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剑专利>正文

支架、支架递送系统及套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552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1:51
本申请涉及支架、支架递送系统及套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包括:主递送导管和主支架,其中,所述主递送导管包括同轴布置的外导管和内导管,其中所述外导管具有近心端部和远心端部,并具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内导管在所述外导管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延伸;和所述主支架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主递送导管的近心端部的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为裸支架,具有主支架体和由所述主支架体围成的主通道,其中所述主支架体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开口。还涉及包括该主支架递送系统的套件及主支架。该递送系统及套件用于主动脉中的能够准确定位并快速放置主支架及分支支架,且所述主支架可制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支架递送系统及套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架、支架递送系统及套件,特别涉及在具有分支脉管的脉管中,尤其是主动脉中使用的支架、以及递送并放置支架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动脉血管壁是由内膜、中膜、外膜紧密地贴合构成。当动脉血管内壁局部受损时,在动脉血流的强力冲击下,逐步发生动脉血管壁中膜的剥离,使血液进入血管壁中膜和外膜之间,形成真假两个腔。最为常见的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使动脉壁变得薄弱,随时有破裂的风险,而一旦夹层破裂,将在几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主动脉瘤也是一种主动脉异常扩张的病症。主动脉瘤的破裂对于患者来说也是致命的。因此,对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必要。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的情况,可使用覆膜支架隔绝受损部位。覆膜支架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死亡率低,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主动脉弓的凸侧从近心脏端依次有头臂干(又名,无名动脉,分支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大分支动脉血管。腹主动脉上则有较多分支血管,例如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等,并在末端分支为左、右髂动脉。在支架放置手术中,重要的分支动脉,特别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右肾动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不能被支架阻塞,否则将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常规做法是在主动脉支架相应于重要分支动脉的部位开孔,并使开孔部位对准分支动脉后再释放支架。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需要经验丰富外科大夫来实施。而且一旦放置时定位不准确,或释放过程中发生支架移位,堵塞了重要的分支血管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分支动脉的相对位置是因人而异的,特别是腹主动脉上的分支动脉的相对位置对于不同的人往往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对每个病人的主动脉上的分支血管的位置预先进行测量,向支架生产厂商定制。即便如此,由于运动或不同姿态,血管位置也会发生偏移,在手术时,血管的具体位置还有可能与定制支架的开孔位置有偏差。为避免这种情况,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会在术中对支架进行开孔(预开窗或原位开窗)。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不能得到支架厂商的认可。由于主动脉夹层有随时破裂的可能,且分支动脉不能长时间被阻塞,所以对于患者来说能否尽早手术,以及术中是否能快速安放支架,是生死攸关的。尽管以覆膜支架来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诸多优点,但是仍存在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不能及时、快速进行手术的问题。对于在具有分支血管的主动脉血管中能够准确放置支架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重视,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No.CN108158703A中公开了一种递送系统及方法。该递送系统在支架侧壁上及递送导管的相应位置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在开口处可移除地接纳有导丝管。在放置支架时,先用导丝确定主动脉中的治疗位置,再用至少一根另外的导丝确定分支动脉的位置;将确定好分支动脉位置的导丝穿过导丝管并通过所述开口,然后移除导丝管;通过确定好主动脉治疗位置的导丝和确定好分支动脉位置导丝将支架引导到治疗位置,并释放支架。该方法中,支架的释放位置同时由至少两根导丝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然而,该递送系统和方法仍无法解决针对多个分支准确开孔对位的问题。对于多分支的情况,例如主动脉弓处有三个分支动脉,而腹主动脉至少要开放四个分支动脉,还需要多根导丝同时进行定位后再实施支架的放置,这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因而不能快速进行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解决或改进上述问题中至少一种的支架、支架递送系统和支架放置方法,特别是提供用于主动脉弓和腹主动脉部位的能够准确定位的支架递送系统以及准确定位并快速放置支架的支架放置方法,以及用于此部位的可制式生产的支架。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主支架递送系统。所述主支架递送系统包括:主递送导管和主支架,其中,所述主递送导管包括同轴布置的外导管和内导管,其中所述外导管具有近心端部和远心端部,并具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内导管在所述外导管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延伸;和所述主支架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主递送导管的近心端部的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为裸支架,具有主支架体和由所述主支架体围成的主通道,其中所述主支架体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具体地,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为2~6个开口,优选为3或4个开口。本专利技术的主支架递送系统,由于采用具有开口的裸支架,从而实现了逐步释放,使主支架与分支支架同时放置成为可能,从而至少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降低了手术风险。根据本专利技术,当所述主支架处于释放构型时,所述开口可配制为在所述主支架上的相对位置与治疗部位主脉管上的分支脉管在所述主脉管上的开口的位置大体一致。