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锡光专利>正文

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863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包括本体、圆球与弹性元件。本体由一第一管体与一第二管体两者相互垂直交合所构成,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分别各具有一通道与一管制出口,第一管体之管制出口连接第二管体的通道;圆珠放置于第二管体的通道内,且位于第二管体之管制出口下方;而弹性元件放置于圆球之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易燃爆气体管路破裂或其周边温度过高时,可自动关闭供应源,它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公共危险。(*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爆装置,特别是一种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目前,一般连接易燃爆气体供应管路的易燃爆气体管路多为外露式,故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或易燃爆气体管路皆有可能受到人为或非人为的外力破坏或因使用年限过久而破损。当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或易燃爆气体管路破裂时,将导致易燃爆气体外漏,若此时于易燃爆气体外漏处的附近有任何火源,将很可能引起易燃爆气体爆炸!而且在易燃爆气体供应管路附近的温度过高时,也可能导致易燃爆气体爆炸的公共危险!近年来,因易燃爆气体爆炸而引起的火灾悲剧层出不穷,综合火灾勘验报告或当事人事后反省,基本上都是由于上述等原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遇有易燃爆气体管路破裂或其周边温度过高时,可自动关闭供应源的防爆自动关闭装置,它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公共危险。本专利技术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设置于易燃爆气体供应管接头与输送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之间,其主要包括一本体、至少一圆球与一弹性元件。所述本体由一中空之第一管体与一中空之第二管体所构成,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彼此垂直交合,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分别各具有一通道与一管制出口,第一管体的管制出口连接第二管体之通道,使所述等通道彼此互通,通道可供易燃爆气体流动,而管制出口则可管制易燃爆气体流出与否。另外,所述第二管体下方设有一开口以供置人圆球与弹性元件,并于圆球与弹性元件置入后封闭密合。所述圆球则放置于第二管体的通道内,其可由金属或陶瓷等耐热、耐磨材质制成,其直径略小于通道的直径,但大于管制出口处的直径。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圆球之下方,其可为一般金属或双合金材质制成的弹簧或其他等效元件。当采用双合金特殊金属材质制成的弹性元件时,其可藉由所述等不同的金属对温度变化所产生的不同伸张度,进而使所述弹性元件具有热涨或热缩的特性。虽然,平时易燃爆气体的传送(由易燃爆气体供应管路传送至加热装置)也是利用压力大将往压力较小之处移动的原理达成,但在平时易燃爆气体正常传送时所产生的压力差远小于当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或易燃爆气体管路破裂时所造成管内与管外的压力差。因此当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或易燃爆气体管路有破损时,因管内与管外的瞬间压力差急增之故,而使圆球朝向第二管体的管制出口方向移动,进而封闭所述管制出口以防止易燃爆气体外漏。而当本专利技术的周边温度过高时,则将使弹性元件产生热涨或热缩现象,进而使圆球封闭管制出口,停止供应易燃爆气体。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结构剖面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结构剖面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面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请一参阅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一本体10、一圆球30与一弹性元件40。所述本体10是由一第一管体11与一第二管体12所构成。所述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分别各具有一通道13、14与一管制出口15、16,所述第一管体11的管制出口15连接第二管体12的通道14,使通道13、14彼此间为互通的状态,且本体10的摆置方向应如图所示,即管制出口16的开口方向应朝上;而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分别具有螺纹17、18,其可分别螺接易燃爆气体供应管接头90与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9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采由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当然,所述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也可分别由两个单体所连结组合而成。所述圆球30是放置于第二管体12的通道14内,其可由金属或陶瓷等耐热、耐磨材质制成。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使圆球30可于必要时封闭所述第二管体12之管制出口16,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球30之直径虽略小于通道14之直径,但其直径却大于所述管制出口16处的直径。当然,为避免圆球30离开通道14,可以图示的方式,于第二管体12的管制出口16处采用通道通口渐缩的斜锥状设计方式,同理所述管制出口15处亦可采用同样之处理方式。所述弹性元件40是一般金属或双合金等材质制成的弹簧或其他等效元件,如图1、图2、图3所示,设置于通道14内,且位于所述圆球30之下方。当所述弹性元件40采用一般金属材质制成时,其可具支撑圆球30而让易燃爆气体畅通以达防漏的功用;若采用由具有热涨特性的双合金材质制成时,则其可于遇热时膨胀而顶推圆球30封闭所述第二管体12的管制出口15,而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40即采用具热涨特性的双合金材质而制成的弹簧。为使圆球30与弹性元件40得以置入通道14内,本实施例中相对于管制出口16的一端又更挖设有一开口19,所述开口19处具有螺纹191,使所述开口19可由一固定螺帽20所封闭。当然,所述开口19的封闭方式有许多方式可达成,例如以一塞头(图未示)封闭亦可。如图2所示,当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91或易燃爆气体管路92有破损状况发生时,因管内与管外的瞬间压力差会急增之故,而导致圆球30被吸引而朝向第二管体12的管制出口16方向移动(如图2虚线圆球30所示),进而封闭所述管制出口16以防止易燃爆气体外漏引起爆炸。此封闭管制出口16的状况将会随易燃爆气体管路92的压力恢复正常后(即更换正常无损坏的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91或易燃爆气体管路92),所述圆球30才会因自由落体原理而掉落,而允许再度供应易燃爆气体。如图3所示,当本专利技术的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的周边温度过高时,将使所述弹性元件40产生热涨现象,顶推位于其上的圆球30朝管制出口16的方向移动,直到所述圆球30封闭管制出口16而停止供应易燃爆气体,以避免引发爆炸。此一状况将持续到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周边之温度降低,弹性元件40回复到原状态后方可允许继续供应易燃爆气体。如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只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40是横置于第一管体11的管制出口15与第二管体12的通道14间,它采用一般金属所制成的弹簧,其具有支撑圆球30的功用。当发生有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91或易燃爆气体管路92破损等压力异常状况时,其亦可具有自动防爆关闭效果。如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只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40是采用具热缩特性的双合金制成的弹簧,且另外又放置一圆球30于所述第一管体11的通道13内,所述圆球30的直径亦略小于通道13的直径而大于管制出口15处的直径。当发生易燃爆气体管路接头91或易燃爆气体管路92破损等压力异常状况时,所述位于通道14内的圆球30亦可因压力差带动之故,而封闭所述管制出口16(如图虚线圆球30所示)。而当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的周边温度过高时,将使弹性元件40产生热缩现象,使所述放置于通道13内的圆球30依易燃爆气体流动方向的顺风向原理,而封闭所述管制出口15停止供应易燃爆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直到所述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周边的温度降低,使弹性元件40逐渐回复未进行热缩前的状态,进而使圆球30离开所述管制出口15,继续供应易燃爆气体。另外,如图6所示,亦可于所述第二管体12之通道14处将所述第二管体12区分为两部分,而其彼此之间再配合以螺纹141螺固即可,如此即可不需要挖设开口19即可将弹性元件40与圆球30置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燃爆气体防爆自动关闭装置,它由本体、圆球、弹性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是由一中空的第一管体与一中空的第二管体两者相互垂直交合所构成,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分别各具有一通道与一管制出口,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制出口连接第二管体的通道;所述圆球是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的通道内,且其位于所述第二管体之管制出口下方;所述圆球的直径略小于第二管体的通道直径而大于第二管体的管制出口直径;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圆球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锡光
申请(专利权)人:翁锡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