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20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包括支撑管架,还包括单向气门以及与单向气门的进气端连通的进气管,支撑管架包括相互连通的释药管组以及预存有缓释药物的释药件,释药管组密闭且与单向气门的出气端连通,释药件设置在所述释药管组上,本申请药物缓释支架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可以在不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条件下,直接在门诊植入鼻息肉鼻腔,打开被堵塞的鼻腔通道。

A pneumatic sustained-release drug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
技术介绍
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是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鼻窦的黏膜都与鼻黏膜相连,因而鼻腔黏膜发炎,常会波及窦腔黏膜,引发鼻窦炎。目前认为鼻窦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窦口阻塞导致鼻窦内的感染,其中鼻息肉是引起鼻窦开口阻塞的重要原因,而鼻窦的炎症刺激反过来又促进鼻息肉的生长,形成恶性循环。针对鼻窦肉引发的慢性鼻窦炎,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鼻内镜下切除增生的鼻息肉,再次打开鼻腔通道,手术创伤大,花费高,而且病人体验差,会有一定的心理阴影。根据专利公开号为CN109394399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药物缓释支架,包括支架和聚合物膜,支架和聚合物膜连接在一起,聚合物膜为可降解聚合物膜或不可降解聚合物膜,聚合物膜或支架上设有至少一层药物涂层,对手术后病变位置起到支撑和持续给药的作用。由于聚合物膜支架的力学性能明显不足,不能直接放入鼻息肉病变腔道,打开被鼻息肉堵塞的鼻腔,该支架只能结合鼻窦内镜手术使用,不能单独使用,病人还是需要做创伤性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其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可以在不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条件下,直接在门诊植入鼻息肉鼻腔,打开被堵塞的鼻腔通道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包括支撑管架,还包括单向气门以及与所述单向气门的进气端连通的进气管;所述支撑管架包括相互连通的释药管组以及预存有缓释药物的释药件,所述释药管组密闭且与所述单向气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释药件设置在所述释药管组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放入病变处,从进气管给支撑管架充气,使其支撑管架膨胀后将病变处撑起,由释药件将药物缓慢释放对病变处进行治疗,通过调节进气量便可以调节对病变处的支撑力,适应性较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释药管组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释药管和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释药管;所述第一释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单向气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释药管为环状管,所述第一释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释药管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释药管相互交叉连通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称设置释药管组可以更加均匀的撑起病变处,方便撑起力度的控制,增加了释药管组与病变处的接触面积,使病变处能够得要均匀的、充分的药物治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释药件包括缠绕在所述释药管组上的储药管和开设在所述储药管上的释药孔,所述储药管内装载所述缓释药物,所述释药孔与所述储药管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缠绕在释药管组上的储药管以及释药孔可以更加均匀且大量的释放缓释药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气门包括阀门柱和密封板以及弹性件;所述阀门柱内开设有气腔,所述阀门柱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弹性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气腔内,且一端靠近所述出气孔设置,另一端与所述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受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密封所述进气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没有充气时,弹性件弹力作用推动密封板密封进气孔;当进气管充气时,气流推动密封板克服弹性件弹力作用向远离进气孔方向运动,气流沿进气孔与挡风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气腔流入支撑管架,将支撑管架膨胀;当停止充气时,弹性件再次推动密封板密封进气孔,支撑管架保持膨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药管外表面为弹性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表面与病变处接触减少患者的不适,同时储药管与病变处的连接更加紧密,当释药管组膨胀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储药管,使缓释药物从释药孔释放。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药管内壁设置有多个凹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坑的存在可以增加储药管内的药物的最大储量,给病变处持续的提供药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放入病变处,从进气管给支撑管架充气,使其支撑管架膨胀后将病变处撑起,由释药件将药物缓慢释放对病变处进行治疗,通过调节进气量便可以调节对病变处的支撑力,适应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为展示储药管);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剖视图(为展示单向气门)。附图标记:1、支撑管架;2、单向气门;3、进气管;11、释药管组;12、释药件;111、第一释药管;112、第二释药管;121、储药管;122、释药孔;21、阀门柱;22、密封板;23、弹性件;24、气腔;25、进气孔;26、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管架1、单向气门2以及与单向气门2的进气端连通的进气管3。支撑管架1包括相互连通的释药管组11以及设置在释药管组11上的释药件12(参见图2)。释药管组11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释药管111和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释药管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释药管112为环状管,且设置为两个,两第二释药管112相互交叉连通设置,呈正弦曲线状,如此设置的释药管组11再面对凹凸不平的病变处具有更强的适应力。第一释药管111的一端均与单向气门2的出气端连通,第一释药管111的另一端与第二释药管112连通,使整个释药管组11呈对称状态。将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放入病变处,从进气管3给支撑管架1充气,使其支撑管架1膨胀后将病变处撑起,打开被堵塞鼻腔通道,由释药件12将药物缓慢释放对病变处进行治疗,通过调节进气量便可以调节对病变处的支撑力,适应性较强。而且对称设置释药管组11可以更加均匀的撑起病变处,方便撑起力度的控制,增加了释药管组11与病变处的接触面积,使病变处能够得要均匀的、充分的药物治疗。如图2所示,释药件12包括缠绕在第二释药管112上的储药管121和开设在储药管121上的多个释药孔122,支撑管架1为弹性不可降解材料,而储药管121为可降解材料,其内装载有缓释药物,储药管121螺旋可缠绕固定在第一释药管111和第二释药管112上,可以增大与病变处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更优选的,储药管121内部可以开设有多个互不连通的中空管道,可分别放置不同种类缓释药物。储药管121外表面为弹性层,弹性表面与病变处接触减少患者的不适,同时储药管121与病变处的连接更加紧密,当释药管组11膨胀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储药管121,有利于药物从释药孔122释放。储药管121内壁设置有多个凹坑,可以增加储药管121内的药物的最大储量,给病变处持续的提供药物。如图3所示,单向气门2包括阀门柱21和密封板22以及弹性件23,阀门柱21内开设有气腔24,阀门柱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孔25和出气孔26,弹性件23固定设置在气腔24内,且一端靠近出气孔26设置,另一端与密封板22固定连接,密封板22受弹性件23的弹力密封进气孔25。进气管3的一端与阀门柱21的进气孔25一侧连通,进气管3另一端伸出鼻体外部进行适量充气,通过充气量可以控制支架与病变处之间的压力,同时鼻体外部充气操作方便,防止在鼻体内部充气造成漏气风险,充气后,将软气管在鼻体内部合适位置剪掉。当没有充气时,弹性件23弹力作用推动密封板22密封进气孔25;当进气管3充气时,气流推动密封板22克服弹性件23弹力作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包括支撑管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气门(2)以及与所述单向气门(2)的进气端连通的进气管(3);所述支撑管架(1)包括相互连通的释药管组(11)以及预存有缓释药物的释药件(12),所述释药管组(11)密闭且与所述单向气门(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释药件(12)设置在所述释药管组(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包括支撑管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气门(2)以及与所述单向气门(2)的进气端连通的进气管(3);所述支撑管架(1)包括相互连通的释药管组(11)以及预存有缓释药物的释药件(12),所述释药管组(11)密闭且与所述单向气门(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释药件(12)设置在所述释药管组(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药管组(11)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释药管(111)和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释药管(112);所述第一释药管(111)的一端均与所述单向气门(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释药管(112)为环状管,所述第一释药管(1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释药管(1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释药管(112)相互交叉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药物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释药件(12)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洪猛许伦王丽杨海
申请(专利权)人:乐畅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