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642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板模具,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面板、脱料板、静模板、动模板、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主拉杆、设于主拉杆后方的副拉杆、主限位丁、副限位丁;所述主拉杆与脱料板固接,所述主拉杆上设有主限位槽,主限位丁与主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主限位丁与副拉杆的右部固接,副拉杆与静模板固接,所述副拉杆上设有副限位槽,副限位丁与副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副限位丁与动模板固接,副限位丁的前端设于主限位槽后方,所述副限位丁的前端与所述主拉杆之间设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向装置可以控制顺序开合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向装置可以安装在上述三块板的侧边,从而不占用模具内部的空间,拆装方便,有利于模具小型化。

A three plate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 plate mold, which comprises a panel, a stripper plate, a static template, a moving template and a guide device arranged successively from right to left; the guide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pull rod, a auxiliary pull rod arranged behind the main pull rod, a main limit D and a auxiliary limit D; the main pull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tripper plate, the main pull rod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limit groove, and the main limit D slides with the main limit groove Connection: the right part of the main limit Ding and the auxiliary pull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auxiliary pull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tatic formwork, the auxiliary pull rod is provided with the auxiliary limit groove, the auxiliary limit Ding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auxiliary limit groove, the auxiliary limit D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dynamic formwork, the front end of the auxiliary limit Ding is set behind the main limit groov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auxiliary limit Ding and the main pull rod are provided with a gap. The guid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sequential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mold, and the guid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installed on the side of the three plates, so as to not occupy the space inside the mold, facilitate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and facilitate th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板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三板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三板模具在开合模时,需要使用拉杆来控制三板模具的开合模顺序,另外还需要导柱来起导向作用。中国专利“CN201320588065.3--一种设有支撑滑板的三板注塑模具”公开的结构:“所述导柱向下滑动穿过脱料板、型腔载板将脱料板和型腔载板与浇口板滑动串联连接;所述拉杆与浇口板固定连接并向下滑动穿过脱料板将型腔载板可向下与浇口板限位张开相连;”为了安装导向柱和拉杆,需要在模具的各块板件上打孔,以便各板件与导向柱和拉杆滑动连接。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导向柱和拉杆的存在,导致模具的各块板件体积较大,模具整体体积较大,重量较大,耗费钢材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导向柱和拉杆的存在,导致模具的各块板件体积较大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三板模具,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面板、脱料板、静模板、动模板、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主拉杆、设于主拉杆后方的副拉杆、主限位丁、副限位丁;所述主拉杆与脱料板固接,所述主拉杆上设有主限位槽,主限位丁与主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主限位丁与副拉杆的右部固接,副拉杆与静模板固接,所述副拉杆上设有副限位槽,副限位丁与副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副限位丁与动模板固接,副限位丁的前端设于主限位槽后方,所述副限位丁的前端与所述主拉杆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主拉杆的右端设有连接部,所述面板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凹槽左端设有通槽,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通槽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右端向右贯穿所述面板。