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及冲击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641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及冲击设备,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包括壳体、活塞套组件、往复运动组件、凸台、第一缓冲腔及缓冲腔,其中,活塞套组件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并构造出一端开口的空腔,活塞套组件上设有安装口;往复运动组件活动设置在空腔内,至少部分往复运动组件背离壳体凹陷以形成节流口;凸台设置在往复运动组件上并伸入安装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活塞套组件上设置第一缓冲腔,往复运动组件上设置凸台形成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通过节流口和设在往复运动组件上的连通口实现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的连通或断开,往复运动组件运动时,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能够通过纯液压作用力实现对冲击能量的缓冲和吸收。

Active impact buffer device and impac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及冲击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凿岩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和一种冲击设备。
技术介绍
液压凿岩机在工作时,液压凿岩机的活塞能够以高达70HZ的频率冲击钎杆,冲击功率大,且单次冲击能量可以达到几百焦。在冲击破岩时,大部分冲击能量将通过钎杆传递给岩石,在岩石破碎瞬间被吸收,对钎杆的冲击反作用力会大幅度减小。在采用高频冲击试验台对液压凿岩机的性能进行测试时,需要设计一个受冲体并考虑如何对巨大的冲击能量进行缓冲和吸收,进而来减少对钎杆的反作用力,保护凿岩机和试验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主动受冲缓冲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冲击设备。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包括壳体、活塞套组件、往复运动组件、凸台、第一缓冲腔及缓冲腔,其中,活塞套组件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并构造出一端开口的空腔,活塞套组件上设有安装口;往复运动组件活动设置在空腔内,至少部分往复运动组件背离壳体凹陷以形成节流口;凸台朝向壳体设置在往复运动组件的外壁上,凸台伸入安装口内;第一缓冲腔靠近开口设置在活塞套组件上;缓冲腔由凸台、往复运动组件和壳体围设构成,缓冲腔包括靠近第一缓冲腔的第二缓冲腔和远离第一缓冲腔的第三缓冲腔;其中,在往复运动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过程中,第一缓冲腔能够通过节流口与第二缓冲腔连通或断开,第二缓冲腔能够通过设置在往复运动组件上的连通口与第三缓冲腔连通或断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包括壳体、活塞套组件、往复运动组件、凸台、第一缓冲腔及缓冲腔,其中,壳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活塞套组件位于壳体内,且活塞套组件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活塞套组件自身构造形成一端开口的空腔,且壳体所形成的开口与活塞套组件形成的开口位于同一侧。活塞套组件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用于安装主动受冲缓冲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往复运动组件活动设置在空腔内,即往复运动组件可以相对于活塞套组件运动。至少部分往复运动组件背离壳体凹陷以形成节流口,即至少部分往复运动组件朝向自身内部凹陷以形成节流口,若往复运动组件呈圆柱状,则节流口呈环形。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凸台,凸台朝向壳体设置在往复运动组件的外壁上。其中,相较于凸台而言,节流口靠近开口。凸台与往复运动组件为一体式结构,确保凸台与往复运动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凸台伸入安装口内。第一缓冲腔靠近开口设置在活塞套组件上。由于安装口的尺寸大于凸台的尺寸,那么当凸台伸入安装口内时,则凸台的两侧壁与活塞套组件的端面即可形成缓冲腔。缓冲腔包括靠近第一缓冲腔的第二缓冲腔、以及远离第一缓冲腔的第三缓冲腔。即朝向开口依次设有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且上述三个腔室中均填充油液。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往复运动组件上设置凸台和节流口,通过凸台和活塞套组件形成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通过节流口和设在往复运动组件上的连通口实现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的连通或断开,进而当往复运动组件受打击时,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能够通过纯液压作用力实现对冲击能量的缓冲和吸收。具体地,主动受冲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可以用于凿岩机,凿岩机输出端钎杆具有打击方向(R),在正常的凿岩过程中(正常缓冲过程),当钎杆未作用于往复运动组件时,则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可以通过设置在往复运动组件上的连通口相连通,此时第三缓冲腔的作用力大于第二缓冲腔的作用力,此时将推动往复运动组件朝向与(R)方向相反的位置运动并处于(R)方向反向的运动极限位置,即初始位置,此时第二缓冲腔的容积为零。当钎杆作用于往复运动组件时,则冲击力和第二缓冲腔的作用力的合力将推动往复运动组件朝向(R)方向运动,此时第二缓冲腔的作用力随之减小,当冲击力和第二缓冲腔的作用力的合力等于第三缓冲腔的作用力时,则往复运动组件运动至平衡位置,此时第三缓冲腔恰好与连通口断开,往复运动组件开始缓冲减速过程。随着往复运动组件继续向(R)方向运动,第一缓冲腔将能够通过节流口与第二缓冲腔相连通,此时第二缓冲腔的作用力变为零,进而可以加快往复运动组件减速至零,开始反向加速过程。随着往复运动组件运动,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断开时,则第二缓冲腔中形成(R)方向作用力,使得反向回程加速度减小;当往复运动组件回至平衡位置时,则开始反向减速过程,直至减速为零退回初始位置,即完成一次缓冲过程。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往复运动组件的底壁与活塞套组件的底壁围设构成第四缓冲腔;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回油口,回油口设置在往复运动组件上,第四缓冲腔能够通过回油口与第一缓冲腔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往复运动组件的底壁与活塞套组件的底壁围设构成第四缓冲腔,即第四缓冲腔远离开口设置在往复运动组件的底部,第四缓冲腔内填充油液。