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1628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8:30
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包括二衬台车(1)和电控箱,所述二衬台车(1)靠近上一板二衬搭接板(2)底部加装有橡胶板(3),所述的橡胶板(3)与二衬台车钢模板(5)在环向上弧长一致,所述的橡胶板(3)上安装有压力感应芯片(7),所述的压力感应芯片(7)与电控箱连接。橡胶板(3)能够保护混凝土边缘不会被二衬台车(1)挤裂,保证了隧道两板二衬混凝土之间搭接处外观质量和实体质量;通过电控箱读取压力感应芯片(7)压力感应值,实现可视化操作,满足施工需求。

A kind of visual soft lap device for the pressure of the formwork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lining of the tunn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essure visualization soft lap device for a template at the end of a tunnel second lining, which comprises a second lining trolley (1) and an electric control box.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lining trolley (1) close to the upper second lining lap plate (2) is provided with a rubber plate (3). The rubber plate (3) and the steel template (5) of the second lining trolley have the same circular upward arc length, and the rubber plate (3)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ng chip (7), The pressure sensing chip (7)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control box. The rubber plate (3) can protect the edge of the concrete from being squeezed and cracked by the second lining trolley (1), which ensures th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entity quality of the joint between the two plates and the second lining concrete of the tunnel; read the pressure sensing chip (7) pressure sensing value through the electric control box to realize the visual operation and meet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搭接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属于隧道衬砌施工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隧道越来越多;随着隧道衬砌质量及标准化施工要求不断提高,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隧道两板二衬混凝土之间搭接定位时直接通过二衬台车进行,而两板二衬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位置混凝土易被二衬台车顶裂,且上一板二衬混凝土与本次二衬台车定位端头钢模板直接接触容易形成错台;因此,隧道两板二衬混凝土之间搭接处外观质量和实体质量均极易出现缺陷,因此传统二衬台车端头搭接形式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隧道两板二衬之间的施工缝易错台和二衬台车易顶裂上一板二衬端头混凝土等问题,提供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包括二衬台车和电控箱,所述二衬台车靠近上一板二衬搭接板底部加装有橡胶板,所述的橡胶板与二衬台车钢模板在环向上弧长一致,所述的橡胶板上安装有压力感应芯片,所述的压力感应芯片与电控箱连接。所述的橡胶板厚度为12mm。所述的橡胶板宽度为10cm。所述的橡胶板压缩变形量为2~3mm。所述的橡胶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的固定螺栓沿二衬台车环向方向布置。所述的橡胶板高出二衬台车钢模板为2mm。所述的橡胶板靠近上一板二衬端设置有半圆形橡胶封端。所述的半圆形橡胶封端高度为10mm。所述的半圆形橡胶封端压缩弹性模量为5~8mm。所述的压力感应芯片为多个,相邻压力感应芯片环向间距为1m。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的橡胶板能够保护混凝土边缘不会被二衬台车挤裂,保证了隧道两板二衬混凝土之间搭接处外观质量和实体质量。、本技术中半圆形橡胶封端能够确保混凝土与橡胶板之间严密贴合,形成密封端,确保不出现溢浆漏浆。、本技术中通过电控箱读取压力感应芯片压力感应值,当该值接近上一板二衬混凝土抗压值时,停止顶伸,从而进一步确保不顶裂上一板二衬混凝土;且实现可视化操作,满足施工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断面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二衬台车1,搭接板2,橡胶板3,固定螺栓4,二衬台车钢模板5,半圆形橡胶封端6,压力感应芯片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包括二衬台车1和电控箱,所述二衬台车1靠近上一板二衬的搭接板2底部加装有橡胶板3,所述的橡胶板3与二衬台车钢模板5在环向上弧长一致;所述的橡胶板3上安装有压力感应芯片7,所述的压力感应芯片7与电控箱连接。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板3厚度为12mm。1、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通常现有的二衬台车1靠近上一板二衬端头的15cm为搭接位置,因此选择所述的橡胶板3宽度为10cm。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板3压缩变形量控制为2~3mm。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板3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所述的固定螺栓4沿二衬台车1纵向方向布置,环向上相邻固定螺栓4间距为100cm。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板3高出二衬台车钢模板5为2mm。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板3靠近上一板二衬端设置有半圆形橡胶封端6。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半圆形橡胶封端6高度为10mm,此处的半圆形橡胶封端6高度指的是半圆形橡胶封端6外表面与橡胶板3之间的最远距离;且所述的半圆形橡胶封端6压缩弹性模量控制为5~8mm。半圆形橡胶封端6与橡胶板3之间采用胶水粘接,半圆形橡胶封端6用于确保软搭接端头不会出现漏浆现象。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感应芯片7为多个,相邻压力感应芯片7环向间距为1m。参见图1至图3,在二衬台车1展开时,让二衬台车1的二衬台车钢模板5缝隙正好对应上一板二衬混凝土端头,从而使本软搭接装置位置正好对齐混凝土面,利用橡胶板3橡胶的弹性确保二衬混凝土施工缝位置津贴密实;且利用橡胶板3橡胶的弹性缓冲,确保混凝土边角不至于被挤裂。同时,橡胶板3与上一板二衬混凝土搭接时,挤压压力感应芯片7,通过电控箱读取该压力感应值,当电控箱上该压力感应值接近上一板二衬混凝土抗压值时,停止顶伸,从而进一步确保不顶裂上一板二衬混凝土。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衬台车(1)和电控箱,所述二衬台车(1)靠近上一板二衬搭接板(2)底部加装有橡胶板(3),所述的橡胶板(3)与二衬台车钢模板(5)在环向上弧长一致,所述的橡胶板(3)上安装有压力感应芯片(7),所述的压力感应芯片(7)与电控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衬台车(1)和电控箱,所述二衬台车(1)靠近上一板二衬搭接板(2)底部加装有橡胶板(3),所述的橡胶板(3)与二衬台车钢模板(5)在环向上弧长一致,所述的橡胶板(3)上安装有压力感应芯片(7),所述的压力感应芯片(7)与电控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板(3)厚度为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板(3)宽度为1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板(3)压缩变形量为2~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二衬端头模板压力可视化软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板(3)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梨棚赵建岐周超峰李达李霄凯高在新胡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