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44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3:59
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包括进料区、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待贴膜区、红外感应器、第一机械手、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机械手、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控制器,其中,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将电池从进料区推至待贴膜区;第一机械手将电池夹取至贴膜工位进行贴膜工序,第二机械手将电池夹取至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给电池开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贴膜机可以实现自动上料、自动贴膜、自动开口,电池出料后直接安排1个人装篮就可以了,可以大幅度节省人工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An automatic feeding and opening mechanism of film applicator

The automatic feeding and opening mechanism of the film applicator includes the feeding area, the front baffle of the feeding area, the rear baffle of the feeding area, the first piston cylinder, the second piston cylinder, the film to be pasted area, the infrared sensor, the first manipulator, the first X-axis cylinder, the first y-axis cylinder, the first clamping cylinder, the second manipulator, the second X-axis cylinder, the second Y-axis cylinder, the second clamping cylinder and the opening area , the opening silicon rubber plate, the third X-axis cylinder, the third Y-axis cylinder and the controller, wherein, the first piston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piston cylinder push the battery from the feeding area to the film to be pasted area; the first manipulator takes the battery to the film pasting station for the film pasting process, the second manipulator takes the battery to the opening area, and the opening silicon rubber plate opens the battery. After the utility model is adopted, the film applicator can realize automatic feeding, automatic film affixing and automatic opening. After the battery is discharged, one person can be directly arranged to load the basket, which can greatly save the labor cos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
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到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主要应用于软包电池的贴膜、装篮工序。
技术介绍
电池贴膜的工序主要有:人工上料→贴膜机贴膜→人工装篮→人工开口→进入下一道工序,目前的技术主要依靠人工上料、人工装篮后再为电池气囊开口,存在以下的不足:(1)工序多,自动化程度低,贴膜机仅能够完成贴膜这一个自动化操作;(2)每台贴膜机至少需要两名工人,一个负责人工上料,一个负责手工将电池装篮,转篮后为电池气囊开口,人工成本大;(3)手工开口容易产生疏漏;(4)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拟提供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提高贴膜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用于贴膜机的贴膜工位的前、后端,包括进料区、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待贴膜区、红外感应器、第一机械手、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机械手、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控制器,其中,进料区与待贴膜区保持垂直且连接;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分别垂直设在进料区的前、后两端,第一活塞气缸设在进料区的后端,第一活塞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后端推至前端;第二活塞气缸设在进料区的前端左侧,第二活塞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前端推至待贴膜区;第一机械手通过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并且第一机械手的夹爪通过第一夹紧气缸进行开合,从而将待贴膜区的电池夹取至贴膜工位进行贴膜工序,第二机械手通过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并且第二机械手的夹爪通过第二夹紧气缸进行开合,从而将完成贴膜工序的电池夹取至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通过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向下运动至电池气囊开口内并左右移动给电池开口,完成开口工序的电池流入下一道工序;红外感应器检测待贴膜区的电池数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并作出响应,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红外感应器、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分别与控制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进料区底板的前端通过螺栓与进料区前挡板固定,进料区底板的后端通过可移动螺栓使进料区后挡板可移动调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在待贴膜区附近地面的第一机械手支架、固定在贴膜工位附近地面的第二机械手支架,第一X轴气缸固定在第一机械手支架的顶部,第一Y轴气缸与第一X轴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机械手与第一Y轴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第二X轴气缸固定在第二机械手支架的顶部,第二Y轴气缸与第二X轴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第二机械手与第二Y轴气缸的输出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分别设在第一机械手顶部的真空管连接口,以及与真空管连接口连通的,设在第一机械手底部的吸盘;所述吸盘、第一机械手的夹爪均为可拆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分别设在第二机械手顶部的真空管连接口,以及与真空管连接口连通的,设在第二机械手底部的吸盘;所述吸盘、第二机械手的夹爪均为可拆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在待开口区附近地面的开口支架,第三X轴气缸固定在开口支架的顶部,第三Y轴气缸与第三X轴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开口硅胶板与第三Y轴气缸的输出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开口硅胶板的底部设有刀片,刀片的刀口朝下,刀片的正面投影为上边长>下边长的等腰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善前,需要1个人上料,且一次只能拿一只电池至贴膜工位上,贴膜机只能贴膜,而且还需要安排1个人去装篮后手动开口,采用本技术后,贴膜机可以实现自动上料、自动贴膜、自动开口,电池出料后直接安排1个人装篮就可以了,可以大幅度节省人工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技术的贴膜机的工作流程图。