旋(9)在电磁灭菌管(1)内,传感器(6)位于电磁灭菌管(1)壁,电磁加热控制器(8)电路与驱动装置(7)、电磁感应线圈(2)、传感器(6)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中的电磁灭菌管(1),其特征在于由导磁金属材料制成。


7.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培养基灭菌利用蒸汽灭菌器或微波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灭菌利用培养基电磁加热灭菌机(6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中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其特征在于有驱动装置(47)、进料口(52)、绞龙外管(41)、接种口(51)、绞龙螺旋(43)、绞龙出料口(49)、滑道轮(46);驱动装置(47)与绞龙螺旋(43)连接,绞龙外管(41)内装有绞龙螺旋(43),轴管(42)位于绞龙螺旋(43)轴线位置,接种口(51)开口于绞龙外管(41)壁。


9.一种食用菌生产方法,其中利用管式培养器装料机(66)对管式培养器(68)接种装料方法,其特征在于管式培养器(68)的外管(44)、芯管(11)分别与绞龙外管(41)、轴管(42)对插,芯管(11)插入轴管(42),绞龙外管(41)插入管式培养器(68)的外管(44);驱动装置(47)驱动培养基(10)自绞龙进料口(52)进入绞龙外管(41)内,培养基(10)在接种口(51)与菌种汇合,由绞龙螺旋(43)混合搅拌并推送至绞龙出料口(49)进入管式培养器(68),同时推动管式培养器(68)在滑道轮(46)上滑行退出,完成管式培养器(68)培养基接种装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产装置中的管式培养器调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有储液器(38)、水泵(34)、供水管(23)、回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红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