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387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回阀,是为解决现有止回阀控制旁路侧管道的通、断需要多环节连动配合,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的缺点提供的,包括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的带主进口和主出口的主管道和与主管道连通、带旁路出口的旁路侧管道,以及支承在主管道内的阀杆、阀杆上安装的可控制主管道通、断的阀瓣,在主管道上近主进口的一侧阀杆上,与阀瓣同轴安装有在主管道打开、关闭的同时,使旁路侧管道关闭、打开的副阀瓣。由于控制旁路侧管道的副阀瓣与控制主管道的阀瓣同阀杆安装,阀瓣控制主管道的断、通和副阀瓣控制旁路侧管道的通、断是直接的关系,不经过多个环节的连动配合,不存在阀瓣和副阀瓣在配合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该阀结构简单、止回可靠。(*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阀类,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介质倒流的止回阀
技术介绍
为防止管道内所输送的介质倒流回加压设备,一般是在其管道上安装止回阀,以使在主管道不畅或关闭时,未送出的介质从旁路侧管道的旁路出口流回到容器内。现有止回阀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原理是,介质从止回阀阀体1的主管道4的主进口2进入,推压固定在阀杆3上的阀瓣9,套在阀杆3上的压缩弹簧9.1被压缩,阀瓣9左移,阀座孔被打开,介质从主管道4的主出口11流出。在连接于主管道4上的旁路侧管道7上安装有旁路阀座8,可堵在阀座孔8.1下口、控制旁路出口7.1开闭的阀板10,活动地连接在摆杆5的顶端,摆杆5的中部用支轴6支在旁路侧管道7的壁上,摆杆5的下端伸到阀杆3上的槽内,当输送介质的主管道不畅或关闭时,介质推压阀瓣9的力量变小,在弹簧3.1力的作用下,阀瓣9右移靠在阀座上使主管道4断开时,同时右移的阀杆3带动摆杆5绕支轴向右摆动一角度,使摆杆5上端拨动阀板10左移打开旁路阀座8上的阀座孔8.1,从而使介质从旁路出口7.1流出,避免了介质沿主管道倒流回加压设备。上述止回阀旁路侧管道7的通、断,是靠阀杆3移动带动摆杆5的下部摆动,再由摆杆5的上端拨动阀板10平移来实现的,这样需要多个环节连动配合才能完成,结构复杂,一旦各部件间发生磨损,就会使配合步调不完全一致,造成密封不严,致使介质在不该从旁路侧管道流出时流出,在该密封时不能密封,因此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止回阀控制旁路侧管道的通、断需要多环节连动配合,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止回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止回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的带主进口和主出口的主管道,还有与主管道连通、带旁路出口的旁路侧管道,以及支承在主管道内的阀杆、阀杆上安装的可控制主管道通、断的阀瓣,在主管道上近主进口的一侧阀杆上,与阀瓣同轴安装有副阀瓣,在主管道打开、关闭的同时,副阀瓣使旁路侧管道关闭、打开。本技术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与阀瓣同轴安装的在主管道打开、关闭的同时,使旁路侧管道关闭、打开的副阀瓣,是在主管道的筋壁上与旁路侧管道的交叉连通处,顺主管道方向安装有套座,安装阀瓣的阀杆一端可左右滑动地支承在主出口端的内壁上,阀杆的支承端与阀瓣端面之间套有压缩弹簧;阀杆可左右滑动地穿过套座的中心孔,其另一端安装有副阀瓣,在套座的近副阀瓣一侧,有与副阀瓣相适应的密封座面;所述主管道的筋壁上与旁路侧管道的交叉连通,是在主管道的管孔内,垂直于主管道设有柱形筋,筒形的套座顺主管道方向穿过柱形筋上的旁路侧管道7固定,在套座的侧壁上,设有与柱形筋内的盲端相通的旁路孔;所述套座的近副阀瓣一侧与副阀瓣相适应的密封座面,是副阀瓣在对向套座的一侧为外锥形面,外锥形面对应的套座上有与其相适应带内锥面的副阀瓣座。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控制旁路侧管道关闭、打开的副阀瓣与控制主管道打开、关闭的阀瓣在同一个阀杆上同轴安装,阀瓣控制主管道的断、通和副阀瓣控制旁路侧管道的通、断是直接关系,主出口关闭的同时旁路出口即被打开,不经过多个环节的连动配合,不存在因磨损使阀瓣和副阀瓣配合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该阀结构简单、止回可靠。