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碳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耐高温、高导热和全面耐酸碱腐蚀的特性,特别适用于高温、高压、强酸强碱腐蚀、高速气体冲刷、颗粒磨损等苛刻工况条件。用其做成的碳化硅换热器克服了传统石墨换热器、搪玻璃冷凝器、贵金属换热器和四氟换热器的局限性,使用寿命和热交换效率大幅增加,特别是随着工艺的提升和制造成本的降低,碳化硅换热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碳化硅换热器在制造和应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由于陶瓷的脆性,不像石墨材料可以粘结,贵金属和氟塑料可以焊接,因此,换热管和管板的密封只能采用O型密封圈的形式,材质为氟橡胶,有些工况必须采用全氟醚橡胶,然而氟橡胶、全氟醚橡胶均存在耐高温性较差的缺陷,限制了碳化硅换热器更大范围的应用。另外,管板一般采用纯四氟材料、喷涂四氟材料以及钢衬四氟材料制成,折流板一般采用四氟材料制成,不但折流板和管板的材质会限制碳化硅换热器更大范围的应用,并且换热管和折流板之间会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在温度高于250度、压力高于1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包括管板(1)、折流板(2)、换热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为两端连通的管道,换热管(8)设置有多根,多根换热管(8)组成换热管组(3),换热管组(8)与折流板(2)、管板(1)焊接为一体;所述换热管组(3)中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离与换热管(8)的外径的比为1.2~1.5;所述折流板(2)包括前折流板(6)、后折流板(7),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分布在换热管组(3)的两侧且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沿换热管组(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前折流板(6)、后折流板(7)上均开设有通孔,换热管(8)穿过通孔并在通孔处与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包括管板(1)、折流板(2)、换热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为两端连通的管道,换热管(8)设置有多根,多根换热管(8)组成换热管组(3),换热管组(8)与折流板(2)、管板(1)焊接为一体;所述换热管组(3)中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离与换热管(8)的外径的比为1.2~1.5;所述折流板(2)包括前折流板(6)、后折流板(7),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分布在换热管组(3)的两侧且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沿换热管组(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前折流板(6)、后折流板(7)上均开设有通孔,换热管(8)穿过通孔并在通孔处与换热管(8)无间隙的固定相接;所述管板(1)设置有两个,分别为进口管板(5)、出口管板(9),进口管板(5)、出口管板(9)上分别开设有与换热管(8)相匹配的管孔(4),换热管(8)在一端无间隙的固定在进口管板(5)的管孔内、在另一端无间隙的固定在出口管板(9)的管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前折流板(6)与后折流板(7)之间的间距为换热管组(3)长度的1/8~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化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1)、折流板(2)、换热管组(3)均由碳化硅陶瓷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永杰,冯圣君,法比安佩雷斯托雷斯,安德鲁斯威尔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南通三圣石墨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国GW传热工程公司,德国威尔克石墨公司,三责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