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检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44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检测治具,通过设置盖膜、吸附板、测试装置,吸附板与测试装置连接,盖膜与吸附板适配,吸附板上设有安装部和吸附部,吸附部与测试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吸附部围绕在安装部的周圈,形成稳定、可靠、高效的吸附检测治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检测治具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异物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吸附检测治具。
技术介绍
在显示屏行业中,背光源结构由LED灯、导光板、膜材组成,生产LED背光源需要高度洁净环境和清洁的材料。纵然很多企业通过持续的改善车间环境、优化千级车间、百级车间、优化员工着装,不使用有尘纸等,并对所有背光源材料在进入车间前进行超声波清洗,再通过除尘设备进行除尘,虽然有所改善,但背光源异物的产生始终难以完全根除,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检测治具,对背光源上的异物进行检测拦截,从而确保产品品质。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附检测治具,包含:盖膜、吸附板、测试装置,所述吸附板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所述盖膜与所述吸附板适配,所述吸附板上设有安装部和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与所述测试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吸附部围绕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测试装置包括PCB板、FPC转接线、电源外壳,以及真空发生器,所述FPC转接线的一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电源、PCB板、真空发生器均与所述外壳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气压表,所述气压表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附板上的吸附部为均匀分布的气孔,所述气孔之间相互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的边缘处还设有避空位。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部的边角处设有圆角。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LCM背光源,所述LCM背光源与所述安装部的尺寸规格适配,并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LCM背光源与所述测试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盖膜覆盖在所述LCM背光源的外表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附板与所述测试装置可拆卸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板与所述测试装置固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盖膜、吸附板、测试装置,吸附板与测试装置连接,盖膜与吸附板适配,吸附板上设有安装部和吸附部,吸附部与测试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吸附部围绕在安装部的周圈,形成稳定、可靠、高效的吸附检测治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图1为吸附检测治具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吸附检测治具的爆炸图;图3为吸附检测治具中吸附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图1为吸附检测治具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参考图1,吸附检测治具包括盖膜10、吸附板20、测试装置30,吸附板20位于测试装置30的上部,吸附板20与测试装置30之间通过气管40连通,在吸附板20的上表面覆盖有盖膜10。图2为吸附检测治具的爆炸图,图3为吸附检测治具中吸附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盖膜10为透明膜片,吸附板20整体为矩形结构,在吸附板20上设有安装部21和吸附部22,吸附部22分布在安装部21的周圈,在安装部21的边缘处设置有避空位211,避空位211呈矩形或可根据需要进行避空位形状的设置,避空位211用于方便取放LCM背光源,在安装部21的边角处还设有圆角212,圆角212的设置可避免在取放LCM背光源的过程中对LCM背光源边角的磕碰,保障产品的品质。吸附部22为均匀分布的气孔,优选的气孔之间相互连通,在吸附板20的边角处设有输入输出端23,输入输出端23与吸附部22连通,输入输出端23上连接有气管40,气管40的另一端与测试装置30上的端口31连通。测试装置30包括PCB板、FPC转接线、真空发生器、电源,以及外壳32,FPC转接线的一端与PCB板连接,电源与PCB板连接,电源、PCB板、真空发生器均与外壳32连接,安装在外壳32的内部。真空发生器与端口31连通;在外壳32的侧边还设置有气压表33,气压表33与真空发生器连接,用于检测压力大小,保障盖膜10对LCM背光源表面均匀的压力。此处需要说明真空发生器、电源,以及驱动LCM背光源点亮的PCB板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吸附检测治具的装配方法:将气管40的一端连接在测试装置30的端口31上,将气压表33与测试装置30连接,再将气管40的另一端与吸附板20上的输入输出端23连接,最后将盖膜10覆盖在吸附板20上。吸附检测治具的使用方法:将LCM背光源放入吸附板20上的安装部21内;将LCM背光源排线与测试装置30上的FPC转接线连接,点亮LCM背光源;将盖膜10覆盖到吸附板20上,将LCM背光源完全覆盖;将真空吸附气压开关打开,使得盖膜10与LCM背光源相互配合,盖膜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均匀的挤压LCM背光源表面,从而达到LCM表现受力均匀,从而能够有效均匀的吸附LCM背光源的各个区域角落,检出隐藏的异物。再通过观察气压表33的压力值,控制吸附板20的力度,使得LCM背光源每次吸附力度一直,表面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而导致的产品变形,进而保障了检测作业的统一作业标准,保障品质检出率。由上述可知,本技术通过设置盖膜、吸附板、测试装置,吸附板与测试装置连接,盖膜与吸附板适配,吸附板上设有安装部和吸附部,吸附部与测试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吸附部围绕在安装部的周圈,形成稳定、可靠、高效的吸附检测治具。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述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含:盖膜、吸附板、测试装置,所述吸附板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所述盖膜与所述吸附板适配,所述吸附板上设有安装部和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与所述测试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吸附部围绕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含:盖膜、吸附板、测试装置,所述吸附板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所述盖膜与所述吸附板适配,所述吸附板上设有安装部和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与所述测试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吸附部围绕在所述安装部的周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PCB板、FPC转接线、电源、外壳,以及真空发生器,所述FPC转接线的一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电源、PCB板、真空发生器均与所述外壳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气压表,所述气压表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楚耿丁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