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车及其辅助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245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轮总成,包括上支架、用以与上支架转动连接的下支架以及两端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接触相抵并用以提供弹力的弹簧,还包括设于弹簧的内圈、用以限制弹簧压缩的弹性元件以及与上支架连接、用以调节弹性元件与下支架的间距的调节杆,调节杆配合连接有用以与上支架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以防止调节杆松脱的防松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辅助轮总成的托盘车。上述辅助轮总成可以限制辅助轮的摆动幅度,相应地可以限制整个辅助轮总成的压缩量,同时,该辅助轮总成可以进行弹性系统的按需调节,且通过精确调节弹性元件与下支架的间距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

A pallet car and its auxiliary whee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托盘车及其辅助轮总成
本技术涉及叉车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辅助轮总成。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辅助轮总成的托盘车。
技术介绍
托盘车是一种叉车类型的统称,包括托盘搬运车和托盘堆垛车。目前,如图1和图2所示,托盘车的驱动系统(包含驱动轮01)与车架02是刚性连接的,而驱动轮01两侧的辅助轮03与车架02是弹性连接的,即辅助轮03是弹性的(通常是通过弹簧04),设计时通过设定辅助轮03与驱动轮01之间的高度差,这样使得车辆处于水平路面时,辅助轮03的弹簧04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弹簧04的弹性作用于辅助轮03,这样相对地辅助轮03就帮助驱动轮01分担了一部分载荷。传统的弹性辅助轮,如图3所示,由安装座07、上支架06、下支架05、弹簧04、辅助轮03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是,辅助轮03与下支架05转动连接,下支架05与上支架06转动连接,同时下支架05与弹簧04的一端面接触,弹簧04的另一端面与上支架2接触,这样一来,下支架05可相对于上支架06做旋转运动,但是同时又受到弹簧04的弹力作用,这个传统的弹性辅助轮,其辅助轮03的载荷由弹簧04的弹力转化而来,并取决于弹簧04的压缩量。然而,由于传统车辆的驱动轮01与辅助轮03的载荷分配需求,弹簧04的刚度系数不能太大,即辅助轮03总体是较软的,这样当车辆转弯时,该效果使得辅助轮03的摆动幅度突然增大,即辅助轮总成整体的压缩量突然增大,使得车身倾斜,车辆稳定性差。因此,如何避免由于弹簧弹力无法按需调节而导致车辆稳定性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轮总成,该辅助轮总成可以解决由于弹簧弹力无法按需调节而导致车辆稳定性差的问题,该辅助轮总成可以在限制整个辅助轮总成压缩量的基础上进行弹性系统的按需调节,从而可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辅助轮总成的托盘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轮总成,包括上支架、用以与所述上支架转动连接的下支架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接触相抵并用以提供弹力的弹簧,还包括设于所述弹簧的内圈、用以限制所述弹簧压缩的弹性元件以及与所述上支架连接、用以调节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下支架的间距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上支架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以防止所述调节杆松脱的防松部件。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设有沿轴向开设、用以与所述调节杆配合连接的通孔,所述调节杆包括沿轴向分布、用以伸入所述通孔以供所述弹性元件固接的第一圆柱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圆柱段同轴设置、用以与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面接触相抵的第二圆柱段,且所述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直径。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与所述上支架通过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二圆柱段相连的螺纹连接段,所述上支架设有用以与所述螺纹连接段配合连接的螺纹孔。优选地,所述防松部件具体为螺母,所述螺母用以与所述螺纹连接段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具体为聚氨酯材质的弹性元件。优选地,所述下支架包括与所述弹性元件以预设间距设置、用以伸入所述弹簧的内圈以供所述弹簧定位导向的导向柱。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杆、用以供扳手塞入以转动所述调节杆的沉槽。优选地,所述沉槽具体为六角形沉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托盘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轮总成。