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地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272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地刹器,所述地刹器固定在车体底部,包括底座、连杆、解锁体、踏体、导向杆、弹簧、刹车板;所述底座下方设有限位体,限位体侧壁设有限位块,所述导向杆一端位于限位体内部并可在限位体内部伸缩,导向杆另一端位于限位体下方且套有移动体,所述移动体下方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刹车板;所述踏体包括踏板和两个铰接杆;所述解锁体与连杆的底部铰接,解锁体包括解锁板和限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地刹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省力,无需外来动力源便可实现刹车与解锁回位,在刹车时通过弹簧压缩带来的正压力提高刹车板与地面的摩擦,且能根据不同底盘高度运输装置进行调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New type ground brak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ground brake, which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vehicle body, including a base, a connecting rod, a unlocking body, a step body, a guide rod, a spring and a brake plate; a limited body is arranged under the base, a limited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limited body, one end of the guide rod is located inside the limited body and can be telescoped in the limited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guide rod is located under the limited body and is sleeved There is a moving body, a spring is fixed under the moving body, and a brake plate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pring; the pedal body includes a pedal and two hinged rods; the unlocking body is hing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nlocking body includes an unlocking plate and a defining plate. The ground brak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labor saving, and can realize the braking and unlocking return without external power source. When braking, the positive pressure brought by the spring compression can improv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brake plate and the ground, and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transport device of different chassis height, which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地刹器
本技术涉及新型地刹器
技术介绍
地刹器是专门用于移动运输装置底部用于刹车的装置,通过用脚踩住地刹器便可达到移动运输装置刹车的目的,可保证移动运输装置在需要刹车或停止时的稳定。现目前地刹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应用于各种物流车、车间运输车或车间的机械装置上。现今的地刹器结构固定,适用性较低,无法适用于底盘与地面高度不同的各种运输装置,不同的运输装置所安装的地刹器的型号不同,并且操作使用不便利,经常遇到刹不住车或解不开刹车的情况,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地刹器,该地刹器无需外来动力源只需脚踩便可实现刹车与解锁回位,操作简单便利。为了实现上述地刹器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地刹器,该地刹器包括底座、实现刹车的踏体、解锁刹车的解锁体、限位体、导向杆和刹车板;所述底座下方设有限位体,所述导向杆一端位于限位体内部且可在限位体内部伸缩,另一端位于限位体下方且固定有刹车板,所述刹车板上方套有带动刹车板升降的移动体;所述踏体与移动体、底座铰接;所述解锁体与踏体铰接。进一步的是,为了保证该地刹器工作的稳定,所述踏体的端部通过连杆与底座铰接;所述连杆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踏体、解锁体铰接。进一步的是,所述踏体包括踏板和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与移动体铰接,所述铰接杆一端与连杆、解锁体铰接,另一端与踏板相连。进一步的是,为了保证踏体工作的稳定平衡性,所述铰接杆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移动体的两侧。进一步的是,为了保证踩踏踏板的效果,所述踏板表面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是,所述解锁体与连杆的底端、踏体的端部铰接,解锁体包括解锁板和限定板,解锁板位于限位块下方。进一步的是,为了保证踩踏解锁板的效果,所述解锁板表面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地刹器的使用性能,所述限位体侧壁设有用于限制限位板的限位块。进一步的是,为了提升导向杆的上下伸缩效果,所述移动体与刹车板之间设有弹性伸缩件。