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及轨道供电平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8140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属于电动有轨运输车辆技术领域,包括竖杆,固定设置在车架底部;导电杆,顶部与车架转动连接,用于导电,导电杆设置在竖杆的外侧,导电杆的自由端还通过弹性件与竖杆连接,自由状态下,弹性件推动导电杆的自由端远离竖杆;以及导电块,用于与轨道滑动接触,导电块设置在导电杆的自由端上且与导电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供电平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及轨道供电平车,旨在解决目前的导电装置在经过轨道不平整区域时易发生与轨道弹跳接触的现象,影响平车的正常供电的技术问题。

Rail powered flat car conductive device and rail powered flat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及轨道供电平车
本技术属于电动有轨运输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及轨道供电平车。
技术介绍
轨道平车是一种电动有轨厂内运输车辆,解决厂内跨度之间的产品运输。又称过跨平车、台车、电动平车。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容易维护、承载能力大、污染少等优点。广泛用于机器制造和冶金工厂,作为车间内部配合吊车运输重物过跨之用。目前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所使用的导电装置为内外导筒相组合的形式,内筒的上端安装有顶端与外筒的顶板内壁连接且向下推动内筒的弹簧,内筒的下端安装有与轨道滑触连接的铜导电块,铜导电块在轨道上滑动时,轨道将电经导电装置传送给平车,但是轨道存在顶面不平的问题,铜导电块在经过轨道不平整区域时易发生与轨道弹跳接触的现象,影响平车的正常供电,进而使得平车移动困难问题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及轨道供电平车,旨在解决目前的导电装置在经过轨道不平整区域时易发生与轨道弹跳接触的现象,影响平车的正常供电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包括:竖杆,固定设置在车架底部;导电杆,顶部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用于导电,所述导电杆设置在所述竖杆的外侧,且所述导电杆的长轴与所述竖杆的长轴呈锐角α设置,所述α为0°-90°,所述导电杆的自由端还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竖杆连接,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导电杆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竖杆;以及导电块,用于与轨道滑动接触,所述导电块设置在所述导电杆的自由端上且与所述导电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绝缘弹性件,所述竖杆为绝缘杆。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端与所述导电块的底端齐平,所述弧形板的顶端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导电块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安装槽,所述弧形板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缓冲垫,所述弧形板插设至所述安装槽内的部分的外壁与所述弹性缓冲垫的外壁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自由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电块上部抵接的弹性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导电杆的中下部。进一步地,所述α为30°-60°。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改变了导电装置由内导筒和外导筒相组成的固有模式,将导电装置设置成了导电杆与竖杆相组合的结构,且导电杆倾斜设置,使得导电块移动至轨道不平整区域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移或下移。使用时,将竖杆和导电杆分别安装到车架底部,并使得导电杆设置在竖杆外侧,且导电杆顶部与车架底部转动连接,之后将导电杆通过弹性件与竖杆连接起来,使得设置在导电杆底部的导电块与轨道接触。当平车移动时,导电块与轨道接触滑动,导电块受到与平车移动相反的摩擦力,此时弹性件对导电杆施加与平车移动方向相同的推力或拉力,导电杆带动导电块克服导电块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导电块始终与轨道接触并沿平车移动方向滑动,进而将轨道上的电能经导电杆、电缆传送给平车。弹性件和竖杆的设置使得导电杆与竖杆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使得导电块始终与轨道接触,即使在轨道上有不平整的地方,导电块在弹性件和导电杆的共同作用下也会更容易克服导电块与轨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更加快速、平稳的通过轨道不平整区域,而不会出现弹跳现象,进而确保了平车导电装置的导电效果良好且平稳,保证了平车的正常供电和移动的顺畅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供电平车,包括:车架,其上设置有电气箱;以及所述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导电杆通过电缆与所述电气箱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竖杆和所述导电杆分别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轨道供电平车采用了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使得平车移动时,导电杆的自由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平车移动方向拉动并向下顶推导电块,同时导电杆与竖杆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使得导电块沿平车移动方向与平车同步移动并与轨道紧密贴合,即使导电块经过轨道上不平整区域时,导电块在弹性件和导电杆的共同作用下也会更容易克服导电块与轨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更加快速、平稳的通过轨道不平整区域,而不会出现弹跳现象,这一设置确保了平车导电装置的导电效果良好且平稳,保证了平车的正常供电和移动的顺畅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及轨道供电平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及轨道供电平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导电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11、竖杆;12、导电杆;13、电缆;14、弹性件;15、导电块;16、弧形板;17、弹性支撑杆;18、安装槽;19、弹性缓冲垫;20;车架;30、轨道;40、电气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进行说明。所述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包括竖杆11,固定设置在车架20底部;导电杆12,顶部与车架20转动连接,用于导电,导电杆12设置在竖杆11的外侧,且导电杆12的长轴与竖杆11的长轴呈锐角α设置,α为0°-90°,导电杆12的自由端还通过弹性件14与竖杆11连接,自由状态下,弹性件14推动导电杆12的自由端远离竖杆11;以及导电块15,用于与轨道30滑动接触,导电块15设置在导电杆12的自由端上且与导电杆1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平车移动时,导电杆12的自由端在弹性件14的作用下向平车移动方向拉动并向下顶推导电块12,使得导电块12沿平车移动方向与平车同步移动并与轨道30紧密贴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导电装置由内导筒和外导筒相组成的固有模式,将导电装置设置成了导电杆12与竖杆11相组合的结构。其中,导电杆12倾斜设置,使得导电块15移动至轨道30不平整区域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移或下移。使用时,将竖杆11和导电杆12分别安装到车架20底部,并使得导电杆12设置在竖杆11外侧,且导电杆12顶部与车架20底部转动连接,之后将导电杆12通过弹性件14与竖杆11连接起来,使得设置在导电杆12底部的导电块15与轨道30接触。当平车移动时,导电块15与轨道30接触滑动,导电块15受到与平车移动相反的摩擦力,此时弹性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杆(11),固定设置在车架(20)底部;导电杆(12),顶部与所述车架(20)转动连接,用于导电,所述导电杆(12)设置在所述竖杆(11)的外侧,且所述导电杆(12)的长轴与所述竖杆(11)的长轴呈锐角α设置,所述α为0°‑90°,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还通过弹性件(14)与所述竖杆(11)连接,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件(14)推动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竖杆(11);以及导电块(15),用于与轨道(30)滑动接触,所述导电块(15)设置在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上且与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杆(11),固定设置在车架(20)底部;导电杆(12),顶部与所述车架(20)转动连接,用于导电,所述导电杆(12)设置在所述竖杆(11)的外侧,且所述导电杆(12)的长轴与所述竖杆(11)的长轴呈锐角α设置,所述α为0°-90°,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还通过弹性件(14)与所述竖杆(11)连接,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件(14)推动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竖杆(11);以及导电块(15),用于与轨道(30)滑动接触,所述导电块(15)设置在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上且与所述导电杆(1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4)为绝缘弹性件,所述竖杆(11)为绝缘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板(16),所述弧形板(16)的底端与所述导电块(15)的底端齐平,所述弧形板(16)的顶端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导电块(15)的顶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供电平车导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安装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爱军张超凡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