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116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具体涉及内胎打孔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四角位置均固定设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固定设有横杆,所述底座顶部与横杆底部之间设置有打孔机构以及清理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和伺服电机,所述气缸顶端与横杆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四个打孔板,增加预打孔的内胎数量,从而提高对内胎打孔的效率,而且,在打孔时不会对内胎另一面造成损伤,有利于保护内胎,同时,通过设有压板和缓冲垫,可以对内胎进行固定,防止其放生滑动,有利于保证打孔的质量和效率,并且,缓冲垫可以防止压板对内胎表面产生划伤,进一步保护内胎。

An automatic drilling device for inner tube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drilling device for inner tube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ner tube drilling, including a support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base, four corners of the top of the base are fixed with columns, the top of the column is fixed with cross bars, between the top of the base and the bottom of the cross bars are provided with a drilling mechanism and a cleaning mechanism; the drilling machine The mechanism comprises a cylinder and a servo motor, the top end of the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cross bar through bolts.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pre perforated inner tubes by setting four perforated plat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unching inner tubes. Moreover, the other side of the inner tube will not be damaged when punching,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tecting the inner tub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ner tube can be fixed by setting a pressing plate and a buffer pad to prevent the inner tube from releasing and sliding, which is beneficial to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unching, The cushion can prevent the pressure plate from scratching the inner tube surface and further protect the inn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内胎打孔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轮胎主要由外胎、内胎、垫带构成,内胎是轮胎的重要部分。现在通常采用的内胎贴嘴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内胎胎管挤出、受内粉、冷却(水冷)、风机干燥、贴标、打孔、贴气门嘴、受外粉、定长裁断、堆放。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8117987U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内胎安装充气嘴打孔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电机、转动盘、驱动杆、升降杆和转孔头等结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内胎管进行周期性打孔,且采用将内胎管套接在圆形串接杆上的方式进行打孔,不会出现打穿的现象,从而保证打孔质量。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装置通过驱动电机、转动盘、圆形串接杆等结构来实现对内胎的打孔,但是,对内胎取放时,操作繁琐,从而降低了对内胎的打孔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通过设有打孔板,并将打孔板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增加预打孔的内胎数量,从而提高对内胎打孔的效率,而且,在打孔时不会对内胎另一面造成损伤,有利于保护内胎,同时,通过设有压板、滑杆、复位弹簧以及缓冲垫,可以对内胎进行固定,防止其放生滑动,有利于保证打孔的质量和效率,并且,缓冲垫可以防止压板对内胎表面产生划伤,进一步保护内胎,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四角位置均固定设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固定设有横杆,所述底座顶部与横杆底部之间设置有打孔机构以及清理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和伺服电机,所述气缸顶端与横杆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底端固定设有打孔套,所述打孔套外部套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均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腔贯穿设有滑杆,且与通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压板,所述滑杆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固定板底部以及压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顶部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一孔洞,所述打孔套内腔螺纹连接有打孔钻头,所述打孔钻头一端贯穿第一孔洞内腔,所述伺服电机底部与底座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周向侧固定设有打孔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打孔板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打孔板顶部一端均贯穿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打孔钻头相匹配。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外部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圈底部与伺服电机底部焊接,且轴承内圈顶部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与打孔板底部一端焊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盘顶部周向侧固定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块顶部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设有支板,所述支板一端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凹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外部均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两侧分别与对应侧的凹槽内侧壁以及支板一侧贴合,所述弧形板一端固定设有防滑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板底部固定设有防滑垫,所述压板底部配合设有缓冲垫,所述防滑垫以及缓冲垫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清理机构固定设在立柱底端一侧,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气泵和收集槽,所述气泵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端部一侧连通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顶端位于第二孔洞的正下方,所述收集槽底部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槽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收集槽的直径大于打孔板之间的最大距离。