进一步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刹车板的刹车效果,所述刹车板底面设有耐磨防滑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出的地刹器结构简单,无需外动力源,直接通过人脚踩踏板和解锁板便可实现该地刹器的刹车与解锁,操作便利,使用方便;在踩下踏板之后,踏板通过移动体压缩弹簧带动刹车板向下移动至地面实现刹车,并且通过弹簧自身压缩对刹车板一个向下的正压力,增加了刹车板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稳定刹车的效果更加,此时解锁体的限定板移动至限位块处实现定位,同时也实现了连杆和铰接杆的自锁,在踩下解锁板之后,解锁板带动限定板移动与限位块进行分离,从而实现连杆与铰接杆铰接点的解锁,弹簧自动回位,带动刹车板上移回位,完成解锁;该地刹器可根据车体底盘与地面的距离进行高度调节,通过导向杆实现高度的调整,从而适应多种车体的需要;本技术的重要局部件可进行拆卸,方便进行维检修和零部件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踩下踏板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踩下踏板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踩下踏板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踩下解锁板的侧视图。图中:1、底座;1-1、连接孔;2、连杆;3、解锁板;3-1、限定板;4、踏板;4-1、铰接杆;5、导向杆;6、弹性伸缩件;7、刹车板;8、移动体;9、限位体;9-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新型地刹器,该地刹器包括底座1、实现刹车的踏体4、解锁刹车的解锁体、限位体9、导向杆5和刹车板7;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限位体9,所述导向杆5一端位于限位体9内部且可在限位体9内部伸缩,另一端位于限位体9下方且固定有刹车板7,所述刹车板7上方套有带动刹车板7升降的移动体8;所述踏体与移动体8、底座1铰接;所述解锁体与踏体铰接。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通过踩踏体带动刹车板7达到刹车的目的,通过踩解锁体使得刹车板7缩回达到解锁的目的。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新型地刹器,所述地刹器安装在车体等移动装置的底部,该地刹器包括底座1、实现刹车的踏体、解锁刹车的解锁体、限位体9、导向杆5和刹车板7;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限位体9,所述导向杆5一端位于限位体9内部且可在限位体9内部伸缩,另一端位于限位体9下方且固定有刹车板7,所述刹车板7上方套有带动刹车板7升降的移动体8;所述踏体与移动体8、底座1铰接;所述解锁体与踏体铰接;为了保证该地刹器工作的稳定,所述踏体的端部通过连杆2与底座1铰接;所述连杆2一端与底座1铰接,另一端与踏体、解锁体铰接;所述踏体包括踏板4和铰接杆4-1,所述铰接杆4-1与移动体8铰接,所述铰接杆4-1一端与连杆2、解锁体铰接,另一端与踏板4相连;为了保证踏体工作的稳定平衡性,所述铰接杆4-1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移动体8的两侧;为了保证踩踏踏板4的效果,所述踏板4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解锁体与连杆2的底端、踏体的端部铰接,解锁体包括解锁板3和限定板3-1,解锁板3位于限位块9-1下方;为了保证踩踏解锁板3的效果,所述解锁板3表面设有防滑纹;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地刹器的使用性能,所述限位体9侧壁设有用于限制限位板3-1的限位块9-1;为了提升导向杆5的上下伸缩效果,所述移动体8与刹车板7之间设有弹性伸缩件6,所述弹性伸缩件6为弹簧;为了进一步提高刹车板的刹车效果,所述刹车板7底面设有耐磨防滑齿。本技术所提出的地刹器结构简单,无需外动力源,直接通过人脚踩踏板4和解锁板3便可实现该地刹器的刹车与解锁,操作便利,使用方便。在具体使用时,首先根据车体1的底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通过伸缩导向杆5调整该地刹器的高度,然后将地刹器固定在车体1底部;在需要稳定住车体避免车体发生位移时,踩下踏板4,踏板4通过移动体8压缩弹簧带动刹车板7向下移动至地面实现刹车,并且弹簧压缩可给刹车板7一个正压力,增加刹车板7与地面的摩擦力,此时铰接杆4-1带动解锁体的限定板3-1移动至限位块9-1处,同时实现连杆与铰接杆4-1铰接处的自锁;当车体需要移动时,踩下解锁板3,解锁板3带动限定板3-1与限位块9-1分离,从而将连杆2和铰接杆4-1实现解锁,弹簧通过自身弹力自动回位,带动刹车板7上移回位,完成解锁,地刹器回到初始状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地刹器,其特征在于:该地刹器包括底座(1)、实现刹车的踏体、解锁刹车的解锁体、限位体(9)、导向杆(5)和刹车板(7);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限位体(9),所述导向杆(5)一端位于限位体(9)内部且可在限位体(9)内部伸缩,另一端位于限位体(9)下方且固定有刹车板(7),所述刹车板(7)上方套有带动刹车板(7)升降的移动体(8);所述踏体与移动体(8)、底座(1)铰接;所述解锁体与踏体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地刹器,其特征在于:该地刹器包括底座(1)、实现刹车的踏体、解锁刹车的解锁体、限位体(9)、导向杆(5)和刹车板(7);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限位体(9),所述导向杆(5)一端位于限位体(9)内部且可在限位体(9)内部伸缩,另一端位于限位体(9)下方且固定有刹车板(7),所述刹车板(7)上方套有带动刹车板(7)升降的移动体(8);所述踏体与移动体(8)、底座(1)铰接;所述解锁体与踏体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体的端部通过连杆(2)与底座(1)铰接;所述连杆(2)一端与底座(1)铰接,另一端与踏体、解锁体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体包括踏板(4)和铰接杆(4-1),所述铰接杆(4-1)与移动体(8)铰接,所述铰接杆(4-1)一端与连杆(2)、解锁体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