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针对托盘车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辅助轮总成。为了保证驱动轮有足够的附着力从而可以驱动车辆,辅助轮所分担的载荷不宜过大,这样就限制了弹簧的刚度系数不能太大,这样一来,车辆在转弯时,由于惯性作用,辅助轮受力会突然增大,因此,弹簧的压缩量很容易就突然增大甚至压缩到底,以致车身倾斜,车辆稳定性差。因此,使用一种能够实现弹簧弹力按需调节以提高车辆稳定性的辅助轮总成很有必要。具体来说,上述辅助轮总成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弹簧,其中,下支架与上支架转动连接,弹簧的两侧端面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接触相抵并用来向辅助轮提供弹力;进一步的,该辅助轮总成还包括弹性元件、调节杆以及防松部件,其中,弹性元件设于弹簧的内圈,弹性元件用来限制弹簧的压缩,从而可以限制辅助轮的摆动幅度;调节杆与上支架连接,调节杆用来调节弹性元件与下支架的间距,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辅助轮总成的弹性系统,防松部件与调节杆配合连接,防松部件与上支架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从而可以防止调节杆松脱。与传统的弹性辅助轮系统相比,一方面,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限制辅助轮的摆动幅度,相应地可以限制整个辅助轮总成的压缩量,另一方面,该辅助轮总成可以进行弹性系统的按需调节,以通过精确调节弹性元件与下支架的间距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驱动轮与辅助轮初始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驱动轮与辅助轮着地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弹性辅助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安装座、2-上支架、21-螺纹孔、3-下支架、31-导向柱、4-辅助轮、5-弹簧、6-弹性元件、7-调节杆、71-第一圆柱段、72-第二圆柱段、73-螺纹连接段、74-沉槽、8-防松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辅助轮总成,该辅助轮总成可以解决由于弹簧弹力无法按需调节而导致车辆稳定性差的问题,该辅助轮总成可以在限制整个辅助轮总成压缩量的基础上进行弹性系统的按需调节,从而可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辅助轮总成的托盘车。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请参考图4、图5和图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辅助轮总成,包括上支架2、下支架3、辅助轮4以及弹簧5,其中,下支架3与上支架2转动连接,辅助轮4与下支架3转动连接,同时,弹簧5的左侧端面与上支架2接触相抵,相应地,弹簧5的右侧端面与下支架3接触相抵,在车辆的运行过程中,弹簧5作为辅助轮总成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弹簧5用来向辅助轮4提供弹力,以实现辅助轮4对地面的载荷作用。这样一来,下支架3可相对于上支架2做旋转运动,下支架3又受到弹簧5的弹力作用,即下支架3可以在弹簧5对应的压缩行程内进行摆动,弹簧5的弹力即可转化为辅助轮4对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2)、用以与所述上支架(2)转动连接的下支架(3)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下支架(3)接触相抵并用以提供弹力的弹簧(5),还包括设于所述弹簧(5)的内圈、用以限制所述弹簧(5)压缩的弹性元件(6)以及与所述上支架(2)连接、用以调节所述弹性元件(6)与所述下支架(3)的间距的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上支架(2)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以防止所述调节杆(7)松脱的防松部件(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2)、用以与所述上支架(2)转动连接的下支架(3)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下支架(3)接触相抵并用以提供弹力的弹簧(5),还包括设于所述弹簧(5)的内圈、用以限制所述弹簧(5)压缩的弹性元件(6)以及与所述上支架(2)连接、用以调节所述弹性元件(6)与所述下支架(3)的间距的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上支架(2)的外侧端面紧密贴合以防止所述调节杆(7)松脱的防松部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6)设有沿轴向开设、用以与所述调节杆(7)配合连接的通孔,所述调节杆(7)包括沿轴向分布、用以伸入所述通孔以供所述弹性元件(6)固接的第一圆柱段(71)以及与所述第一圆柱段(71)同轴设置、用以与所述弹性元件(6)的端面接触相抵的第二圆柱段(72),且所述第一圆柱段(7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段(7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7)与所述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宗平匡灏尚乐孙健琛王建麒阮镜宣杨亮罗星
申请(专利权)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