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有打孔板,并将打孔板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增加预打孔的内胎数量,从而提高对内胎打孔的效率,而且,在打孔时不会对内胎另一面造成损伤,有利于保护内胎,同时,通过设有压板、滑杆、复位弹簧以及缓冲垫,可以对内胎进行固定,防止其放生滑动,有利于保证打孔的质量和效率,并且,缓冲垫可以防止压板对内胎表面产生划伤,进一步保护内胎;2、通过设有固定机构,包括弧形板、支板、扭簧以及转轴,可以将套在打孔板外部的预打孔的内胎一端固定住,防止内胎在伺服电机转动时发生滑动,从而影响打孔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打孔的效率,而且,在伺服电机顶部焊接有轴承,并通过连接杆与打孔板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既保证打孔板正常旋转,又能对打孔板起到支撑作用,增加打孔时的稳定性;3、通过设有清理机构,包括气缸、输气管、出气管以及收集槽,气缸能够将第二孔洞中的内胎余料吹出,并使内胎余料落在收集槽中,方便收集处理,增加工作环境的整洁度,同时,防止内胎余料对后续的打孔工作产生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打孔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侧视图。附图标记为:1底座、2立柱、3横杆、4气缸、5伺服电机、6打孔套、7固定板、8通孔、9滑杆、10压板、11复位弹簧、12第一孔洞、13打孔钻头、14旋转盘、15打孔板、16第二孔洞、17轴承、18连接杆、19固定块、20凹槽、21弧形板、22支板、23转轴、24扭簧、25防滑板、26防滑垫、27缓冲垫、28气泵、29收集槽、30输气管、31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的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四角位置均固定设有立柱2,所述立柱2顶端固定设有横杆3,所述底座1顶部与横杆3底部之间设置有打孔机构以及清理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4和伺服电机5,所述气缸4顶端与横杆3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底端固定设有打孔套6,所述打孔套6外部套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两端均贯穿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腔贯穿设有滑杆9,且与通孔8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9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压板10,所述滑杆9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固定板7底部以及压板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10顶部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一孔洞12,所述打孔套6内腔螺纹连接有打孔钻头13,所述打孔钻头13一端贯穿第一孔洞12内腔,所述伺服电机5底部与底座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14,所述旋转盘14周向侧固定设有打孔板15;所述打孔板15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打孔板15顶部一端均贯穿设有第二孔洞16,所述第二孔洞16与打孔钻头13相匹配;所述防滑板25底部固定设有防滑垫26,所述压板10底部配合设有缓冲垫27,所述防滑垫26以及缓冲垫27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体实施方式:启动伺服电机5通过旋转盘14带动打孔板15旋转,打孔板带动预打孔的内胎转动,旋转90度后,伺服电机5暂时停止转动,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四角位置均固定设有立柱(2),所述立柱(2)顶端固定设有横杆(3),所述底座(1)顶部与横杆(3)底部之间设置有打孔机构以及清理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4)和伺服电机(5),所述气缸(4)顶端与横杆(3)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底端固定设有打孔套(6),所述打孔套(6)外部套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两端均贯穿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腔贯穿设有滑杆(9),且与通孔(8)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9)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压板(10),所述滑杆(9)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固定板(7)底部以及压板(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10)顶部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一孔洞(12),所述打孔套(6)内腔螺纹连接有打孔钻头(13),所述打孔钻头(13)一端贯穿第一孔洞(12)内腔,所述伺服电机(5)底部与底座(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14),所述旋转盘(14)周向侧固定设有打孔板(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四角位置均固定设有立柱(2),所述立柱(2)顶端固定设有横杆(3),所述底座(1)顶部与横杆(3)底部之间设置有打孔机构以及清理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4)和伺服电机(5),所述气缸(4)顶端与横杆(3)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底端固定设有打孔套(6),所述打孔套(6)外部套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两端均贯穿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腔贯穿设有滑杆(9),且与通孔(8)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9)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压板(10),所述滑杆(9)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固定板(7)底部以及压板(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10)顶部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一孔洞(12),所述打孔套(6)内腔螺纹连接有打孔钻头(13),所述打孔钻头(13)一端贯穿第一孔洞(12)内腔,所述伺服电机(5)底部与底座(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14),所述旋转盘(14)周向侧固定设有打孔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板(15)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打孔板(15)顶部一端均贯穿设有第二孔洞(16),所述第二孔洞(16)与打孔钻头(13)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胎生产用自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5)输出轴外部套设有轴承(17),所述轴承(17)外圈底部与伺服电机(5)底部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开朱海铖
申请(专利权)人:金德橡胶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