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可逆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625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磁可逆阀,属于控制流体流动的阀,现有技术存在因活塞碗受反向压力时会造成活塞部件的泄漏而造成电磁可逆阀在流体回路中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阀、导阀和线圈,所述的主阀由阀体和其两端的端盖形成主阀内腔,主阀内腔由两个活塞部件分成左腔、中腔、右腔三个腔室,两个活塞部件分别具有一个碗口朝向端盖的活塞碗,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活塞部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活塞碗朝向一致的密封塞,所述的左腔、右腔分别具有对应所述密封塞的密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活塞部件的设计,使主阀三个腔室间的相互密封,由活塞碗和密封塞来共同实现,可安装在流体回路中高、低压端间的任何位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控制流体流动的阀,特别是冷冻回路中用作开关的电磁 可逆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可逆阀结构如图1所示,由主阀l、导阀2和电磁线圈3三 大部分组装而成,下面详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主阀阔体部件的中间为一个圆筒形的阀体1. 1,阀体内部焊接有阀座1. 2 和1.3,阀体上焊接有二根连接管1.4和1.5,阀体两端焊有端盖1.6;由上 堵块1.S、下堵块1.9和弹簧1.10组成堵块组件,由上导通套l.ll、下导通 套1. 12和弹簧1. 13组成导通套组件,堵块组件、导通套组件以及两个活塞 部件1.14通过连杆1.7连接在一起;两个活塞部件将主阀分成左腔C、中腔 A、右腔B三个腔室,活塞碗1.14. 1的碗口朝向端盖方向。导阀包括小阀体部件,其左端是小阀体2.7,小阀体的一侧焊接有与压 縮机排气口相连接的连接管2. 1,另一侧的小阀座2. 5上焊接有分别与主阀 左腔C、右腔B和压縮机吸气口相连接的连接管2.2、 2.4、 2.3。小阀体的右 端与套管2. 9相连,套管的另一端又与封头2. 12焊接在一起。小阀体部件内 腔装有芯铁2. 10,芯铁右端的台阶孔内装有回复弹簧2. 11,左端铆接有拖动 架2.8。拖动架左端有定位孔,滑碗2.6装在该定位孔内,滑碗的上端面由 簧片支承,下端面贴合在小阀座2.5表面上并开有凹槽,滑碗可以随拖动架 左右滑动。滑碗内腔与连接管2.3相通为低压区,而滑碗外部的导阀腔与连 接管2. l相通为高压区。电磁线圈由线圈部件和导磁体组成,通过螺栓将电磁线圈固定到导阀上。当需要将流体回路连通时,电磁线圈断电,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芯铁拖动架组件带动滑碗一起向左移动(如图l所示状态),从而使2.2、 2. 3两 连接管及2.1、 2.4两连接管分别相通,由于连接管2.3为低压区,故主阀左 腔C的气体通过2. 2、 2. 3两连接管及滑腕内腔而流入低压区,因此主阀左腔 C成为低压区,而压縮机排气端的高压气体通过2. 1、 2.4两连接管进入主阀 右腔B,从而主阀右腔B成为高压区,主阀的左右腔间就形成了一个压力差, 在此压力差的作用下,堵块、连通套和活塞移向左侧,通过连通套将D、 S 接管相连通,从而使流体回路处于导通状态。当需要将流体回路断开时,电磁线圈通电,在线圈电磁力的作用下,芯 铁拖动架组件克服回复弹簧的作用力而带动滑碗一起向右移动,而使2.3、 2.4两连接管及2. 1、 2.2两连接管分别相通。主闽右腔B的气体通过2.3、 2.4两连接管及滑碗内腔而流入低压区,使主阀右腔B成为低压区,而压縮 机排气口的高压气体通过2.1、 2.2两连接管进入主阀左腔C,从而使主阀左 腔C成为高压区,主阀的左右腔间就形成了一个压力差,在此压力差的作用 下,堵块、连通套和活塞移向右侧,通过堵块将D、 S接管隔断,从而使流体 回路处于断开状态。如上所述,通过电磁线圈与导阀的共同作用就可以实现主阀的通、断, 从而实现通、断流体回路的目的。上述结构的电磁可逆阀,如图1所示将流体回路连通状态时的压力分布 为B^A^C,因此右侧活塞碗承受正向压力,可确保密封;而左侧活塞碗则 承受反向压力,当这个反向压力差超过一定程度时,活塞碗就会变形而导致 泄漏,从而限制了该阀在流体回路中的安装位置。而当将流体回路断开时, 压力分布为OA^B,因此左侧活塞碗承受正向压力,可确保密封;而右侧 活塞碗则承受反向压力,当这个反向压力差超过一定程度时,活塞碗就会变 形而导致泄漏,同样限制了该阀在流体回路中的安装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 因活塞碗受反向压力时会造成活塞部件的泄漏而造成电磁可逆阀在流体回路中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的缺陷,提供一种的电磁可逆阀。