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井及其监测系统和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823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井及其监测系统和施工方法,所述管道井包括:一体化预制成型的上部井身和下部井身,上部井身顶部设有井圈,下部井身底部设有底座;井盖,设于上部井身上,且与井圈可开合地匹配连接;上、下部井身拼合连接为整体的管道井身,管道井身内部形成空腔,且管道井身两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贯通的管道窗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管道井分成上、下部井身,两部分分别为高分子材料一体化预制成型,通过螺栓固定,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管道井身的形状为椭圆球形,使其在单位材料上达到最大的抗压强度。通过智能化的监测系统监测井盖开启状态、井内液位状态、井内空气状态等,提高了管道井使用的安全性和监管的便利性。便利性。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井及其监测系统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道井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式、一体化、安全环保的智能管道井及其监测系统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电缆在进行地下管道穿放过程中,不能无距离限制地在管道中穿放,需要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至少一个通信管道人孔,以便于通信光电缆的穿放、检查和维修作业的实施。
[0003]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1、构造复杂:现有的通信管道人孔多由若干部件组成,包括浇制井盖覆板、砖砌井身、基础底座、穿钉、线缆托板和积水罐等;这种结构设计的通信管道人孔部件较多,构造复杂,形成的通信管道人孔的强度也差强人意。
[0005]2、施工周期较长:现有的通信管道人孔,一般是现场砖砌施工,无降水地区需要2天完成,降水地区需要4天才能完成,工作效率低,施工周期长,已经跟不上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市政和路政道路施工要求的步伐。
[0006]3、安全性差:现有的通信管道人孔经常发生井盖未盖、移位或丢失等情况,这会造成行人落井事故。
[0007]4、成本高:现有的通信管道人孔构造复杂,施工周期较长,造成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均较高,单个通信管道人孔的直接成本不低于3240元,另外还存在对总项目造成影响的建设工期成本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预制式、一体化、智能化的管道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管道人孔构造复杂、施工周期长、安全性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井,包括:
[0010]一体化预制成型的上部井身,所述上部井身顶部设有井圈;
[0011]一体化预制成型的下部井身,所述下部井身底部设有底座;
[0012]井盖,设于所述上部井身上,且与所述井圈可开合地匹配连接;
[0013]所述上部井身与所述下部井身拼合连接为管道井身,所述管道井身内部形成空腔,且所述管道井身两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贯通的管道窗口。
[0014]优选地,所述管道井身主体为球形或椭圆球形。
[0015]优选地,所述上部井身和所述下部井身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有加强筋,且
[0016]所述下部井身外壁上的加强筋延伸至所述底座上,形成加强支撑结构;
[0017]所述上部井身的内壁中部两侧的加强筋处集成设有第一加强支撑柱,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柱上部与所述井圈连接;
[0018]所述下部井身的内壁中部两侧的加强筋处集成设有第二加强支撑柱;且
[0019]所述上部井身与所述下部井身拼合后,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柱在所述管道井身内配合衔接。
[0020]优选地,所述上部井身、所述下部井身、所述井盖均由高分子材料一体化预制成型。
[0021]优选地,所述井盖与所述井圈通过转轴可开合地匹配连接;且
[0022]所述井盖还通过盖体连接设备与所述上部井身连接,所述盖体连接设备包括:
[0023]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于所述上部井身内;
[0024]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固定于所述井盖下表面;
[0025]曲轴,所述曲轴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分别可沿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0026]优选地,所述上部井身和/或所述下部井身外壁中部两侧的外加强筋上设有吊装孔。
[0027]优选地,所述下部井身的底部集成设有一体化的管道井作业平台。
[0028]优选地,所述上部井身与所述下部井身通过法兰连接;且
[0029]所述上部井身与所述下部井身连接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互相匹配的凹凸槽结构,且所述凹凸槽之间的缝隙通过环氧树脂封装。
[003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管道井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步骤为:
