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上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55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料上胶装置,包括第一容置单元和第二容置单元;所述第一容置单元包括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底部的筒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顶部的盖顶,所述筒底上具有第一漏孔,所述第一漏孔的正上方设置有通断控制组件;所述第二容置单元包括第二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底部的出料组件,所述第一筒体向下插入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并能够通过所述通断控制组件实现与所述第二筒体内部的连通或阻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布料的表面进行均匀地、快速地涂覆粘合剂,其生产效率高,且能够防止人工涂覆作业而导致的卫生问题。

A glue loading device for clot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oth glu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olding unit and a second holding unit; the first holding unit comprises a first cylinder, a cylinder bottom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ylinder and a cover top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cylinder, the cylinder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eakage hole, the first leakage hole is directly above the first leakage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on-off control component; the second holding unit package The first barrel is inserted downward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second barrel, and can be communicated or blocked with the interior of the second barrel through the on-off control component. The invention can evenly and rapidly coat adhesive on the surface of cloth, which has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an prevent sanitary problems caused by manual coat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料上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工艺生产
,特别是一种布料上胶装置。
技术介绍
多层复合布料是由若干层不同用途的布料堆叠贴合而成,相邻贴合的两个布料层之间在粘合之前需要涂覆专用的粘合剂,而后进行堆叠、风干、柔化等步骤。然而,目前除大规模量产的生产车间以外,相当一部分的多层复合布料在实际生产中仍旧使用传统的涂刷工具进行粘合剂的上胶操作,该人工方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且极易造成衣物的意外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多层复合布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料上胶装置,其能够对布料进行均匀地涂覆粘合剂,且生产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上胶装置,其包括第一容置单元和第二容置单元;所述第一容置单元包括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底部的筒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顶部的盖顶,所述筒底上具有第一漏孔,所述第一漏孔的正上方设置有通断控制组件;所述第二容置单元包括第二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底部的出料组件,所述第一筒体向下插入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并能够通过所述通断控制组件实现与所述第二筒体内部的连通或阻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盖顶上具有通透的进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断控制组件包括封堵球以及位于所述封堵球正上方的容置套,所述容置套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封堵球接触;所述容置套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筒底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置套的横截面内径配合于所述封堵球的外径;所述封堵球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漏孔的内径,并在所述弹性件的挤压下能够封堵在所述第一漏孔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筒底为下凹的曲面,且所述第一漏孔位于所述筒底的中心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漏孔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内径小于所述封堵球的外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容置单元的内部设置有搁置层,所述搁置层的中心处设置有上凸的顶撑柱,所述顶撑柱与所述封堵球正对;所述搁置层上设置有第二漏孔,所述第二漏孔与位于所述搁置层底部的出料组件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底部的一对承接腔室、设置在每个承接腔室底部的出料口,以及设置在每个出料口内的涂覆滚筒;所述涂覆滚筒能够发生滚动,且向下外露出所述出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筒体向下插入所述第二筒体,并固定在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所述开口的内侧壁具有配合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盖顶上具有一端通透的嵌槽,所述嵌槽内具有铰接点,所述铰接点处铰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嵌入所述嵌槽内,且所述操作杆反向旋转180°后,其外端还能够外露出所述嵌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布料的表面进行均匀地、快速地涂覆粘合剂,其生产效率高,且能够防止人工涂覆作业而导致的卫生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所述布料上胶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料上胶装置。所述布料上胶装置能够用于在布料的外表面上涂覆粘合剂,为多层布料的粘合加工作准备工作。所述布料上胶装置包括第一容置单元100和第二容置单元200,其中,第一容置单元100内用于容置粘合剂,第一容置单元100插入第二容置单元200后便可为其提供粘合剂浆液。第二容置单元200用于承接来自第一容置单元100的粘合剂,并将其涂敷在布料上。此外,第二容置单元200内的第一容置单元100用空后可以更换满筒的第一容置单元100,也能够中途随时添加粘合剂。具体的,第一容置单元100包括第一筒体101、位于第一筒体101底部的筒底102以及位于第一筒体101顶部的盖顶103,筒底102上具有第一漏孔102a,第一漏孔102a的正上方设置有通断控制组件104。第一筒体101为空心筒状结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盖顶103和筒底102进行封堵(优选一体式结构)。第一漏孔102a为圆孔,通断控制组件104固定于筒底102,并位于第一漏孔102a的正上方,且通断控制组件104能够封堵或者打开第一漏孔102a,当打开第一漏孔102a时,第一筒体101内的粘合剂能够通过第一漏孔102a流进第二容置单元200。优选的,筒底102为下凹的曲面,且第一漏孔102a位于筒底102的中心处。下凹的筒底102,便于粘合剂流出第一漏孔102a。第二容置单元200包括第二筒体201以及设置于第二筒体201底部的出料组件202,第二筒体201为内径大于第一筒体101外径的空心筒状结构,第一筒体101向下插入第二筒体201的内部,并能够通过通断控制组件104实现与第二筒体201内部的连通或阻断。来自第一漏孔102a的粘合剂能够先进入第二筒体201,最后进入出料组件202,通过出料组件202对布料表面进行涂覆。进一步的,第二筒体201的上端具有开口201a,第一筒体101向下插入第二筒体201,并固定在开口201a内。第一筒体101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101a,开口201a的内侧壁具有配合于外螺纹101a的内螺纹201a-1,第一筒体101通过螺纹的配合实现与开口201a的固定连接,以及可拆卸功能。此外,第一容置单元100还可以通过该螺纹的配合实现高度的调整。进一步的,盖顶103上具有进料口103a,能够向第一筒体101内添加粘合剂。通断控制组件104包括封堵球104a以及位于封堵球104a正上方的容置套104b,容置套104b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104c,弹性件104c的下端与封堵球104a接触。其中,封堵球104a为球体结构;容置套104b为套筒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料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置单元(100),包括第一筒体(101)、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1)底部的筒底(1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1)顶部的盖顶(103),所述筒底(102)上具有第一漏孔(102a),所述第一漏孔(102a)的正上方设置有通断控制组件(104);以及,第二容置单元(200),包括第二筒体(2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201)底部的出料组件(202),所述第一筒体(101)向下插入所述第二筒体(201)的内部,并能够通过所述通断控制组件(104)实现与所述第二筒体(201)内部的连通或阻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料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置单元(100),包括第一筒体(101)、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1)底部的筒底(1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1)顶部的盖顶(103),所述筒底(102)上具有第一漏孔(102a),所述第一漏孔(102a)的正上方设置有通断控制组件(104);以及,第二容置单元(200),包括第二筒体(2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201)底部的出料组件(202),所述第一筒体(101)向下插入所述第二筒体(201)的内部,并能够通过所述通断控制组件(104)实现与所述第二筒体(201)内部的连通或阻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顶(103)上具有进料口(103a)。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组件(104)包括封堵球(104a)以及位于所述封堵球(104a)正上方的容置套(104b),所述容置套(104b)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104c),所述弹性件(104c)的下端与所述封堵球(104a)接触;所述容置套(104b)通过固定件(104d)固定于所述筒底(102)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料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套(104b)的横截面内径配合于所述封堵球(104a)的外径;所述封堵球(104a)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漏孔(102a)的内径,并在所述弹性件(104c)的挤压下能够封堵在所述第一漏孔(102a)上。5.如权利要求1、2或4任一所述的布料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底(102)为下凹的曲面,且所述第一漏孔(102a)位于所述筒底(102)的中心处。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料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孔(102a)的内侧边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佳佳叶远丽王鸿博陈太球卢雨正李飞周永洪李楠楠丁若男
申请(专利权)人: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