为此,本技术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磁可逆阀,包括主阀、导阀和线圈,所述的主阀由阀体和其两端的端 盖形成主阀内腔,主阀内腔由两个活塞部件分成左、中、右三个腔,两个活 塞部件分别具有一个碗口朝向端盖的活塞碗,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活塞部件 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活塞碗朝向一致的密封塞,所述的左腔、右腔分别具有 对应所述密封塞的密封口。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 技术特征所述的密封塞由设置在活塞部件上的活塞座约束在活塞部件上。 所述的活塞座具有一个容纳腔,容纳腔的口部具有约束边,所述的密封塞具有一个台阶,该台阶位于所述的容纳腔内,且在台阶与约束边之间置有弹簧。所述的密封塞与约束边之间保持有间隙。 所述的密封塞对应密封口的一端呈锥台状。所述的密封塞与对应的密封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此时,所述的密封塞 具有一个小于对应密封口的凸柱,所述的密封圈套在该凸柱的尾部;或者所述的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口朝向密封塞的部位。本技术的电磁可逆阀,其具体有益效果如下这种活塞部件的结构在活塞部件上增加了作为密封用的密封塞,进一步 的它通过弹簧浮动固定在活塞座内;且密封塞与活塞座约束边之间保持有一 定的间隙,而在轴向则通过弹簧固定,因此密封塞相对于活塞座,在径向和 轴向都是浮动的,如此就能使密封塞与密封口之间可靠贴合,保证密封。本技术通过对活塞部件的设计,使主阀三个腔室间的相互密封,由 活塞碗和密封塞来共同实现。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压力分布与现有方案并无 不同,活塞部件仍须承受负压,并产生变形而导致泄漏,但因有密封塞的存 在,密封塞与密封口之间依靠压力差(压力B^C)实现密封,由于压力分布为B^A^C,即使A腔气体冲过左侧活塞碗,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活塞部件的 密封效果。本方案的优点是该阀可安装在流体回路中高、低压端间的任何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磁可逆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活塞部件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活塞部件的放大图。 图中1- 主阀,1.1-阀体,1.2-阀座,1.3-阀座,1.4-连接管,1.5-连接管, 1.6-端盖,1.7-连杆,1.8-上堵块,1.9-下堵块,1.10-弹簧,1.11-上导通 套,1.12-下导通套,1.13-弹簧,1.14-活塞部件,1.14. l-活塞碗,1.14.2-密封塞,1. 14. 3-弹簧,1. 14. 4-活塞座,1. 14. 5-压片,1. 14. 6-垫片,1. 14. 7-弹簧片,1.14.8-容纳腔,1.14.9-约束边,1.14. 10-台阶,1.14. 11-密封圈, 1.14. 12-凸柱,1.15-密封口, C-左腔、A-中腔、B-右腔;2- 导阀,2. 1-连接管,2.2-连接管,2.3-连接管,2.4-连接管,2. 5-小 阀座,2.6-滑碗,2.7-小阀体,2.8-拖动架,2.9-套管,2. 10-芯铁,2.11-回复弹簧,2.12-封头;3- 电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电磁可逆阀作进一步的 描述,基于该电磁可逆阀相对现有技术的结构仅存在局部的区别,因此在下 文中仅对涉及的区别之处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 3所示,该电磁可逆阀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活塞部 件的不同-首先,本技术的活塞部件1. 14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磁可逆阀,包括主阀(1)、导阀(2)和线圈(3),所述的主阀(1)由阀体(1.1)和其两端的端盖(1.6)形成主阀内腔,主阀内腔由两个活塞部件(1.14)分成左腔(C)、中腔(A)、右腔(B)三个腔室,两个活塞部件(1.14)分别具有一个碗口朝向端盖(1.6)的活塞碗(1.14.1),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活塞部件(1.1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活塞碗(1.14.1)朝向一致的密封塞(1.14.2),所述的左腔(C)、右腔(B)分别具有对应所述密封塞(1.14.2)的密封口(1.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