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75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与水平滑轨滑动连接;支撑框架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下胶辊;上、下胶辊上分别设有半圆凹槽;上胶辊与支撑框架顶端设有的下压气缸连接;下胶辊与支撑框架底端设有的调距丝杆连接。上、下胶辊能够对钢管外壁涂刷的涂层进行压实,半圆凹槽能够与钢管外壁紧密贴合将微小气泡挤破,从而杜绝微小气泡存在于涂层内。上、下胶辊上分别设有若干不同尺寸的半圆凹槽,不同管径的钢管对应相应的半圆凹槽即可。上、下胶辊能够分别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管径的钢管,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只需前期调整好即可适应流水线式的操作流程,且结构简单实用,效果明显。

Straight steel pipe gluing and compac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
本技术属于钢管加工配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形钢管涂胶后的压实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钢管的用途十分广泛,常用作石油、天然气或水的输送工具。钢管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后续使用时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质量,都会对钢管的外壁进行涂刷作业,即将耐腐等特性的涂层涂刷在钢管的外壁。现有的操作流程为,钢管在传送机构上匀速前进经过涂刷干燥等环节后即可使用,但是涂刷过程中,受到液态防腐涂料的影响,以及接触过程中夹杂空气的影响,涂层被涂刷后其内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微小气泡;而涂刷的防腐涂料呈粘稠的胶状,气泡难以向上破裂,即使经过后期的干燥流程,微小气泡仍会存在。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钢管是埋地或架高铺设,长时间使用后钢管还是容易受到外界渗透的影响,对钢管的寿命造成不利影响。而现有的操作工序中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用来去除微小气泡的,即目前的生产环节无去除气泡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涂刷过程的气泡难以去除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通过滑轮与水平滑轨相互横向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胶辊和下胶辊,且上胶辊和下胶辊分别对向对应;所述上胶辊和下胶辊上分别设有相互垂直对应的半圆凹槽;所述上胶辊通过上支架与支撑框架顶端设有的下压气缸的伸缩臂相互连接;所述下胶辊通过下支架与支撑框架底端设有的调距丝杆相互连接。为了便于固定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螺栓,且定位螺栓的底端与水平滑轨对应连接。为了加工不同管径的钢管,所述上胶辊和下胶辊上分别设有1-5个相互垂直对应且直径不相同的半圆凹槽。为了限制下胶辊的下降行程,所述上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分别与支撑框架两侧设有的升降丝杆的顶端对应;所述升降丝杆通过固定螺帽与支撑框架相互丝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胶辊和下胶辊能够对钢管外壁涂刷的涂层进行压实,半圆凹槽能够与钢管外壁紧密贴合将微小气泡挤破,从而杜绝微小气泡存在于涂层内,延长了钢管的使用寿命。上胶辊和下胶辊上分别设有若干不同尺寸的半圆凹槽,不同管径的钢管对应相应的半圆凹槽即可,通过移动支撑框架即可实现切换,操作便利。上胶辊和下胶辊能够分别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管径的钢管,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只需前期调整好即可适应流水线式的操作流程,且结构简单实用,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框架2-下压气缸3-上支架4-上胶辊5-半圆凹槽6-定位板7-升降丝杆8-固定螺帽9-下胶辊10-下支架11-定位螺栓12-调距丝杆13-水平滑轨14-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本技术一种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的底端通过滑轮14与水平滑轨13相互横向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胶辊4和下胶辊9,且上胶辊4和下胶辊9分别对向对应;所述上胶辊4和下胶辊9上分别设有相互垂直对应的半圆凹槽5;所述上胶辊4通过上支架3与支撑框架1顶端设有的下压气缸2的伸缩臂相互连接;所述下胶辊9通过下支架10与支撑框1架底端设有的调距丝杆12相互连接。为了便于固定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螺栓11,且定位螺栓11的底端与水平滑轨13对应连接。为了加工不同管径的钢管,所述上胶辊4和下胶辊9上分别设有1-5个相互垂直对应且直径不相同的半圆凹槽5。为了限制下胶辊的下降行程,所述上支架3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分别与支撑框架1两侧设有的升降丝杆7的顶端对应;所述升降丝杆7通过固定螺帽8与支撑框架1相互丝接。本技术中的上胶辊和下胶辊能够对钢管外壁涂刷的涂层进行压实,半圆凹槽能够与钢管外壁紧密贴合将微小气泡挤破,从而杜绝微小气泡存在于涂层内,延长了钢管的使用寿命。上胶辊和下胶辊上分别设有若干不同尺寸的半圆凹槽,不同管径的钢管对应相应的半圆凹槽即可,通过移动支撑框架即可实现切换,操作便利。升降丝杆调整高度后,上支架的移动过程受到定位板和升降丝杆的顶触作用而停止下压,行程距离得到控制,操作简便。上胶辊和下胶辊能够分别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管径的钢管,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只需前期调整好即可适应流水线式的操作流程,且结构简单实用,效果明显。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架(1);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框架(1)的底端通过滑轮(14)与水平滑轨(13)相互横向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胶辊(4)和下胶辊(9),且上胶辊(4)和下胶辊(9)分别对向对应;所述上胶辊(4)和下胶辊(9)上分别设有相互垂直对应的半圆凹槽(5);所述上胶辊(4)通过上支架(3)与支撑框架(1)顶端设有的下压气缸(2)的伸缩臂相互连接;所述下胶辊(9)通过下支架(10)与支撑框架(1)架底端设有的调距丝杆(12)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形钢管涂胶压实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架(1);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框架(1)的底端通过滑轮(14)与水平滑轨(13)相互横向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胶辊(4)和下胶辊(9),且上胶辊(4)和下胶辊(9)分别对向对应;所述上胶辊(4)和下胶辊(9)上分别设有相互垂直对应的半圆凹槽(5);所述上胶辊(4)通过上支架(3)与支撑框架(1)顶端设有的下压气缸(2)的伸缩臂相互连接;所述下胶辊(9)通过下支架(10)与支撑框架(1)架底端设有的调距丝杆(12)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文张智吴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佰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