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49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底板,ICT工装和FCT工装,相对设置在所述测试底板上,并间隔预设距离;所述ICT工装的ICT测试探针,与FCT工装的FCT测试探针高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ICT工装和FCT工装集成在同一测试底板上,并采用不同高度的ICT测试探针及FCT测试探针,保证待测PCB板不同时间接触不同层次探针,ICT测试时接触低针,FCT测试时接触高针,从而实现ICT与FCT测试均使用同一个测试装置,实现了ICT、FCT合并测试,解决了ICT\FCT测试过程隔离和干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ICT(InCircuitTest自动在线测试):主要是靠测试探针接触PCB出来的测试点来检测PCB的线路开路/短路。针对通用和特殊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级管、场效应管、IC)的漏装、错装、参数值偏差、焊点连焊、线路板开短路等测试。FCT(FunctionalCircuitTest功能测试):主要可对空调内机主板上所有继电器220V电压输出、稳压块输出电压、通讯功能、显示功能、遥控接收功能,扫风等自动判断测试;对于主板程序逻辑进行测试,制冷模式、防冻结模式、恢复防冻结、制热模式、高温保护、高温保护恢复,记忆芯片等功能进行检测判断。现有技术中,控制器ICT和FCT一直是分立的,此种测试方式需较多人力(其中ICT一般需3人,FCT一般需4-5人),且ICT、FCT工装是分开的,工装成本高、占据空间大。同时,现有技术中,FCT采用手动压板,夹具定位,员工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PCB板压不平导致元件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ICT和FCT分立测试,带来的人力投入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组合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底板,ICT工装和FCT工装,相对设置在所述测试底板上,并间隔预设距离;所述ICT工装的ICT测试探针,与FCT工装的FCT测试探针高度不同。优选地,所述测试底板,包括:针床板,包括用于承载所述ICT测试探针的ICT针床板,及用于承载所述FCT测试探针的FCT针床板;上天板,安装在所述针床板上,用于按压待测PCB板与测试探针接触的部分;压棒板,安装在所述上天板上,用于固定压棒;托盘,安装在所述压棒板上,用于保护待测PCB板。优选地,所述托盘,根据待测PCB板背面的引脚及焊接点的大小及分布位置进行设计及安装。优选地,所述托盘的宽度小于待测PCB板的宽度,所述托盘的上、下边缘分别与待测PCB板的上、下边缘间隔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压棒板的宽度与所述托盘的宽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压棒板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上天板上。优选地,所述托盘及压棒板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器件让位空置区,所述器件让位空置区用于为待测试的PCB板上的元器件让位。优选地,所述针床板上设有多个弹簧沉孔,所述弹簧沉孔上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依次贯穿所述上天板、托盘后,从所述托盘的上表面探出。优选地,所述针床板上设置有直线轴承通孔,所述上天板、压棒板、托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线轴承通孔同圆心的导杆通孔;所述直线轴承通孔、导杆通孔中贯穿有导杆,所述导杆从所述托盘上表面探出;所述导杆用于在测试时,支撑所述测试底板。优选地,所述针床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沉孔,所述定位柱沉孔中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对所述上天板、压棒板、托盘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托盘由黑色纤维板制成;所述压棒板由绿色纤维板制成;所述上天板由绿色纤维板制成;所述针床板由绿色纤维板制成。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ICT工装和FCT工装集成在同一测试底板上,并采用不同高度的ICT测试探针及FCT测试探针,保证待测PCB板不同时间接触不同层次探针,ICT测试时接触低针,FCT测试时接触高针,从而实现ICT与FCT测试均使用同一个测试装置,实现了ICT、FCT合并测试,解决了ICT\FCT测试过程隔离和干扰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合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针床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天板和压棒板安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压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合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测试底板1,ICT工装2和FCT工装3,相对设置在所述测试底板上,并间隔预设距离;所述ICT工装的ICT测试探针,与FCT工装的FCT测试探针高度不同。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ICT工装和FCT工装集成在同一测试底板上,并采用不同高度的ICT测试探针及FCT测试探针,保证待测PCB板不同时间接触不同层次探针,ICT测试时接触低针,FCT测试时接触高针,从而实现ICT与FCT测试均使用同一个测试装置,实现了ICT、FCT合并测试,解决了ICT\FCT测试过程隔离和干扰问题。优选地,所述测试底板1,包括:参见图2,针床板11,包括用于承载所述ICT测试探针(附图中未示出)的ICT针床板111,及用于承载所述FCT测试探针(附图中未示出)的FCT针床板112;参见图3,上天板12,安装在所述针床板11上,用于按压待测PCB板与测试探针接触的部分;参见图3和图4,压棒板13,安装在所述上天板12上,用于固定压棒;参见图5,托盘14,安装在所述压棒板13上,用于保护待测PCB板。优选地,所述托盘14,根据待测PCB板背面的引脚及焊接点的大小及分布位置进行设计及安装。优选地,所述托盘14的宽度小于待测PCB板的宽度,所述托盘的上、下边缘分别与待测PCB板的上、下边缘间隔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压棒板13的宽度与所述托盘14的宽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压棒板13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上天板12上。优选地,所述托盘14及压棒板13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器件让位空置区131,所述器件让位空置区131用于为待测试的PCB板上的元器件让位。优选地,所述针床板11上设有多个弹簧沉孔,所述弹簧沉孔上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依次贯穿所述上天板12、托盘14后,从所述托盘14的上表面探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弹簧的作用在于,让托盘撑住待测PCB板上下运动,托盘下压,针床板及测试探针跟着下压。优选地,所述针床板11上设置有直线轴承通孔,所述上天板12、压棒板13、托盘14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线轴承通孔同圆心的导杆通孔;所述直线轴承通孔、导杆通孔中贯穿有导杆,所述导杆从所述托盘14上表面探出;所述导杆用于在测试时,支撑所述测试底板。优选地,所述针床板11上设置有定位柱沉孔,所述定位柱沉孔中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对所述上天板12、压棒板13、托盘14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托盘14由黑色纤维板制成;所述压棒板13由绿色纤维板制成;所述上天板12由绿色纤维板制成;所述针床板11由绿色纤维板制成。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减员增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底板,ICT工装和FCT工装,相对设置在所述测试底板上,并间隔预设距离;所述ICT工装的ICT测试探针,与FCT工装的FCT测试探针高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底板,ICT工装和FCT工装,相对设置在所述测试底板上,并间隔预设距离;所述ICT工装的ICT测试探针,与FCT工装的FCT测试探针高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底板,包括:针床板,包括用于承载所述ICT测试探针的ICT针床板,及用于承载所述FCT测试探针的FCT针床板;上天板,安装在所述针床板上,用于按压待测PCB板与测试探针接触的部分;压棒板,安装在所述上天板上,用于固定压棒;托盘,安装在所述压棒板上,用于保护待测PCB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根据待测PCB板背面的引脚及焊接点的大小及分布位置进行设计及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宽度小于待测PCB板的宽度,所述托盘的上、下边缘分别与待测PCB板的上、下边缘间隔预设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棒板的宽度与所述托盘的宽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棒板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兆丹余小龙廖星庆刘爽胡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