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商用车的尾部扰流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208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1)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中,尾部扰流器装置(8)具有:用于安装在第一尾门(6)上的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用于安装在第二尾门(7)上的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其中,两个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10)能在收起的初始位置与用于延长顶面(5)的空气动力学轮廓的行驶位置之间调节,用于在初始位置与行驶位置之间调节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的例如手动的调节装置(13),其特征在于,耦联装置(15)设置成用于将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10)的枢转运动耦联,耦联装置尤其是在调节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时例如借助搭接的元件带动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

Rear spoiler unit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商用车的尾部扰流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尾部扰流器装置和这种商用车。
技术介绍
车辆在此具有两个尾门,它们可以分别向后和向外枢转打开,其中,尾门尤其是可以从关闭位置起向前枢转大于180°,例如大约250°或270°,以便将尾门安置到商用车的箱式结构的侧壁上并且必要时锁定。这种尾部扰流器装置尤其是设置在具有平头的尾部或基本上箱式结构的商用车上;在此,尾部扰流器装置能够利用伸出的顶部空气导引元件实现空气动力学轮廓向后延长,以便至少减小平头的扰动棱边上的扰动涡流。这种尾部扰流器装置通常具有顶部空气导引元件,其例如可以安装在尾门上并且能在折入的初始位置与展开的行驶位置之间调节,在初始位置中,顶部空气导引元件平坦地贴靠在尾门上。US2004/0119319A1示出了具有这种尾部扰流器装置的车辆。顶部空气导引元件向后延长了车辆的顶面,并且可以向内折入。尾部扰流器装置可以在收入的状态下以尾门摆开并且释放货仓空间。US2007/0126261A1示出了另外的尾部扰流器装置,其安装在车辆的侧壁上并且能够实现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折叠,其中,这种尾部扰流器装置填满车辆的整个尾部面。这种尾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商用车(1)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中,所述尾部扰流器装置(8)具有:用于安装在第一尾门(6)上的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用于安装在第二尾门(7)上的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其中,两个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10)能在收起的初始位置与用于延长顶面(5)的空气动力学轮廓的行驶位置之间调节,用于在初始位置与行驶位置之间调节所述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的调节装置(13),其特征在于,耦联装置(15)设置成用于将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10)的枢转运动耦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1 DE 102017003191.61.用于商用车(1)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中,所述尾部扰流器装置(8)具有:用于安装在第一尾门(6)上的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用于安装在第二尾门(7)上的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其中,两个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10)能在收起的初始位置与用于延长顶面(5)的空气动力学轮廓的行驶位置之间调节,用于在初始位置与行驶位置之间调节所述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的调节装置(13),其特征在于,耦联装置(15)设置成用于将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10)的枢转运动耦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从初始位置调节到行驶位置时,所述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能被所述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带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15)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部空气导引元件(9)上,并且伸到所述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下方。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15)伸到所述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的内区域(16)下方。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具有用于贴靠在尾门(7)上和/或用于构造枢转轴线(A)的前端部(10a),并且具有后棱边(10b)、外侧棱边(10c)和内侧棱边(10d),并且所述耦联装置(15)带动所述第二空气导引元件(10)的内棱边(10d)和/或内区域。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15)沿所述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的整个内棱边(10d)带动所述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顶部空气导引元件(10)上设置有用于嵌接到所述耦联装置(15)中并且通过所述耦联装置带动的配对耦联装置(17)。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部扰流器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联装置(15)和所述配对耦联装置(17)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迪克曼乌穆特·根恰斯兰格尔德·许内曼甘德特·马塞尔·里塔·凡雷默东克罗伊·费尔德胡伊岑
申请(专利权)人:威伯科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比利时,B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