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桥驱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4141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桥驱动系统和车辆。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桥驱动系统,包括:壳体;电动机;第一传动轴,其抗扭转地连接到电动机;第二传动轴,其设置成与第一传动轴平行并且沿径向间隔开;第一齿轮,其抗扭转地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二齿轮,其抗扭转地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并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其抗扭转地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并且与第二齿轮沿第二传动轴的轴向间隔开;第四齿轮,其设置成与第三齿轮啮合;行星齿轮装置,其中第四齿轮抗扭转地连接到行星齿轮装置的输入端;和差速器,其中行星齿轮装置的输出端抗扭转地连接到差速器的输入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桥驱动系统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桥驱动系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单速电桥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电桥驱动系统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纯电动车辆。图1是一种单速电桥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桥驱动系统可以包括壳体100、电动机200、电动机轴310、副轴320、齿轮410至440和差速器500。电动机200、电动机轴310和差速器500(半轴520和530)同轴地布置。电动机轴310是空心轴,并且通过轴承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部件110和130上。壳体部件110、120和130共同围成电动机容纳腔。第一主动齿轮410固定到电动机轴310,并且与第一被动齿轮420啮合。第一被动齿轮420与副轴320通过花键抗扭转地连接。副轴320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部件110和140上,并且沿轴向穿过壳体部件130。第二主动齿轮430通过花键抗扭转地设置在副轴320上,并且与第二被动齿轮440啮合。第二被动齿轮440在远离电动机200的一侧,与差速器500的差速器壳510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差速器500通过轴承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部件140和150上。动力从差速器壳510经由差速器齿轮组540传递到半轴520和530。差速器500的半轴520和530用于连接到车辆的车轮,其中半轴520沿轴向穿过电动机轴310。壳体部件110、140和150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壳体部件110和120通过螺栓彼此固定。壳体部件120和130通过螺栓彼此固定。这种单速电桥驱动系统采用平行轴结构和圆柱齿轮组,很难在紧凑型布局中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只有当从动齿轮直径较大时才能获得较大的传动比。此外,由于第二组齿轮布置成远离电动机,副轴需要较大的轴向尺寸。这会造成副轴的支承刚度较差,并且整个系统的轴向尺寸较大。此外,多个壳体部件的设计会增大制造和连接成本,并且增大整个系统的重量。为此,需要一种在基本不增加总体尺寸的情况下提高传动比的电桥驱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不增大轴向和径向尺寸情况下提高传动比的电桥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较好支承刚度的电桥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降低重量和成本的电桥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桥驱动系统,包括:壳体;电动机;第一传动轴,其抗扭转地连接到电动机;第二传动轴,其设置成与第一传动轴平行并且沿径向间隔开;第一齿轮,其抗扭转地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二齿轮,其抗扭转地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并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其抗扭转地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并且与第二齿轮沿第二传动轴的轴向间隔开;第四齿轮,其设置成与第三齿轮啮合;行星齿轮装置,其中第四齿轮抗扭转地连接到行星齿轮装置的输入端;和差速器,其中行星齿轮装置的输出端抗扭转地连接到差速器的输入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其固定到壳体;行星架,其作为行星齿轮装置的输出端并且位于太阳齿轮的径向外侧;外齿圈,其作为行星齿轮装置的输入端,环绕太阳齿轮和行星架并且外齿圈抗扭转地连接到第四齿轮;和多个行星轮,每个行星轮可转动地连接到行星架,并且布置在外齿圈和太阳齿轮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其作为差速器的输入端,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上并且抗扭转地连接到行星架;第一半轴,其沿轴向穿过太阳齿轮;和第二半轴,其从差速器沿着远离行星齿轮装置的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传动轴构造为空心轴,并且第一半轴设置成与第一传动轴同轴并且沿轴向穿过第一传动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四齿轮和外齿圈一体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行星架和差速器壳一体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件,其将电动机与行星传动装置、差速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隔离开;第二壳体部件,其与第一壳体部件围成第一封闭空间,以容纳行星传动装置、差速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和第三壳体部件,其位于第一壳体部件与第二壳体部件围成的第一封闭空间中,并且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部件和/或第二壳体部件,其中,第一传动轴被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壳体部件上,第二传动轴被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上并且穿过第三壳体部件,并且差速器壳被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壳体部件和第三壳体部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太阳齿轮固定到第三壳体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四齿轮和外齿圈被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壳体部件和第三壳体部件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桥驱动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桥驱动系统可以利用行星齿轮装置提供较大的传动比,并且可以不明显增大轴向和径向尺寸。行星齿轮装置设置在差速器和电动机之间,可以缩短副轴的长度并且提高其支承刚度。此外,较短的副轴还可以简化壳体结构,降低电桥驱动系统的整体尺寸和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电桥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桥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现参考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图示在附图中。