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油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15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供油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提供一种油路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油路控制结构包括:曲轴(50),所述曲轴(50)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油通道(51),其中在所述供油通道(51)中设置有回油机构(80),所述曲轴(50)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供油通道(51)至所述曲轴(50)的外周壁的回油孔(81),且在所述曲轴转速大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回油机构(80)能够沿轴向运动至不遮挡所述回油孔(81)的位置而使得所述供油通道(51)与所述回油孔(81)连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润滑油的回油量,防止曲轴转速过快而导致润滑油被制冷剂带出压缩机外而造成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缺油的现象发生,有效解决配合部摩擦加剧甚至烧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油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供油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主要由壳体、压缩机构、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工作流体吸入管和工作流体排出管等零部件组成。压缩机构由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组成。驱动机构包括定子组件和曲轴转子组件,曲轴驱动动涡旋部件,由于动涡旋部件上设置有防自转机构,使得动涡旋部件相对于定涡旋部件做平动转动。由定涡旋部件的螺旋涡卷与动涡旋部件的螺旋涡卷限定成的压缩腔室容积逐渐变小,腔室中的制冷剂压力不断升高,从而经由工作流体吸入管吸入压缩腔室内的制冷剂被压缩并最终从涡旋部件中心处的排气口排出,并从工作流体排出管排出压缩机到外部制冷循环回路。由此实现制冷剂吸入、压缩、排出的工作循环过程。广泛应用于空调及热泵领域。在涡旋压缩机中,油路系统对其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压缩机壳体底部设置为储存润滑油结构,并且驱动马达的旋转轴下端部附近设置润滑油泵,润滑油泵通过旋转轴的旋转而汲取润滑油,并供给至各润滑部,对压缩机构及轴承进行润滑,并且运行过程中润滑油进入压缩机构内部,对固定涡旋盘及回转涡旋盘之间的微小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流体泄露,抑制压缩机的运行效率降低。在现有的涡旋压缩机中,润滑油会通过压缩机构随着制冷剂一起进入制冷循环系统中,导致制冷效率降低。通常压缩机支撑机构部位设置有回油结构以回收部分润滑油至壳体底部,然而随着转速提高,油泵供油量上升而回油量不变,将导致壳体中润滑油流入制冷循环系统的速率加快,使压缩机内部油量减少,配合部件间润滑不足,易导致轴承等配合部位温度升高,摩擦加剧,甚至引起烧粘磨损等后果,这将严重影响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为了解决压缩机运转时内部油量不足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多种解决办法,如在专利号CN105840520B中,设置一供油调节装置与气路切换装置相连,以调节进入压缩腔内的油量,但其结构复杂且供油通道只有完全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无法对供油量进行灵活调节。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压缩机存在现有结构只在压缩机构或支撑机构处存在简单的回油孔设计,回油量有限,在转速升高时不能很好地控制压缩机内部存油量,易导致配合部摩擦加剧甚至烧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供油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只在压缩机构或支撑机构处存在简单的回油孔设计,回油量有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供油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路控制结构,其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油通道,其中在所述供油通道中设置有回油机构,所述曲轴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供油通道至所述曲轴的外周壁的回油孔,且在所述曲轴转速大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回油机构能够沿轴向运动至不遮挡所述回油孔的位置而使得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回油孔连通。优选地,在所述曲轴转速小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回油机构沿轴向运动至与所述回油孔相对的位置、以遮挡所述回油孔而使得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回油孔不连通。优选地,所述回油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容纳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中,且当所述曲轴转速小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套筒能够运动至与所述回油孔的位置相对;所述曲轴转速大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套筒能够运动至与所述回油孔的位置不相对。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上端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中。优选地,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和/或,所述弹性结构的上端与所述限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和/或,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销;和/或,所述套筒的下方的供油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套筒的下端外径。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下方的所述供油通道的内径为d1,所述套筒所处的供油通道段的内径为d2,并有d1/d2≥95%。优选地,所述回油孔沿径向方向开设、且沿所述曲轴的轴向方向延伸,且在曲轴轴向截面内所述回油孔为长条形;和/或,所述回油孔为沿所述曲轴的轴向方向分布设置的两个以上。优选地,当所述回油机构包括套筒时,所述套筒沿曲轴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述回油孔沿曲轴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和/或,当所述回油机构包括套筒时,所述回油孔的总截面积之和与所述套筒的内径面积大小相等。