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71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光纤两侧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光纤两侧均设置有传感器,这样使得光纤无论朝哪侧晃动时,光纤传感器均能对光纤线路进行准确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有安装光纤传感器的安装杆,以及设置在光纤和安装杆之间的中间杆,这样使得光纤和光纤传感器形成联动,当光纤晃动时,光纤传感器也同向运动,这样保证光纤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属于线路检测

技术介绍
创建全光网是通信网光进铜退的战略方针。随着光进铜退建设任务深入开展,原来的铜缆用户接入改为光接入方式,为提升用户高速率、高带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接入方式的改变,许多电缆接入设备的退网,导致了原来利用设备网管监控光缆的功能失效,使得很多光缆处于脱管状态,有悖于集约化管理的理念。从而导致了以下问题:(1)无法实时监控:光缆数量庞大,且分布在室外,位置分散,附近无人值守,易遭到破坏,而且维护人员无法实时、高效的监管到每一条光缆状况(光缆的通断、光纤的衰耗变化等);(2)无法及时发现:由于光缆障碍的不可预见性,所以光缆障碍无法及时的发现;(3)无法准确定位:由于光缆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和距离较远的原因,导致光缆障碍无法准确的定位(光缆障碍的距离、位置及光缆的型号、布放形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准确对光纤线路进行检测的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在光纤两侧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设置有安装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安装杆,所述光纤和所述安装杆之间设置有中间杆。所述中间杆为伸缩式结构形式,包括相互套接的大管和小管,所述大管和小管形成可伸缩式连接。所述大管和小管形成的密封空腔之内设置有阻尼液体,在所述大管侧面设置有阻尼液体进出的小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在光纤两侧均设置有传感器,这样使得光纤无论朝哪侧晃动时,光纤传感器均能对光纤线路进行准确检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有安装光纤传感器的安装杆,以及设置在光纤和安装杆之间的中间杆,这样使得光纤和光纤传感器形成联动,当光纤晃动时,光纤传感器也同向运动,这样保证光纤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中间杆设置成可伸缩的结构形式,这样可根据情况调节光纤传感器和光纤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在大管和小管形成的密封空腔之内设置有阻尼液体,这样能降低光纤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进一步保证光纤的传输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光纤、2为光纤传感器、3为安装杆、4为中间杆;41为大管、42为小管、43为小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在光纤1两侧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2。设置有安装所述光纤传感器2的安装杆3,所述光纤1和所述安装杆3之间设置有中间杆4。所述中间杆4为伸缩式结构形式,包括相互套接的大管41和小管42,所述大管41和小管42形成可伸缩式连接。所述大管41和小管42形成的密封空腔之内设置有阻尼液体,在所述大管41侧面设置有阻尼液体进出的小孔4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光纤传感器2安装在安装杆3上,然后通过中间杆4将安装杆3和光纤1实现连接。本专利技术沿安装杆3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若干所述光纤传感器2,各光纤传感器2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专利技术阻尼液体形成的阻尼力可根据实际大小调节,光纤1和光纤传感器2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光纤两侧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光纤两侧均设置有光纤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安装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安装杆,所述光纤和所述安装杆之间设置有中间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申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