以下描述参考附图进行,除非另有表示,否则在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件。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案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方案。相反,这些方案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涉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桥驱动系统可以安装在以电动机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或者以电动机和内燃机两者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汽车中。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桥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桥驱动系统可以包括壳体10、电动机20、第一传动轴31、第二传动轴32、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44、行星齿轮装置50和差速器60。壳体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壳体部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部件11、第二壳体部件12、第三壳体部件13和第四壳体部件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第一壳体部件11可以将电动机20与行星齿轮装置50、差速器60和齿轮41至44等隔离开。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二壳体部件12可以围成第一封闭空间。例如,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二壳体部件12可以通过螺栓等彼此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二壳体部件12之间的接合位置上还可以设置密封件,例如粘结剂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行星齿轮装置50、差速器60和齿轮41至44等可以设置在第一封闭空间中。第三壳体部件13位于第一壳体部件11与第二壳体部件12围成第一封闭空间中。第三壳体部件13可以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部件11或第二壳体部件1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壳体部件13可以被夹持在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二壳体部件12之间的接合部位处,并且可以通过例如螺栓等与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二壳体部件12固定在一起。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四壳体部件14可以围成第二封闭空间。例如,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四壳体部件14可以通过螺栓等彼此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部件11和第四壳体部件14之间的接合位置上还可以设置密封件,例如粘结剂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部件1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桥驱动系统,包括:壳体(10);电动机(20);第一传动轴(31),其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32),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传动轴(31)平行并且沿径向间隔开;第一齿轮(41),其抗扭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31)上;第二齿轮(42),其抗扭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32)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41)啮合;第三齿轮(43),其抗扭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32)上并且与所述第二齿轮(42)沿所述第二传动轴(32)的轴向间隔开;第四齿轮(44),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三齿轮(43)啮合;行星齿轮装置(50),其中所述第四齿轮(44)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的输入端;和差速器(60),其中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的输出端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差速器(60)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桥驱动系统,包括:壳体(10);电动机(20);第一传动轴(31),其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32),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传动轴(31)平行并且沿径向间隔开;第一齿轮(41),其抗扭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31)上;第二齿轮(42),其抗扭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32)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41)啮合;第三齿轮(43),其抗扭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32)上并且与所述第二齿轮(42)沿所述第二传动轴(32)的轴向间隔开;第四齿轮(44),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三齿轮(43)啮合;行星齿轮装置(50),其中所述第四齿轮(44)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的输入端;和差速器(60),其中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的输出端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差速器(60)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包括:太阳齿轮(51),其固定到所述壳体(10);行星架(52),其作为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的输出端并且位于所述太阳齿轮(51)的径向外侧;外齿圈(53),其作为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的输入端,环绕所述太阳齿轮(51)和所述行星架(52)并且所述外齿圈(53)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第四齿轮(44);和多个行星轮(54),每个行星轮(54)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行星架(52),并且布置在所述外齿圈(53)和所述太阳齿轮(5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差速器(60)包括:差速器壳(61),其作为所述差速器(60)的输入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且抗扭转地连接到所述行星架(52);第一半轴(62),其沿轴向穿过所述太阳齿轮(51);和第二半轴(63),其从所述差速器(60)沿着远离所述行星齿轮装置(50)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桥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王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