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压阀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61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减少残留在墨盒的差压阀内部的墨水量,并可通过确保差压阀内部的流道来改善对压力的响应性能。差压阀单元(130)容纳在具有液体容纳部(101)和液体供应部(110)的液体盒主体(120)中,并在液体容纳部(101)与液体供应部(110)之间产生规定的压力差时开阀,其包括:隔膜阀(140),根据压力差而弹性变形并由此可活动;阀盖(160),保持所述隔膜阀并在与该隔膜阀之间形成下游压力室(165);阀盖(160)的形成下游压力室(165)并具有与液体供应部(110)连通的连通孔(164a)的相对面(161)具有与隔膜阀(140)的可动范围对应的形状,并具有使液体易于流向所述连通孔的沟槽部(16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纳于液体盒主体中的差压阀单元,特别是涉及安装在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墨盒中的差压阀单元的结构。
技术介绍
喷墨式记录装置通过将容纳墨水的墨盒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托架上而向记录头供应墨水。这种墨盒有的安装了具有阀部件的差压阀单元,当在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与供应墨水的墨水供应部之间产生规定的压力差时,所述阀部件打开。这里所说的墨盒是液体盒的一个例子。例如,JP2004-237720 A中的差压阀单元包括可根据压力差而弹性变形阀部件,其具有圆柱形状的周缘部;阀盖,具有近似圆柱形状的阀部件保持部,该阀部件保持部通过插入阀部件的周缘部的内侧来固定周缘部;以及推压部件,被夹在阀部件与阀盖之间,将阀部件向远离阀盖的方向推压。在上述墨盒的差压阀单元中,当作为阀部件的隔膜阀和阀盖之间的下游压力室变空时,差压阀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在下游压力室内残留有墨水的状态下就认为是墨水已经用尽。但是,传统的差压阀单元的下游压力室的空间较大,因此,当认为墨水已经用尽时,在下游压力室内还残留有大量墨水。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了使隔膜阀和阀盖之间的下游压力室的空间狭小的形状。但是,如果下游压力室的空间变小,则从下游压力室内排出液体时液体的流动就会恶化,从而导致对施加在差压阀单元上的压力的响应性能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压阀单元和具有该差压阀单元的液体盒,该差压阀单元可以减少残留在液体盒的差压阀的下游压力室中的液体量,并可以改善对施加在差压阀单元上的压力的响应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具有如下特征的差压阀单元来实现该差压阀单元容纳在液体盒主体中,所述液体盒主体具有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以及将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向外部供应的液体供应部,所述差压阀单元包括隔膜阀,当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产生规定的压力差时开阀;以及第一部件,保持所述隔膜阀,并且在与该隔膜阀之间形成下游压力室;所述第一部件的、形成所述下游压力室并具有与所述液体供应部连通的连通孔的相对面具有与所述隔膜阀的可动范围相对应的形状,并具有用于使所述下游压力室内的液体易于流向所述连通孔的沟槽部。根据上述结构,当隔膜阀为开阀状态时,即使隔膜阀承压变形也不会与第一部件发生冲突。因此,在不妨碍隔膜阀的移动的情况下减小了隔膜阀内部的容积,从而可减少液体残留量。另外,由于可通过沟槽部来确保液体的流道,从而液体可经由沟槽部流向与液体供应部连通的连通孔,因而改善了隔膜阀的开闭对压力的响应性能。另外,优选将所述沟槽部设置成其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连通孔交叉。根据上述结构,液体可通过沟槽部顺畅地流向连通孔。另外,优选将所述沟槽部设置成与所述连通孔交叉。根据上述结构,液体可通过沟槽部更加顺畅地流向连通孔。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为近似圆盘形状,所述沟槽部沿所述相对面的直径方向而设置。根据上述结构,在近似圆盘形状的第一部件中,液体顺畅地向其直径方向流动,所以可以使处在远离连通孔的位置上的液体顺畅地排出。另外,优选将所述沟槽部设置成近似直线形状。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沟槽部为直线流道,所以液体向连通孔的移动距离为较短的距离。另外,优选将所述沟槽部设置成近似环状。根据上述结构,液体可在所述相对面的较宽的范围内顺畅地流动。另外,优选设置多个所述沟槽部。根据上述结构,可通过多个沟槽部来确保多个液体流道,从而可使液体在所述相对面的较宽的范围内更加顺畅地流动。另外,与所述隔膜阀的可动范围相对应的形状优选为中央部深而周缘部浅的研钵形状。根据上述结构,当隔膜阀为开阀状态时,隔膜阀受压而以中央部深凹而周缘部浅凹的方式变形,由于此时不与第一部件的相对面发生冲突,所以可在不妨碍隔膜阀的移动的情况下减小隔膜阀内部的容积,因此可减少墨水残留量。另外,优选具有被夹在所述隔膜阀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并向闭阀方向推压所述隔膜阀的推压部件。根据上述结构,可通过推压部件的推压力来使载荷稳定,并使差压阀的开闭操作变得可靠,从而可提高所产生压力的精度。