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084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入口和出口相互连通的导液腔,所述壳体内设有一贯穿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设有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沿所述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的轴线方向,所述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的叶顶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为叶顶间隙,所述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导叶,用以控制叶顶间隙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设计精巧,采用叶顶间隙可调式结构易于装配,实现了泵性能可调,可满足不同发动机对涡轮泵性能要求,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适应性。

High performance single stage cantilever centrifugal pump with guide va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performance guide vane type single-stage cantilever centrifugal pump,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n inlet and an outlet arranged on the shell.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guide cavity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which is always penetrated. The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with a double suction impeller and a single suction secondary impeller, and along the double suction impeller and a single suction secondary impeller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wheel,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lade top end face of the double suction impeller and the single suction secondary impelle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the blade top clearance, and the guide vanes are set between the double suction impeller and the single suction secondary impelle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to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blade top clearan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xquisite design, easy assembly by adopting the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blade top clearance, adjustable pump performance, meeting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engines for turbopump,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product performance adap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
本技术涉及泵类,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
技术介绍
离心泵作为石油化工、冶金以及电力行业的主要耗功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离心泵也在不断地向高性能、低耗能的方向发展。离心泵有立式、卧式、单级、多级、单吸、双吸、自吸式等多种形式。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发生离心运动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如授权公告号CN206246410U揭示了一种具有双吸叶轮的离心泵,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入口和出口,且所述入口和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内设有一贯穿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设有一双吸叶轮,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吸入腔、第二吸入腔及流出腔,所述第一吸入腔、第二吸入腔位于所述双吸叶轮的两侧且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吸入腔、第二吸入腔还与所述入口及所述流出腔相连通;所述转轴上还固定设有一单吸次级叶轮,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液体流道及流转管,所述液体流道位于所述单吸次级叶轮的一侧且与流转管及所述出口相连通,所述流转管还与所述流出腔相连通。该专利存在如下缺点,叶轮叶顶间隙的大小会影响泵的使用性能,上述专利中,叶顶间隙比较大,泵性能比较差,增大了流体介质在叶顶间隙二次流动损失,从而增加泵前容积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入口和出口相互连通的导液腔,所述壳体内设有一贯穿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设有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沿所述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的轴线方向,所述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的叶顶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为叶顶间隙,所述双吸叶轮和单吸次级叶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导叶,用以控制叶顶间隙的大小。优选的,所述导叶呈圆环状,其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方向与所述导液腔内介质流向方向相同。优选的,所述导叶上开设有一组螺纹孔,一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栓贯穿所述螺纹孔将所述导叶锁止在所述壳体上。优选的,所述导液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吸入腔、第二吸入腔及流出腔,所述第一吸入腔和第二吸入腔呈对称结构设置在所述双吸叶轮的两侧,所述第一吸入腔、第二吸入腔、入口以及所述流出腔相互连通;所述导液腔还包括相互连通的液体流道和与所述流出腔相连通的流转管,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出口相连通,且位于所述单吸次级叶轮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双吸叶轮为闭式叶轮,其包括双吸叶轮主体、双吸前盖板及双吸后盖板,前液体流出腔位于所述双吸叶轮主体和双吸前盖板之间,后液体流出腔位于所述双吸叶轮主体和双吸后盖板之间,所述双吸叶轮主体轴线与所述入口轴线共轴。