根据具体时间实施方式,所述治疗部位主脉管可为主动脉弓或腹主动脉,其中所述主动脉弓上的分支脉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所述腹主动脉上的分支脉管为左肾动脉、右肾动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递送系统中的主支架可为适于主动脉弓或腹主动脉部位的支架,从而分别可具有3个开口或4个开口。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支架的主通道中可设置有对应所述开口的子通道,所述子通道用于引导和保持要放置到分支脉管中的分支支架。所述子通道可由额外的子通道构件形成并固定在所述主支架体的内侧,或者所述子通道可由所述主支架体的一部分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导管的远心端部可由第一近心端段和第二近心端段组成,所述第一近心端段和所述第二近心端段配置为可沿主递送导管的纵轴相对远离,从而允许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的主支架从中部依次向两端释放。所述第一近心端段和所述第二近心端段的长度比可为(1:9)~(9:1),优选为(3:7)~(7:3),更优选为(4:6)~(6:4)。所述第一近心端段的长度可为1~20cm,或者所述第二近心端段的长度可为1~10cm。根据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导管的第一近心端段与所述内导管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根据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内导管可具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主递送导管还可包括与所述内导管和所述外导管同轴布置且在所述内导管的第二中空腔体中延伸的推送杆,且所述推送杆可与所述外导管的第一近心端段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外导管的近心端部和远心端部能够沿主递送导管的纵轴相对远离,从而允许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的主支架从远心端逐步向近心端释放。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导管的近心端部可与所述内导管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根据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同样地,所述内导管可具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主递送导管还可包括与所述内导管和所述外导管同轴布置且在所述内导管的第二中空腔体中延伸的推送杆,且所述推送杆与所述外导管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外导管能够相对所述内导管沿主递送导管的纵轴向远心端移动,从而允许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的主支架从近心端逐步向远心端释放。具体地,所述内导管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支架递送系统,包括:主递送导管和主支架,其中,所述主递送导管包括同轴布置的外导管和内导管,其中所述外导管具有近心端部和远心端部,并具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内导管在所述外导管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延伸;和所述主支架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主递送导管的近心端部的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为裸支架,具有主支架体和由所述主支架体围成的主通道,其中所述主支架体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支架递送系统,包括:主递送导管和主支架,其中,所述主递送导管包括同轴布置的外导管和内导管,其中所述外导管具有近心端部和远心端部,并具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内导管在所述外导管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延伸;和所述主支架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主递送导管的近心端部的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为裸支架,具有主支架体和由所述主支架体围成的主通道,其中所述主支架体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为2~6个开口,优选为3或4个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当所述主支架处于释放构型时,所述开口配制为在所述主支架上的相对位置与治疗部位主脉管上的分支脉管在所述主脉管上的开口的位置大体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治疗部位主脉管为主动脉弓或腹主动脉,其中所述主动脉弓上的分支脉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所述腹主动脉上的分支脉管为左肾动脉、右肾动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主支架的主通道中设置有对应所述开口的子通道,所述子通道用于引导和保持要放置到分支脉管中的分支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子通道由额外的子通道构件形成并固定在所述主支架体的内侧,或者所述子通道由所述主支架体的一部分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外导管的远心端部由第一近心端段和第二近心端段组成,所述第一近心端段和所述第二近心端段配置为沿主递送导管的纵轴能够相对远离,从而允许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的主支架从中部依次向两端释放。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近心端段和所述第二近心端段的长度比为(1:9)~(9:1),优选为(3:7)~(7:3),更优选为(4:6)~(6:4)。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近心端段的长度为1~20cm,或者所述第二近心端段的长度为1~10cm。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外导管的第一近心端段与所述内导管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内导管具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主递送导管还包括与所述内导管和所述外导管同轴布置且在所述内导管的第二中空腔体中延伸的推送杆,且所述推送杆与所述外导管的第一近心端段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外导管的近心端部和远心端部能够沿主递送导管的纵轴相对远离,从而允许以递送构型可释放地保持在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的第一中空腔体中的主支架从远心端逐步向近心端释放。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外导管的近心端部与所述内导管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内导管具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主递送导管还包括与所述内导管和所述外导管同轴布置且在所述内导管的第二中空腔体中延伸的推送杆,且所述推送杆与所述外导管在近心端处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形成。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支架递送系统,其中,所述外导管能够相对所述内导管沿主递送导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剑胡佳
申请(专利权)人:丁剑上海启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