另外,所述第一部件优选为阀盖。根据上述结构,当隔膜阀为开阀状态时,即使隔膜阀承压变形也不会与阀盖发生冲突。因此,在不妨碍隔膜阀的移动的情况下减小了隔膜阀内部的容积,因而可减少液体残留量。另外,当所述液体盒为墨盒时,可以获得例如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液体残留量少的墨盒。并且,在向墨盒注入墨水的工序中,容易将墨水填充到差压阀内部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一部件的形成下游压力室的相对面具有与隔膜阀的可动范围相对应的形状,所以可减少残留在下游压力室内部的液体量,并且由于在相对面上设置了用于使液体易于流向连通孔的沟槽部,所以下游压力室的液体容易通过连通孔而流动,因此,能够改善差压阀单元对压力的响应性能。另外,通过具有所述差压阀单元的液体盒,可获得例如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液体残留量少的墨盒。并且,在向墨盒注入墨水的工序中,容易将墨水填充到差压阀内部中。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压阀单元的墨盒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墨盒中的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差压阀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示出图3的差压阀单元的阀盖的立体图;图5A和图5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压阀单元的阀的开闭状态说明图,其中,图5A是示出差压阀单元的阀关闭状态的截面图;图5B是示出差压阀单元的阀打开状态的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差压阀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差压阀单元的阀盖的变形例1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差压阀单元的阀盖的变形例2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差压阀单元的阀盖的变形例3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差压阀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差压阀单元。(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将第一部件作为差压阀单元的阀盖的例子。图1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压阀单元的墨盒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墨盒中的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差压阀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示出差压阀单元的阀盖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墨盒(液体盒)100的墨盒主体(液体盒主体)120的内部被肋和壁分隔,并具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液体容纳部)101;从墨水容纳部101至墨水供应部(液体供应部)110的墨水流道部;以及大气连通部,由使墨水容纳部101与大气连通的墨水侧通路、大气阀容纳部、以及大气侧通路构成。墨盒100还具有作为墨水供应控制单元的差压阀单元130。墨水供应部110被配置在墨盒100的下表面,通过将安装墨盒100的托架的供墨针插入其中,来向喷墨式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供应墨水容纳部101中容纳的墨水。作为墨水供应控制单元的差压阀单元130通过随着墨水的消耗而产生的墨水容纳部101与墨水供应部110之间的压力差来将墨水容纳部101中的墨水供应给墨水供应部110。差压阀单元130包括可弹性变形并被插入差压阀单元容纳部150中的隔膜阀140、覆盖差压阀单元容纳部150的阀盖160、以及位于隔膜阀140与阀盖160之间并作为推压部件的螺旋弹簧133。如图3所示,差压阀单元130的隔膜阀140具有近似圆柱形状的周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压阀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差压阀单元容纳在液体盒主体中,所述液体盒主体具有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以及将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向外部供应的液体供应部,所述差压阀单元包括:隔膜阀,当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产生规定的压力差时开阀;以及第一部件,保持所述隔膜阀,并在与该隔膜阀之间形成下游压力室;所述第一部件的、形成所述下游压力室并具有与所述液体供应部连通的连通孔的相对面具有与所述隔膜阀的可动范围相对应的形状,并具有用于使所述下游压力室内的液体易于流向所述连通孔的沟槽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泽卓品田聪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