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50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对相对的阀蕊元件,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径向流体通道,该通道从其中的一个阀蕊元件的径向周边延伸到另一个阀蕊元件内形成的一轴向孔中。另外一个阀蕊元件安装在一个杆上,杆的上端受到安装在杆周围的弹簧的朝上的力的作用。一个圆柱形元件与其中装有阀蕊元件的阀体的上端用螺纹连接,杆由圆柱形元件推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这个杆被固定地连接到圆柱形元件上,该元件的转动引起杆的移动,从而通过阀来控制流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特别是一种适合于控制高压大流量流体的流量控制阀。一种现有的典型的流量控制阀,它包括一阀杆,在杆的下端有一锥体,锥体能够移向节流孔和离开节流孔,从而调节流量。锥体和节流孔处在与流体入口相连通的阀体腔内。该节流孔还与流体出口相连通。工作时,流体从入口进入,从出口流出。流出的流体的压力和流量的降低取决于锥体和节流孔的位置,锥体的位置是通过转动阀杆来调节的。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阀有几个缺点。在极高的流量和压力下,当流体流经阀时进行调节,不是不可能,但由于阀杆被施加了很大的轴向力,这样调节是十分困难的。另外,锥体与节流孔之间的流体的紊流状态将引起阀蕊的磨损和产生相当大的噪音。这种阀相当不精确,当把阀杆转动到不同角度之后,再将其转回到原来的角度时,不能得到相同大小的节流孔。换句话说,阀的理想调节状态未必能重复实现。本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带有在其内部形成的垂直孔的垂立的阀体。第一阀蕊元件安装在阀体下端,并且它有一个朝上的工作面和一个出口节流孔,该工作面与垂直孔保持液体连通,出口节流孔从工作面延伸到第一阀蕊元件中。一杆装在阀体上,以便沿着孔的轴线运动。装在杆下端的是第二阀蕊元件,它上面有一工作面,该工作面对着另一阀蕊元件的工作面。在阀体的一侧有一入口装置,它允许流体流入邻近这些工作面的外侧边缘的垂直孔中,并且当阀处于工作状况时,该装置还提供一个平衡施加在杆上的向上或向下作用力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改进了的流量控制阀,它克服了上面列举的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这样一种阀,该阀能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和在相当高的流量压力下准确地控制其流量和压力。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防止磨损和高压大流量的情况下只产生极小的噪音的阀元件。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当阀被调节到高压大流量时,易于操作的阀门。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构成的第一个阀的剖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线2-2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所示阀的上部的透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构成的第二个阀的局部剖视图。图1中的310所表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构成的流量控制阀。它包括一管状阀体312,其上有一腔314。阀体312包括入口装置或入口316,该入口通过孔318与腔314内部连通。入口316包括一组径向内螺纹320,该内螺纹与管子(未示出)的螺纹相连,以便从管子向腔314输送液体。阀体312还包括一出口孔322,该孔也有一组径向内螺纹324,以便将出口孔322与另一根管子(未示出)连接起来,将孔腔内的液体排出阀外。一般地说,阀310在管道中是用来控制流量的,该管道中有液流从入口316进入,通过腔314从孔322流出。正如后面所显示的,可以通过调节阀310来控制管道中的流体流量。一调节螺母326,通过锯齿状螺纹328,在腔314的上端与阀体312连接。这里调节螺母也被看作是杆的移动装置和一圆柱形元件。螺母326包括一个带有孔332的圆柱形上部330,该孔332从其内部穿过。第二个孔穿过上部分330,该孔与孔332正交。孔332中可插入一根棒或杆,用来旋转螺母326。螺母326还包括一个圆柱形的中间部分333,该部分包括一组三条平行线334,338和336,这三条平行线被刻划在圆柱形中间部分的圆周上,因此形成了与圆柱形的部分333同轴的环。较低的圆柱形部分340包括一组径向外螺纹,它与孔314上部的径向内表面上的螺纹配合,以便形成连接螺纹328。