图2是应用了本技术的贴膜机的各工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机械手的夹爪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机械手的吸盘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开口硅胶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标记说明:1-进料区,2-第一活塞气缸,3-第二活塞气缸,4-待贴膜区,5-红外感应器,6-第一机械手,61-第一机械手支架,62-第一X轴气缸,63-第一Y轴气缸,64-第一机械手的夹爪,65-真空管连接口,66-吸盘,7-第二机械手,8-待开口区,9-开口硅胶板,91-开口支架,92-第三X轴气缸,93-第三Y轴气缸,94-刀片,10-组合防尘圈,11-前端盖,12-轴用Yx密封圈,13-活塞杆,14-缸筒,15-活塞,16-孔用Yx密封圈,17-缓存调节阀,18-后端盖,100-贴膜工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用于贴膜机的贴膜工位100的前、后端,包括进料区1、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第一活塞气缸2、第二活塞气缸3、待贴膜区4、红外感应器5、第一机械手6、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机械手7、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待开口区8、开口硅胶板9、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控制器。其中,进料区1与待贴膜区4保持垂直且连接,该技术方案便于两个活塞气缸进行推料。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分别垂直设在进料区的前、后两端,优选的,进料区底板的前端通过螺栓与进料区前挡板固定,进料区底板的后端通过可移动螺栓使进料区后挡板可移动调节。该技术方案使得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之间的宽度可随着进料区所需要容纳的电池数量而自由设定。第一活塞气缸2设在进料区1的后端,第一活塞气缸2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1后端推至前端;第二活塞气缸3设在进料区1的前端左侧,第二活塞气缸3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1前端推至待贴膜区4。具体的,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均采用如图3所示的活塞气缸,包括组合防尘圈10、前端盖11、轴用Yx密封圈12、活塞杆13、缸筒14、活塞15、孔用Yx密封圈16、缓存调节阀17、后端盖18。由于该活塞气缸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本申请文件中不再赘述工作原理。除此活塞气缸之外,本技术的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可用任何能够进行活塞运动的气缸进行替代。第一机械手6通过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并且第一机械手6的夹爪通过第一夹紧气缸进行开合,从而将待贴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用于贴膜机的贴膜工位的前、后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区、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待贴膜区、红外感应器、第一机械手、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机械手、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控制器,其中,进料区与待贴膜区保持垂直且连接;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分别垂直设在进料区的前、后两端,第一活塞气缸设在进料区的后端,第一活塞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后端推至前端;第二活塞气缸设在进料区的前端左侧,第二活塞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前端推至待贴膜区;第一机械手通过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并且第一机械手的夹爪通过第一夹紧气缸进行开合,从而将待贴膜区的电池夹取至贴膜工位进行贴膜工序,第二机械手通过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并且第二机械手的夹爪通过第二夹紧气缸进行开合,从而将完成贴膜工序的电池夹取至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通过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向下运动至电池气囊开口内并左右移动给电池开口,完成开口工序的电池流入下一道工序;红外感应器检测待贴膜区的电池数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并作出响应,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红外感应器、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分别与控制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构,用于贴膜机的贴膜工位的前、后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区、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待贴膜区、红外感应器、第一机械手、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机械手、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控制器,其中,进料区与待贴膜区保持垂直且连接;进料区前挡板、进料区后挡板分别垂直设在进料区的前、后两端,第一活塞气缸设在进料区的后端,第一活塞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后端推至前端;第二活塞气缸设在进料区的前端左侧,第二活塞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将电池从进料区前端推至待贴膜区;第一机械手通过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并且第一机械手的夹爪通过第一夹紧气缸进行开合,从而将待贴膜区的电池夹取至贴膜工位进行贴膜工序,第二机械手通过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并且第二机械手的夹爪通过第二夹紧气缸进行开合,从而将完成贴膜工序的电池夹取至待开口区,开口硅胶板通过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进行水平、垂直运动,向下运动至电池气囊开口内并左右移动给电池开口,完成开口工序的电池流入下一道工序;红外感应器检测待贴膜区的电池数量是否达到预设值并作出响应,第一活塞气缸、第二活塞气缸、红外感应器、第一X轴气缸、第一Y轴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X轴气缸、第二Y轴气缸、第二夹紧气缸、第三X轴气缸、第三Y轴气缸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机的自动上料、开口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洪沈两尼严洪桔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