另外本技术采用靠副阀瓣与其阀座的锥面配合来断开旁路侧管道,比现有技术的阀板与座孔底面的平面配合更加严密、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止回阀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图1是现有技术止回阀的结构图,是在阀体1的下部设有横向的主管道4,主管道4的右端为主进口2,左端为主出口11,两端支撑在主管道4上的阀杆3可向左右两侧滑动,其左侧安装有阀瓣9,压缩弹簧9.1的左端固定、右端顶在阀瓣9上盲孔的底面;在主管道4的上部连接有旁路侧管道7,其上部竖向安装有旁路阀座8,在旁路阀座8的座阀孔8.1下口有水平的阀板10,阀板10的下面活动地连接在摆杆5的顶端,摆杆5的中部用支轴6支在旁路侧管道7的壁上,摆杆5的下端插入阀杆3上的环形槽内。图2中,在止回阀的阀体1下部,设有带主进口2和主出口11的横向主管道4,带旁路出口7.1的旁路侧管道7与主管道4呈“丁”字形的交叉连通,旁路侧管道7的管孔插入阀体1上的柱形筋1.2(参见图3)内形成盲端7.2;筒形的套座14顺主管道4的方向穿过柱形筋1.2上的旁路侧管道7固定,在套座14的侧壁上,设有与柱形筋1.2内的盲端相通的旁路孔7.3;阀杆3的左端支承在主出口11端的内壁,右端穿过套座14的中心孔,端头固定有带外锥面的副阀瓣13,阀杆3可在支承和中心孔内左右滑动;套座14的右端有与副阀瓣13外锥面相适应、带内锥面的副阀瓣座14.1;阀杆3上在其支承端的右侧安装有阀瓣9,压缩弹簧9.1套在阀杆3上,其左端顶在支承点上,右端靠在阀瓣9的左侧面;在阀瓣9右端的阀体1上,有与阀瓣9的外锥面相适应、带内锥面的阀座9.2。当带压力的介质从止回阀的主管道7的主进口2进入时,介质经过主管道7管孔内的环筋腔1.1(参见图3),克服压缩弹簧9.1的弹力推阀瓣9离开其阀座9.2,同时阀瓣9带动阀杆3及其上的副阀瓣13左移坐在副阀瓣座14.1内,旁路侧管道7被关闭,此时主管道4内的介质经过柱形筋1.2周围的环筋腔1.1和阀座9.2的孔从主出口11流出;当主管道4不畅或关闭时,介质的压力不足以或不能使弹簧9.1压缩,阀瓣9不能离开其阀座9.2的座孔,主管道4被关闭,此时阀杆3处于偏右的位置,副阀瓣13离开副阀瓣座14.1处在打开状态,介质则从主进口2进入,通过套座14上的副阀瓣座14.1与副阀瓣13间的空隙孔、旁路孔7.3和旁路侧管道7,进入旁路出口7.1回流到与加压设备相连的容器内。权利要求1.一种止回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的带主进口和主出口的主管道,还有与主管道连通、带旁路出口的旁路侧管道,以及支承在主管道内的阀杆、阀杆上安装的可控制主管道通、断的阀瓣,其特征在于在主管道上近主进口的一侧阀杆上,与阀瓣同轴安装有副阀瓣,在主管道打开、关闭的同时,副阀瓣使旁路侧管道关闭、打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阀瓣同轴安装的在主管道打开、关闭的同时,使旁路侧管道关闭、打开的副阀瓣,是在主管道内的筋壁上与旁路侧管道的交叉连通处,顺主管道方向安装有套座,安装阀瓣的阀杆一端可左右滑动地支承在主出口端的内壁上,阀杆的支承端与阀瓣端面之间套有压缩弹簧;阀杆可左右滑动地穿过套座的中心孔,其另一端安装有副阀瓣,在套座的近副阀瓣一侧,有与副阀瓣相适应的密封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内的筋壁上与旁路侧管道的交叉连通,是在主管道的管孔内,垂直于主管道设有柱形筋,筒形的套座顺主管道方向穿过柱形筋上的旁路侧管道7固定,在套座的侧壁上,设有与柱形筋内的盲端相通的旁路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座的近副阀瓣一侧与副阀瓣相适应的密封座面,是副阀瓣在对向套座的一侧为外锥形面,外锥形面对应的套座上有与其相适应带内锥面的副阀瓣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止回阀,是为解决现有止回阀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回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的带主进口和主出口的主管道,还有与主管道连通、带旁路出口的旁路侧管道,以及支承在主管道内的阀杆、阀杆上安装的可控制主管道通、断的阀瓣,其特征在于:在主管道上近主进口的一侧阀杆上,与阀瓣同轴安装有副阀瓣,在主管道打开、关闭的同时,副阀瓣使旁路侧管道关闭、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聪蔡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核阀业成套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