用螺丝344、346(见图1)和螺丝348(见图2和3),将环形刻度盘342装在阀体312的上表面。刻度盘342上的槽可允许对刻度盘的径向位置进行调整。正如图2所能看到的,刻度盘342包括打印在盘上的数字和线条,这些数字和线条显示控制阀310调整的读数,这在后面还要详细说明。调节螺母326的较上端的圆柱形部分330上有一刻划的线条350,该线条与刻度盘342一同使用。较低的圆柱形部分340包括一面向下的轴向孔352。一对相对的环状的轴承座圈354和356安装在孔352的上部分,将推力轴承358安放在两座圈之间。座圈354、356和轴承358在这里一起被看作为轴承装置。将基本上为平面的圆盘360放在座圈356的下平面和圆柱状的杆362的上表面之间。在杆362的上端套上一环形轴套364。在靠近轴套的下表面安装一个卡环366,从而将轴套,圆盘360、座圈354、356和轴承358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卡环336被安放在孔352的径向内表面上所形成的环形槽中。卡环368被安装在推杆362的径向外表面上所形成的槽370中。紧靠环368的下底面是一垫圈372。将偏压装置或弹簧374压缩地放在垫圈372和圆盘376之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了许多大批量生产的包括弹簧374的弹簧垫圈,当然大批量生产的螺旋弹簧也有同样的工作效果。圆盘376包括一中心孔378,将杆362穿过该孔。环形凸缘380包括一朝下的环形表面,它靠在孔314内形成的面朝上的环形凸缘382上。螺纹环384与图中所示的孔314径向内表面上形成的锯齿状螺纹连接。将该环紧靠着圆盘376,以便将它固定在一适当位置上。设置了类似于孔385的孔,以便能使扳子(未示出)与环384啮合,从面能将环384通过螺纹拧到孔314上或从其孔中卸下来。卡环387装在紧靠在环384上方的孔314的径向内表面上形成的槽中,从而将环384固定住。在圆盘376的径向外表面和孔314的径向内表面之间及在中心孔378的径向内表面和杆362的径向外表面之间,分别用O-型圈386和388密封。圆盘376和O-型圈386、388在这里组合起来作为密封装置。在阀体312内打一孔389作为出口,以防万一在O-型圈386、388处发生泄漏。导向装置或与杆362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塞390。该活塞上表面392基本上是平的,下表面394是锥形的。环形凸出部396与杆362和活塞390整体地形成。当杆362向上移动时,该凸出部396就紧靠在圆盘的下表面上,从而通过孔398、400,保证了表面394和392之间的流体连通。O型环402被安装在活塞390的径向外表面和孔314的径向内表面之间。O型环402作为保持活塞390的导向装置,它的结构基本与阀体312同轴。紧靠在孔314的径向内表面的活塞390的径向外表面,被看作为活塞390的圆柱形部分。与杆362同轴的杆404,将活塞390的下端和阀蕊元件406的上端连接起来。杆404与活塞390和阀蕊元件406整体地形成,如图所示。阀蕊元件406有一个下表面,该面包括一个环状的工作面408和一个上表面410,该面为所示的锥形表面。阀蕊元件406的圆柱形部分412,在圆柱形部分412的径向外表面和孔314的径向内表面之间,限定了一个环形空间414。工作面408上的中心圆形部分416基本上是平的。正如所看到的,圆形部分416的直径比出口孔418的直径稍大些,该出口孔418是在阀蕊元件420(被看作为第一阀蕊元件)的内部、圆形部分416的下面形成的。在圆形部分416和阀蕊元件406的径向外缘之间形成一锥形部分422。阀蕊元件420包括一个向上的基本是平的工作面424。工作面424和圆形部分416之间基本上是相互平行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锥形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控制阀,它包括:一个阀体;一个第一阀蕊元件,它安装在所述的阀体中并且其上有一工作面;一个在所述阀体内形成的孔,所述的孔与所述的第一阀蕊元件的工作面相连通;在所述的孔中放入第二阀蕊元件,该阀蕊元件有一个面正对着所述的第 一阀蕊元件,而另一面背对着第一阀蕊元件,所述的正对着第一阀蕊元件的面为工作面;一杆,同轴地放入所述的孔中,所述的杆与所述的第二阀蕊元件上的另一面相连接。所述的阀体中有一入口装置,它允许流体流到邻近所述工作面的外侧周边位置;所述的 一个阀蕊元件中有一节流孔从它的工作面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的两工作面在节流孔的附近相互接触,防止流体从该节流孔中流过;与所述阀体相连的出口装置,它允许流体从所述的节流孔中流出;和在阀处于工作状态时,使作用在杆上的上下压力基本保持平衡的平 衡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金P费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层流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