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48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可以包括:包括孔的控制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其分别沿着所述控制杆而设置;第一弹簧组,其分别偏压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其安装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各自的内部凹槽中;第二弹簧组,其弹性地支撑挡块并根据所述横杆的移动而将所述挡块插入所述孔内;以及第一释放垫和第二释放垫,其选择性地保持所述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尤其涉及一种避免齿轮双重啮合(double engagement)且平稳地操作齿轮换挡(shifting)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介绍
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位于变速箱中的两个离合器,以便进行换挡(shift gear)。 通常,双离合器变速器使用两个离合器来将从发动机输入的转矩选择性地传输到两个输入轴,并且安装于所述两个输入轴的齿轮选择性地彼此啮合,从而能够操作齿轮换挡。 双离合器变速器包含高于第五速度的高速紧凑型变速器(compact transmission)。 而且,双离合器变速器中,采用同步装置和自动换挡齿轮(ASG)来帮助的手动换挡。 通常,离合器被脱开以便可靠地操作换挡,换挡之后,连接离合器以将发动机转矩传递到车轮。然而,在双离合器系统中,当第一离合器被连接到发动机时,置于第二离合器中的齿轮同时被连接到发动机。 这就是所谓的预选择(pre-selection)。单数速度(odd speeds)连接到第一离合器,且双数速度(even speeds)连接到第二离合器。 例如,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当车辆利用第二离合器以第四速度行驶时,第三速度齿轮或第五速度齿轮根据第一离合器的旋转而提前旋转。 相应地,为了从第三速度换挡到第五速度,必须使第三速度齿轮脱开,并使第五速度齿轮啮合。而且同样地,为了从第五速度换挡到第三速度,必须使第五速度齿轮脱开,并使第三速度齿轮啮合。 也即,需要一个机构以使第三速度齿轮脱开并使第五齿轮啮合,反之亦然,其中该机构要迅速地且重复地进行操作。 相应地,已经开发了用于避免双重啮合,也即,用于避免第三速度和第五速度同时啮合的装置,然而,存在的问题是该装置的结构复杂,且需要使用数个致动器(actuator)。 该专利技术背景部分所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了或是任何形式暗示了该信息构成了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不同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在例如从第五速度换挡到第三速度时避免齿轮双重啮合的优点。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配备有双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以及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装置,其中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装置可以包括控制杆,在控制杆中从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形成有孔;第一横杆(rail)和第二横杆,其分别沿着控制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而设置;第一弹簧组,其分别偏压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以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neutral position);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其安装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各自的内部凹槽中,并且其中其端部部分设置为从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伸出;第二弹簧组,其弹性地支撑第一和第二挡块并根据第一或第二横杆的移动而将第一或第二挡块插入所述孔内;和/或第一释放垫(release rug)和第二释放垫,其沿着控制杆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别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延伸,其中在第一和第二释放垫的端部表面的中间形成有凹痕,第一或第二挡块安装于该凹痕中,并且毗邻该凹痕形成有凸起(knoll),从而根据第一或第二横杆的移动来推动第一或第二挡块。 可以在控制杆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上形成凹槽,并且第一和第二挡块安装于凹槽中,从而第一或第二横杆定位于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 凹槽可以毗邻所述孔而形成。 凹槽可以围绕所述孔而对称地形成。 第一挡块可以设置于基于第一释放垫的两侧,并且第二挡块可以设置于基于第二释放垫的两侧。 用于换挡的第一拨叉和第一换挡垫可以连接到第一横杆。 用于换挡的第二拨叉和第二换挡垫可以连接到第二横杆。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配备有双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以及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装置,其中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装置可以包括控制杆,该控制杆包括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孔、以及凹槽,其中所述孔配置为穿过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且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孔而形成;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其分别设置于控制杆上和控制杆之下;第一弹簧,其偏压第一横杆以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第二弹簧,其偏压第二横杆以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其安装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各自的内部凹槽中,并且其中其端部部分设置为选择性地从上部表面和下部表面伸出;第二弹簧组,其弹性地支撑第一和第二挡块并根据第一或第二横杆的移动而将第一或第二挡块插入所述孔内;和/或第一释放垫和第二释放垫,其沿着位于控制杆的两侧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别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延伸,其中在第一和第二释放垫的端部表面的中间形成有凹痕,第一或第二挡块安装于该凹痕中,并且毗邻该凹痕形成有凸起,从而根据第一或第二横杆的移动来推动第一或第二挡块。 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中,配备有双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以及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装置,其中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壳体;第一控制杆,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内部的中间且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第二控制杆,其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内部的中间且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其中在第一控制杆的一个端部部分和第二控制杆的一个端部部分之间形成有孔;第一横杆,其可滑动地配置于第一和第二控制杆的第一表面;第二横杆,其可滑动地配置于第一和第二控制杆的第二表面;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其分别偏压第一和第二横杆,以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第一挡块,其安装于第一横杆的内部凹槽中,且其一个端部向第一控制杆伸出,第一挡块在第一壳体中移动,其中第三弹性构件支撑第一挡块且根据第一横杆的移动选择性地将第一挡块插入所述孔内;第二挡块,其安装于第一横杆的内部凹槽中,且其一个端部向第二控制杆伸出,第二挡块在第二壳体中移动,其中第四弹性构件支撑第二挡块且根据第一横杆的移动选择性地将第二挡块插入所述孔内;第三挡块,其安装于第二横杆的内部凹槽中,且其一个端部向第一控制杆伸出,第三挡块在第一壳体中移动,其中第五弹性构件支撑第三挡块且根据第二横杆的移动选择性地将第三挡块插入所述孔内;第四挡块,其安装于第二横杆的内部凹槽中,且其一个端部向第二控制杆伸出,第四挡块在第二壳体中移动,其中第六弹性构件支撑第四挡块且根据第二横杆的移动选择性地将第四挡块插入所述孔内;第一释放垫,其从第一和第二挡块之间的第一横杆延伸,第一释放垫包括用以选择性地容放第三或第四挡块的凹痕,以及毗邻该凹痕而形成且用以根据第一横杆的移动选择性地释放第三或第四挡块的凸起;和/或第二释放垫,其从第三和第四挡块之间的第二横杆延伸,其中第二释放垫包括用以选择性地容放第一或第二挡块的凹痕,以及毗邻该凹痕而形成且用以根据第二横杆的移动选择性地释放第一或第二挡块的凸起。 第一和第二凹槽可以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控制杆各自的在其一个端部上的第一表面上,且第三和第四凹槽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控制杆各自的在其一个端部上的第二表面上,第一和第二挡块安装于第一和第二凹槽中,从而将第一横杆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且第三和第四挡块安装于第三和第四凹槽中,从而将第二横杆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凹槽可以毗邻所述孔而形成。 第一和第二凹槽可以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备有双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以及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装置,其中用于避免双重啮合的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杆,在控制杆上从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形成有孔;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其分别沿着所述控制杆的第一 表面和第二表面而设置; 第一弹簧组,其分别偏压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以保持在正常状态下的空档位置; 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各自的内部凹槽中,并且其中其端部部分设置为从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 面伸出; 第二弹簧组,其弹性地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挡块,并根据所述第一或第二横杆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一或第二挡块插入所述孔内;以及 第一释放垫和第二释放垫,其沿着所述控制杆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别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延伸,其中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释放垫的端部表面的中间形成有凹痕,所述第一或第二挡块安装于该凹痕中,并且毗邻所述凹痕形成有凸起,从而根据所述第一或第二横杆的移动来推动所述第一或第二挡块。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恒彻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