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氨氮降解菌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15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培养氨氮降解菌的复合培养基,包括:硫酸铵1.0‑2.0g/L,磷酸氢二钾0.5‑1.0g/L,硫酸镁0.2‑0.5g/L,氯化钠0.5‑2.0g/L,硫酸亚铁0.1‑0.4g/L,硫酸钙2.0‑5.0g/L,磷酸二氢钠3.5‑5.9g/L,碳酸氢钠0.5‑1.0g/L,和水,pH值节为7.8,灭菌温度为121℃。用该培养基培养的氨氮降解菌具有培养时间短,降解率高的优点,4d氨氮降解率可达89.53%。

A culture medium for ammonia nitrogen degrading bacteria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氨氮降解菌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氨氮降解菌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日常的生活污水中含有较高的氨氮。生活污水排入到河道、湖泊等水域,造成水体中的的氨氮含量日趋提高,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水中鱼虾的中毒死亡,蓝绿藻的大量繁殖等。而蓝绿藻的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厌氧化,释放藻毒素等毒性物质,并释放臭味等有毒气体,进一步造成了水体的恶化,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用水。高氨氮废水的治理方式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治理虽然具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能源消耗大,工艺控制难且容易引发二次污染。生物方法治理具有环境安全性高,氨氮去除效率高,消耗能源低的优点。所以,目前氨氮的去除主要采取生物去除的方式。广义的生物去除包括微生物去除、植物去除、细胞游离酶生物修复等。目前主要倾向于微生物去除,微生物去除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者是经过培养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经过适宜环境的培养,使功能微生物大量繁殖,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达到对氨氮的微生物体内转化去除。对于不同的氨氮降解微生物,需要筛选特定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下,氨氮降解微生物才能够迅速繁殖,达到快速、高效去除氨氮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迅速刺激氨氮降解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菌种为从广州碧沃丰公司购买的NBA氨氮去除菌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氨氮降解菌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硫酸铵1.0-2.0g/L,磷酸氢钾盐0.5-1.0g/L,硫酸镁0.2-0.5g/Lg/L,氯化钠0.5-2.0g/L,硫酸亚铁0.1-0.4g/L,硫酸钙2.0-5.0g/L,磷酸氢钠盐3.5-5.9g/L,碳酸氢钠0.5-1.0g/L,和水。本专利技术培养基中所用的溶剂为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培养基的pH为7.0-8.0;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的pH为7.5-8.0;更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7.8。通常,可以采用1MNaOH和1MHCL调节pH值到该范围,培养基的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提前进入衰亡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培养基的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0min。上述培养基中,所述磷酸氢钾盐选自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上述培养基中,所述磷酸氢钠盐选自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复合培养基中磷酸氢钠盐(如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的加入,与磷酸氢钾盐形成协同作用,共同对培养基中pH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为氨氮降解菌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本专利技术中,磷酸氢钠盐的量为3.5-5.9g/L,磷酸氢钠盐的含量继续增加对氨氮降解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其含量太低则不利于氨氮降解菌的生长。本专利技术中,不含碳源(即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不利于氨氮降解菌的生长,适量碳源的存在缩短了功能菌的适应期,提高了氨氮降解速率。但是碳酸氢钠的含量过高对氨氮降解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也不利于氨氮降解菌的培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氨氮降解菌的培养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培养基具有原材料来源广,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便于储存和运输的优点。