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94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35‑60%、改性聚醚多元醇10‑45%、磷酸酯类阻燃剂3‑8%、丙二醇10‑20%、有机硅匀泡剂2‑6%、叔胺类催化剂0.5‑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5‑1%、去离子水1‑5%、阻聚剂0.3‑0.6%、抗氧剂0.3‑0.6%,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泡沫,在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其在应用于汽车上较为薄弱的空腔部位时,不仅起到填充作用,同时还能增强该部位的抗冲击性能,在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减少该部位的变形量,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

A two component PU structural fo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发泡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应用于汽车制造业。
技术介绍
针对汽车的空腔部位,在设计时一般采用加强钣金或者塑料进行增强,同时使用普通PU泡沫或发泡橡胶进行填充,但是这类材料几乎没有增强的功能,导致车辆在受到撞击时很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原因是这些普通PU泡沫均为软质材料,固化后模量较低,且材质较脆不能很好地提升钣金的耐冲击性。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该产品在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升使用部位的抗冲击能力,在汽车碰撞过程中减少了使用部位的变形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35-60%、改性聚醚多元醇10-45%、磷酸酯类阻燃剂3-8%、丙二醇10-20%、有机硅匀泡剂2-6%、叔胺类催化剂0.5-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5-1%、去离子水1-5%、阻聚剂0.3-0.6%、抗氧剂0.3-0.6%,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1。优选地,所述改性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275±30mgKOH/g。优选地,聚醚多元醇与改性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和占B组分总质量的65%-75%。进一步优选地,聚醚多元醇与改性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和占B组分总质量的68%-72%。优选地,B组分中包含磷酸酯类阻燃剂5-8%、丙二醇14-16%、叔胺类催化剂0.8-1%、去离子水3-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其采用了质量比为1:1的A组分与B组分,其中B组分采用了聚醚多元醇与改性聚醚多元醇为主要成分,添加丙二醇后能够调节整个反应速度,提高泡沫的硬度,而采用磷酸酯类阻燃剂不仅添加量少,而且能使泡沫的粘度降低、阻燃性好;利用有机硅匀泡剂的乳化作用使各组分在机械混合时能够更好的混匀,获得均一的泡孔,这里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发泡剂,能够使泡沫均匀、稳定。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双组份制成的泡沫,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上有了很大提升,在应用于汽车上较为薄弱的空腔部位时,不仅起到填充作用,同时还能增强该部位的抗冲击性能,在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减少该部位的变形量,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35-60%、改性聚醚多元醇10-45%、磷酸酯类阻燃剂3-8%、丙二醇10-20%、有机硅匀泡剂2-6%、叔胺类催化剂0.5-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5-1%、去离子水1-5%、阻聚剂0.3-0.6%、抗氧剂0.3-0.6%,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1,这里所述的改性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275±30mgKOH/g,聚合MDI即为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实施例1本例中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38%、改性聚醚多元醇32%、磷酸酯类阻燃剂5%、丙二醇15%、有机硅匀泡剂4%、叔胺类催化剂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1%、去离子水3%、阻聚剂0.5%、抗氧剂0.5%。实施例2本例中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58%、改性聚醚多元醇12%、磷酸酯类阻燃剂5%、丙二醇15%、有机硅匀泡剂4%、叔胺类催化剂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1%、去离子水3%、阻聚剂0.5%、抗氧剂0.5%。实施例3本例中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40%、改性聚醚多元醇30%、磷酸酯类阻燃剂8%、丙二醇10%、有机硅匀泡剂6%、叔胺类催化剂0.5%、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5%、去离子水4%、阻聚剂0.4%、抗氧剂0.6%。实施例4本例中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35%、改性聚醚多元醇40%、磷酸酯类阻燃剂3%、丙二醇14%、有机硅匀泡剂2%、叔胺类催化剂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8%、去离子水3.2%、阻聚剂0.6%、抗氧剂0.4%。实施例5本例中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60%、改性聚醚多元醇10%、磷酸酯类阻燃剂4%、丙二醇16%、有机硅匀泡剂3%、叔胺类催化剂0.5%、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5%、去离子水5%、阻聚剂0.5%、抗氧剂0.5%。对比例1本例中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按照质量百分含量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聚合MDI50%、聚醚多元醇33%、阻燃剂10%、叔胺类催化剂0.3%、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3%、阻聚剂0.2%、抗氧剂0.2%、二甲醚3%、丙丁烷3%。以下表1对比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中各原料的具体组分:表1实施例1至5及对比例1的组分分别对应的膨胀胶条的性能见表2。表2从表2中我们看出,采用本方案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在压缩模量和压缩强度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在应用于汽车上较为薄弱的空腔部位时,不仅起到填充作用,同时还能增强该部位的抗冲击性能,在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减少该部位的变形量,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其特征在于,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35‑60%、改性聚醚多元醇10‑45%、磷酸酯类阻燃剂3‑8%、丙二醇10‑20%、有机硅匀泡剂2‑6%、叔胺类催化剂0.5‑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5‑1%、去离子水1‑5%、阻聚剂0.3‑0.6%、抗氧剂0.3‑0.6%,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PU结构泡沫,其特征在于,包含A组分与B组分,A组分为聚合MDI;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以100%计,包含以下原料,聚醚多元醇35-60%、改性聚醚多元醇10-45%、磷酸酯类阻燃剂3-8%、丙二醇10-20%、有机硅匀泡剂2-6%、叔胺类催化剂0.5-1%、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5-1%、去离子水1-5%、阻聚剂0.3-0.6%、抗氧剂0.3-0.6%,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PU结构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魏飞陈鑫鑫牛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爱科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