优选地,所述弹簧的初始长度-弹簧极限压缩时长度≥套筒长度。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也为套筒的结构形式,能够从所述曲轴的上方向下插入至所述供油通道中并位于所述弹性结构上端的位置,且所述限位装置内部还设置有供油通道二,所述供油通道二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油路控制结构。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电机组件和涡盘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涡盘组件包括动涡盘和静涡盘,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涡盘组件的下方,所述回油孔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涡盘组件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油路控制结构或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路控制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曲轴内部的供油通道中设置回油机构、并且再设置连通供油通道和曲轴外部的回油孔,并且通过回油机构的运动以遮挡回油孔而能够在曲轴转速较高时通过油压的作用驱动回油机构运动以不遮挡回油孔位置,从而有效实现在曲轴转速较高时将适量油从回油孔排出曲轴外、滴落到电机组件的转子或定子上以对其进行降温,提高了润滑油的回油量,防止曲轴转速过快而导致润滑油被制冷剂带出压缩机外而造成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缺油的现象发生,有效解决配合部摩擦加剧甚至烧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涡旋压缩机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油路控制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油路控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位时间内供油量与旋转轴转速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二油路控制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二油路控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三油路控制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0、壳体;11、排出管;12、吸入管;13、下部储油空间;20、分隔板;21、止回机构;22、密封机构;30、压缩机构;31、静涡盘;32、动涡盘;33、十字滑环;40、上支撑机构;50、曲轴;51、供油通道;52、转子;53、主平衡块;54、副平衡块;60、定子;70、下支撑机构;71、油泵;80、回油机构;81、回油孔;82、套筒;83、弹性结构;84、限位装置;85、供油通道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路控制结构,其包括:曲轴50,所述曲轴50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油通道51,其中在所述供油通道51中设置有回油机构80,所述曲轴50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供油通道51至所述曲轴50的外周壁的回油孔81,且在所述曲轴转速大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回油机构80能够沿轴向运动至不遮挡所述回油孔81的位置而使得所述供油通道51与所述回油孔81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曲轴内部的供油通道中设置回油机构、并且再设置连通供油通道和曲轴外部的回油孔,并且通过回油机构的运动以遮挡回油孔而能够在曲轴转速较高时通过油压的作用驱动回油机构运动以不遮挡回油孔位置,从而有效实现在曲轴转速较高时将适量油从回油孔排出曲轴外、滴落到电机组件的转子或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50),所述曲轴(50)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油通道(51),其中在所述供油通道(51)中设置有回油机构(80),所述曲轴(50)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供油通道(51)至所述曲轴(50)的外周壁的回油孔(81),且在所述曲轴转速大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回油机构(80)能够沿轴向运动至不遮挡所述回油孔(81)的位置而使得所述供油通道(51)与所述回油孔(8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50),所述曲轴(50)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油通道(51),其中在所述供油通道(51)中设置有回油机构(80),所述曲轴(50)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供油通道(51)至所述曲轴(50)的外周壁的回油孔(81),且在所述曲轴转速大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回油机构(80)能够沿轴向运动至不遮挡所述回油孔(81)的位置而使得所述供油通道(51)与所述回油孔(8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转速小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回油机构(80)沿轴向运动至与所述回油孔(81)相对的位置、以遮挡所述回油孔(81)而使得所述供油通道(51)与所述回油孔(81)不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机构(80)包括套筒(82),所述套筒(82)容纳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51)中,且当所述曲轴转速小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套筒(82)能够运动至与所述回油孔(81)的位置相对;所述曲轴转速大于预设转速时所述套筒(82)能够运动至与所述回油孔(81)的位置不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82)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弹性结构(83),所述弹性结构(83)的上端连接有限位装置(84),所述限位装置(84)固定设置于所述供油通道(51)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83)为弹簧;和/或,所述弹性结构(83)的上端与所述限位装置(8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结构(83)的下端与所述套筒(8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限位装置(84)为限位销;和/或,所述套筒(82)的下方的供油通道(51)的内径小于所述套筒(82)的下端外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刘虹志郭求和李立民马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