用该配方配制的培养基培养氨氮降解菌具有氨氮降解菌生长速度快,氨氮处理速度快、降解率高的优点。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产生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且便于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九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二中氨氮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培养基配方为:硫酸铵1.0g/L,磷酸氢二钾1.0g/L,硫酸镁0.2g/L,氯化钠0.5g/L,硫酸亚铁0.4g/L,硫酸钙2.0g/L,磷酸二氢钠5.9g/L,碳酸氢钠1.0g/L,自来水配置而成,用1MNaOH和1MHCL调节pH为7.8,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0min。将灭菌好的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自然冷却到室温;将功能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为6%,恒温震荡培养,培养温度37℃,震荡转速150r/min,检测培养基中氨氮的含量变化,检测采用哈希公司生产的水质检测仪DR6000进行检测。分别检测培养0d,2d,4d,7d,10d后培养基中氨氮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培养2d后,氨氮降解率为28.05%,培养4d后,氨氮浓度达到最低,氨氮降解率达到89.53%。实施例二培养基配方为:硫酸铵2.0g/L,磷酸氢二钾0.5g/L,硫酸镁0.5g/L,氯化钠2.0g/L,硫酸亚铁0.1g/L,硫酸钙5.0g/L,磷酸二氢钠5.9g/L,碳酸氢钠1.0g/L,自来水配置而成,用1MNaOH和1MHCL调节pH为7.8,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0min。将灭菌好的培养基无菌条件下自然冷却到室温,将功能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为6%,恒温震荡培养,培养温度37℃,震荡转速150r/min,检测培养基中氨氮的含量变化,检测采用哈希公司生产的水质检测仪DR6000进行检测。分别检测培养0d,2d,4d,7d,10d后培养基中氨氮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培养2d后,氨氮降解率为28.05%,培养4d后,氨氮浓度达到最低,氨氮降解率达到84.21%。实施例三培养基配方为硫酸铵2.0g/L,磷酸氢二钾0.5g/L,硫酸镁0.5g/L,氯化钠2.0g/L,硫酸亚铁0.1g/L,硫酸钙5.0g/L,磷酸二氢钠3.5g/L,碳酸氢钠1.0g/L,自来水配置而成,用1MNaOH和1MHCL调节pH为7.8,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0min。将灭菌好的培养基无菌条件下自然冷却到室温,将功能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为6%,恒温震荡培养,培养温度37℃,震荡转速150r/min,检测培养基中氨氮的含量变化,检测采用哈希公司生产的水质检测仪DR6000进行检测。分别检测培养0d,2d,4d,7d,10d后培养基中氨氮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培养2d后,氨氮降解率为28.05%,培养4d后,氨氮降解率达到61.40%,7d后,氨氮含量达到最低,降解率达到83.33%。实施例四培养基配方为硫酸铵2.0g/L,磷酸氢二钾1.0g/L,硫酸镁0.2g/L,氯化钠0.5g/L,硫酸亚铁0.4g/L,硫酸钙2.0g/L,磷酸二氢钠3.5g/L,碳酸氢钠0.5g/L,自来水配置而成,用1MNaOH和1MHCL调节pH为7.8,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0min。将灭菌好的培养基无菌条件下自然冷却到室温,将功能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为6%,恒温震荡培养,培养温度37℃,震荡转速150r/min,检测培养基中氨氮的含量变化,检测采用哈希公司生产的水质检测仪DR6000进行检测。分别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氨氮降解菌培养的培养基,包括硫酸铵1.0‑2.0g/L,磷酸氢钾盐0.5‑1.0g/L,硫酸镁0.2‑0.5g/Lg/L,氯化钠0.5‑2.0g/L,硫酸亚铁0.1‑0.4g/L,硫酸钙2.0‑5.0g/L,磷酸氢钠盐3.5‑5.9g/L,碳酸氢钠0.5‑1.0g/L,和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氨氮降解菌培养的培养基,包括硫酸铵1.0-2.0g/L,磷酸氢钾盐0.5-1.0g/L,硫酸镁0.2-0.5g/Lg/L,氯化钠0.5-2.0g/L,硫酸亚铁0.1-0.4g/L,硫酸钙2.0-5.0g/L,磷酸氢钠盐3.5-5.9g/L,碳酸氢钠0.5-1.0g/L,和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氨氮降解菌培养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pH为7.0-8.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氨氮降解菌培养的培养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明袁新兵卢明凤宋银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欧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