[0031]在待安装管道井的位置挖掘基坑;
[0032]在所述基坑底部浇筑干硬性混凝土垫层或放置混凝土预制块;
[0033]将所述管道井吊起,并安装在所述基坑内的混凝土垫层或混凝土预制块上,调整所述管道井的高度及位置,使其符合管道的基准线要求;
[0034]将所述管道井两端的管道窗口和两侧的管道连接固定,并在接头部位实施防水和防沙工序;
[0035]回填,将所述基坑内的管道井外部填土层夯实。
[003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管道井的监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
[0037]井盖监测模块,设于所述上部井身上的井盖位置处,用于监测井盖的状态;
[0038]液位传感器,设于管道井身内,用于监测管道井内的液位状态;
[0039]气体传感器,设于管道井身内,用于监测管道井内的气体状态;
[0040]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井盖监测模块、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连接,获取其检测的数据信号,并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判断管道井的状态。
[004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42]1、将管道井分成上部井身和下部井身,两部分分别为一体化预制成型,通过螺栓固定,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成本低。
[0043]2、优化设计管道井的形状为椭圆球形,借鉴类似于潜水艇的“水滴型”结构,使其在单位材料上,达到较佳的抗压强度。同时,管道井椭圆球形的结构设置,还具有便利的排水功能,如有地下水渗入时,水会沿着下部井身内部的弧形面流至底部的管道井作业平台上,再通过排水设备将水清除即可。
[0044]3、采用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管道井身,相比于金属材料或传统的砖砌材料,降
低了重量和成本,且具有更优的耐压、耐腐蚀和高机械强度的特性。
[0045]4、管道井内外壁均设置加强筋,且加强筋延伸至底座,形成加强支撑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管道井的抗压强度。
[0046]5、管道井内壁轴向中心位置设置加强支撑柱,加强支撑柱与井圈连接,可以加强井圈的承重力,提高了管道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47]6、管道井的上部井身和下部井身之间通过法兰及凹凸槽连接,并使用环氧树脂进行封装缝隙,具有防流沙、防水、防尘和防形变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管道井的性能。
[0048]7、井盖与上部井身可旋转地连接,易于开合,且不易丢失、移位;此外,还通过盖体连接设备将井盖与上部井身连接,进一步保障了井盖的安全。
[0049]8、管道井现场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一般不超过半天时间,最快只要两小时,即可现场施工完成,即装即用,可以跟随市政管道一起吊装、回填和加固,大大缩短了项目工期,节约了成本。
[0050]9、管道井监测系统可以对管道井进行智能化检测,当发生井盖未盖、移位或丢失等情况时,及时发出报警,避免造成行人落井事故;当发生井内液位过高或井内空气异常时,及时发出报警,保证操作工人井内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预制成型的上部井身,所述上部井身顶部设有井圈;一体化预制成型的下部井身,所述下部井身底部设有底座;井盖,设于所述上部井身上,且与所述井圈可开合地匹配连接;所述上部井身与所述下部井身拼合连接为管道井身,所述管道井身内部形成空腔,且所述管道井身两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贯通的管道窗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井身主体为球形或椭圆球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井身及所述下部井身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有加强筋;且所述下部井身外壁上的加强筋延伸至所述底座上,形成加强支撑结构;所述上部井身的内壁中部两侧的加强筋处集成设有第一加强支撑柱,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柱上部与所述井圈连接;所述下部井身的内壁中部两侧的加强筋处集成设有第二加强支撑柱;且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柱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柱在所述管道井身内配合衔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井身、所述下部井身、所述井盖均由高分子材料一体化预制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与所述井圈通过转轴可开合地匹配连接;且所述井盖还通过盖体连接设备与所述上部井身连接,所述盖体连接设备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于所述上部井身内;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固定于所述井盖下表面;曲轴,所述曲轴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分别可沿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建伟赵华朱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申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