进一步地,所述主拉杆的背面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右端设于所述主拉杆上,所述连接槽的左端向左贯穿主拉杆,所述副拉杆的右部设于连接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副拉杆的后侧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静模板抵接,所述副拉杆与所述动模板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主拉杆的后侧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脱料板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装置的数量有四件,四件所述导向装置分别设于动模板上下两侧面的左部和右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三板模具,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面板、脱料板、静模板、动模板、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主拉杆、设于主拉杆后方的副拉杆、副限位丁;所述主拉杆与脱料板固接,所述主拉杆上设有主限位槽,副限位丁与主限位槽滑动连接,副拉杆与静模板固接,所述副拉杆上设有副限位槽,副限位丁与副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副限位丁与动模板固接,副限位槽的左端设于主限位槽的左端的左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导向装置可以控制开模过程中静模板和动模板分开之后,脱料板和静模板再分开,脱料板、静模板、动模板的大小一般是相同的,本技术的导向装置可以安装在上述三块板的侧边,从而不占用模具内部的空间,拆装方便,有利于模具小型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拉杆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副拉杆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一种三板模具,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面板51、脱料板52、静模板53、动模板54、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主拉杆1、设于主拉杆1后方的副拉杆2、主限位丁3、副限位丁4;所述主拉杆1与脱料板52固接,所述主拉杆1上设有主限位槽11,主限位丁3与主限位槽11滑动连接,所述主限位丁3与副拉杆2的右部固接,副拉杆2与静模板53固接,所述副拉杆2上设有副限位槽21,副限位丁4与副限位槽21滑动连接,所述副限位丁4与动模板54固接,副限位丁4的前端设于主限位槽11后方,所述副限位丁4的前端与所述主拉杆1之间设有间隙。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机床带动模具打开,首先打开静模板53和动模板54,由于副拉杆2与静模板53固接、副限位丁4与动模板54固接,所以打开距离为副限位丁4在副限位槽21中的行程;动模板54继续打开,在副限位丁4的作用下,副拉杆2与固接在副拉杆2右部的主限位丁3随动模板54移动,将脱料板52和静模板53打开,打开距离是主限位丁3在主限位槽11中的行程。同样地原理,在闭模时,静模板53和动模板54先闭合之后,脱料板52再与静模板53闭合。本技术可以控制开模过程中静模板53和动模板54分开之后,脱料板52和静模板53再分开,并且,脱料板52、静模板53、动模板54的大小一般是相同的,本技术的导向装置可以安装在上述三块板的侧边,从而不占用模具内部的空间,拆装方便,有利于模具小型化。进一步地,所述主拉杆1的右端设有连接部14,所述面板51上设有凹槽511,所述连接部14设于所述凹槽511中并与所述凹槽511滑动连接,所述凹槽511左端设有通槽,所述连接部14的宽度大于所述通槽的宽度。如此,在脱料板52和静模板53打开之后,并且主限位丁3在主限位槽11中的行程走完,主限位丁3将带动主拉杆1移动,由于所述主拉杆1与脱料板52固接,于是脱料板52将与面板51分开,直至连接部14与凹槽511抵接。同样地原理,在模具闭合时,脱料板52与静模板53闭合后,面板51再与脱料板52闭合。因此,该导向装置还可以控制面板51与脱料板52的打开,三板模具的开合顺序控制只需要用一个机构就可以实现,有利于模具的小型化。进一步地,所述凹槽511的右端向右贯穿所述面板51。这样的凹槽结构更加容易加工,刀具可以从面板51的右侧和上侧伸入凹槽进行加工。进一步地,所述主拉杆1的背面设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槽13的右端设于所述主拉杆1上,所述连接槽13的左端向左贯穿主拉杆1,所述副拉杆2的右部设于连接槽13内。连接槽13可以将部分的副拉杆2包覆在连接槽13中,对副限位丁4与副限位槽21的滑动起到辅助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副拉杆2的后侧面上设有凸起22,所述凸起22与所述静模板53抵接,所述副拉杆2与所述动模板54之间设有间隙。由于模具的坯料一般是锻造料,表面比较粗糙,由于面板51、脱料板52、静模板53、动模板54的四周不属于工作面,对四周的光滑度要求较低,所以设置凸起22,副拉杆2与所述动模板54之间设有间隙,就可以防止副拉杆2与所述动模板54接触产生摩擦。进一步地,所述主拉杆1的后侧面上设有凸台12,所述凸台12与所述脱料板52抵接。如此,可以防止主拉杆1与静模板53接触和摩擦。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装置的数量有四件,四件所述导向装置分别设于动模板54上下两侧面的左部和右部。该结构有利于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面板(51)、脱料板(52)、静模板(53)、动模板(54)、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主拉杆(1)、设于主拉杆(1)后方的副拉杆(2)、主限位丁(3)、副限位丁(4);所述主拉杆(1)与脱料板(52)固接,所述主拉杆(1)上设有主限位槽(11),主限位丁(3)与主限位槽(11)滑动连接,所述主限位丁(3)与副拉杆(2)的右部固接,副拉杆(2)与静模板(53)固接,所述副拉杆(2)上设有副限位槽(21),副限位丁(4)与副限位槽(21)滑动连接,所述副限位丁(4)与动模板(54)固接,副限位丁(4)的前端设于主限位槽(11)后方,所述副限位丁(4)的前端与所述主拉杆(1)之间设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面板(51)、脱料板(52)、静模板(53)、动模板(54)、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主拉杆(1)、设于主拉杆(1)后方的副拉杆(2)、主限位丁(3)、副限位丁(4);所述主拉杆(1)与脱料板(52)固接,所述主拉杆(1)上设有主限位槽(11),主限位丁(3)与主限位槽(11)滑动连接,所述主限位丁(3)与副拉杆(2)的右部固接,副拉杆(2)与静模板(53)固接,所述副拉杆(2)上设有副限位槽(21),副限位丁(4)与副限位槽(21)滑动连接,所述副限位丁(4)与动模板(54)固接,副限位丁(4)的前端设于主限位槽(11)后方,所述副限位丁(4)的前端与所述主拉杆(1)之间设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拉杆(1)的右端设有连接部(14),所述面板(51)上设有凹槽(511),所述连接部(14)设于所述凹槽(511)中并与所述凹槽(511)滑动连接,所述凹槽(511)左端设有通槽,所述连接部(14)的宽度大于所述通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11)的右端向右贯穿所述面板(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拉杆(1)的背面设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槽(13)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方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汉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