优选的,所述单吸次级叶轮包括单吸次级叶轮主体和单吸盖板,所述液体流道位于所述单吸次级叶轮主体和单吸盖板之间,所述单吸次级叶轮主体轴线与所述出口轴线共轴。优选的,所述流出腔至少包括前液体流出腔和后液体流出腔。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输入端上设有一旋转轴承,所述输入端与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单吸次级叶轮至所述输入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双吸叶轮至所述输入端的距离。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上设有一角接触球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设计精巧,采用叶顶间隙可调式结构易于装配,实现了泵性能可调,可满足不同发动机对涡轮泵性能要求,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适应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3:本技术中导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入口11和出口12,且所述入口11和出口12位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所述壳体1内设有一贯穿的转轴2,所述转轴2上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设有一双吸叶轮3,所述双吸叶轮3位于所述入口11的正下方,所述双吸叶轮3为闭式叶轮,因为闭式叶轮的效率较高,且所述双吸叶轮3包括双吸叶轮主体36、双吸前盖板37及双吸后盖板38,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第一吸入腔31、第二吸入腔32及流出腔35,所述第一吸入腔31、第二吸入腔32位于所述双吸叶轮3的两侧且为对称结构,,采用双吸叶轮与单吸叶轮相比具有流量大、不易产生汽蚀,极大增强了离心泵使用的寿命的特点。所述第一吸入腔31、第二吸入腔32还与所述入口11及所述流出腔35相连通;所述流出腔35由所述双吸叶轮3的前液体流出腔33和后液体流出腔34组成,所述前液体流出腔33位于所述双吸叶轮主体36和双吸前盖板37之间,所述后液体流出腔34位于所述双吸叶轮主体36和双吸后盖板38之间,所述双吸叶轮主体36轴线与所述入口11轴线共轴X1,液体从所述入口11处进入,由于双吸叶轮主体36轴线与所述入口11轴线共轴,所以所述双吸叶轮主体36受力均匀,不易损坏。所述转轴2上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设有一单吸次级叶轮4,所述单吸次级叶轮4位于所述出口12的正下方,所述单吸次级叶轮4,通常采用闭式叶轮,因为闭式叶轮的效率较高,此时采用单吸叶轮具有杨程高,同时也提高了了其流速。所述单吸次级叶轮4包括单吸次级叶轮主体42和单吸盖板43,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液体流道41及流转管,所述液体流道41位于所述单吸次级叶轮4的一侧且与流转管及所述出口12相连通,所述流转管还与所述流出腔35相连通。所述液体流道41位于所述单吸次级叶轮主体42和单吸盖板43之间,所述单吸次级叶轮主体42轴线与所述出口12轴线共轴X2,由于单吸次级叶轮主体42轴线与所述出口12轴线共轴,所以所述单吸次级叶轮主体42受力均匀,不易损坏。所述转轴2上有一输入端21,所述输入端21上设有一旋转轴承211,且所述输入端21与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使所述离心泵轴可以有细微滑动;所述转轴2的另一端设有一输出端22,所述输出端22上设有一角接触球轴承221,用来平衡其所述转轴2上残余的轴向力。本技术的设计要点在于:沿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的轴线方向,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的叶顶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为叶顶间隙,上述中所述双吸叶轮3的叶顶间隙等于所述单吸次级叶轮4的叶顶间隙。叶顶间隙的大小会影响泵的使用性能,如叶顶间隙比较大,泵性能比较差,增大了流体介质在叶顶间隙二次流动损失,从而增加泵前容积损失。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入口(11)和出口(12),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所述入口(11)和出口(12)相互连通的导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一贯穿的转轴(2),所述转轴(2)上固定设有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沿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的轴线方向,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的叶顶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为叶顶间隙,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导叶(7),用以控制叶顶间隙的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入口(11)和出口(12),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所述入口(11)和出口(12)相互连通的导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一贯穿的转轴(2),所述转轴(2)上固定设有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沿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的轴线方向,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的叶顶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均为叶顶间隙,所述双吸叶轮(3)和单吸次级叶轮(4)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导叶(7),用以控制叶顶间隙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7)呈圆环状,其上开设有导流槽(71),所述导流槽(71)的方向与所述导液腔内介质流向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7)上开设有一组螺纹孔(72),一与所述螺纹孔(72)相匹配的螺栓(73)贯穿所述螺纹孔(72)将所述导叶(7)锁止在所述壳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性能导叶式单级悬臂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吸入腔(31)、第二吸入腔(32)及流出腔(35),所述第一吸入腔(31)和第二吸入腔(32)呈对称结构设置在所述双吸叶轮(3)的两侧,所述第一吸入腔(31)、第二吸入腔(32)、入口(11)以及所述流出腔(35)相互连通;所述导液腔还包括相互连通的液体流道(41)和与所述流出腔(35)相连通的流转管,所述液体流道(41)与所述出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澜沧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斯流体控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