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回油口,回油口开设在往复运动组件上,且第四缓冲腔能够通过回油口与第一缓冲腔相连通。当发生非正常凿岩时则存在一种极限缓冲情况(极限缓冲过程),即往复运动组件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处于与(R)方向相同的运动极限位置,当往复运动组件处于该运动极限位置时,此时第一缓冲腔和第四缓冲腔之间的回油口断开,即第一缓冲腔和第四缓冲腔未连通,此时第四缓冲腔内立即会形成与冲击方向(R)相反的缓冲力并达到最大缓冲点,此时往复运动组件将开始反向加速过程。在往复运动组件反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一缓冲腔和第四缓冲腔能够通过回油口相连通时,则此时第四缓冲腔的作用力降至零,此时反向缓冲加速度减小,之后的缓冲过程则与正常缓冲回程一致。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往复运动组件上设置节流口和凸台,进而在往复运动组件和活塞套组件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第三缓冲腔和第四缓冲腔,在往复运动组件的轴向运动过程中,依靠纯液压作用力实现对冲击能力的缓冲和吸收。同时可以实现正常凿岩缓冲和非正常凿岩极限缓冲两种过程。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大于第二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大于第二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进而使得第三缓冲腔内的作用力大于第二缓冲腔内的作用力。确保在往复运动组件未受到冲击时,使得往复运动组件可以在二者的合力作用下朝向与(R)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与(R)方向相反的运动极限位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活塞套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套和第二活塞套,其中,第一活塞套靠近开口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第一缓冲腔设置在第一活塞套上,第一活塞套的端面、凸台与往复运动组件构成第二缓冲腔;第二活塞套远离开口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第二活塞套的端面、凸台与往复运动组件构造出第三缓冲腔。在该技术方案中,活塞套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套和第二活塞套,其中,第一活塞套靠近开口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第一缓冲腔设置在第一活塞套上。相对于第一缓冲腔,壳体上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缓冲腔相连通以扩大腔体的容积。第一活塞套朝向凸台的端面、凸台以及往复运动组件围设构成第二缓冲腔,相较于第一缓冲腔而言,第二缓冲腔远离开口。第二活塞套远离开口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活塞套组件,所述活塞套组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构造出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活塞套组件上设有安装口;往复运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至少部分所述往复运动组件背离所述壳体凹陷以形成节流口;凸台,朝向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的外壁上,所述凸台伸入所述安装口内;第一缓冲腔,靠近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活塞套组件上;缓冲腔,由所述凸台、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和所述壳体围设构成,所述缓冲腔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缓冲腔的第二缓冲腔和远离所述第一缓冲腔的第三缓冲腔;其中,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缓冲腔能够通过所述节流口与所述第二缓冲腔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缓冲腔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上的连通口与所述第三缓冲腔连通或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活塞套组件,所述活塞套组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构造出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活塞套组件上设有安装口;往复运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至少部分所述往复运动组件背离所述壳体凹陷以形成节流口;凸台,朝向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的外壁上,所述凸台伸入所述安装口内;第一缓冲腔,靠近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活塞套组件上;缓冲腔,由所述凸台、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和所述壳体围设构成,所述缓冲腔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缓冲腔的第二缓冲腔和远离所述第一缓冲腔的第三缓冲腔;其中,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缓冲腔能够通过所述节流口与所述第二缓冲腔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缓冲腔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上的连通口与所述第三缓冲腔连通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的底壁与所述活塞套组件的底壁围设构成第四缓冲腔;所述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上,所述第四缓冲腔能够通过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一缓冲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套,靠近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缓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套上,所述第一活塞套的端面、所述凸台与所述往复运动组件构成所述第二缓冲腔;第二活塞套,远离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骞林磊刘洁丽袁佳莹谢永洋汪锐张连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