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654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包括安装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配气凸轮轴上的配气凸轮轴齿轮、机油泵驱动轴上的机油泵齿轮、动力转向泵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以及中间轴上的惰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齿轮为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和外齿轮,惰齿轮包括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和直齿形的外齿轮,惰齿轮上的内齿轮分别与配气凸轮轴齿轮上的斜齿齿轮以及曲轴齿轮的内齿轮啮合;惰齿轮的外齿轮与驱动齿轮和安装在共轨高压油泵驱动轴上的共轨高压油泵齿轮啮合;曲轴齿轮的外齿轮与机油泵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满足共轨燃油系统的要求,空间布局紧凑,具有工作可靠、运行平稳,安装与维修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共轨柴油机齿轮系传动系,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缸且缸径在80 95mm之间、下置式配气凸轮轴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系传动系。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法规也越趋严格。而采 用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被认为是改善柴油机性能与降低排放污染的 有效手段。在现代多缸柴油机上己经开始大量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柴油机前端的正时机构常用的驱动方式有带、链条以及齿轮传动等方 式。缸径在80 95mm的轻型车用小缸径多缸柴油机中, 一般采用下置式配 气凸轮轴和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正时机构广泛采用齿轮式传动系统。此 类发动机的结构特别紧凑,前端空间有限,除了要布置正时机构驱动齿轮 系外,还要布置机油泵以及动力转向泵驱动齿轮等配附件。而曲轴与配气 凸轮轴以及机械式喷油泵驱动配气凸轮轴的传动比均为2: 1,且都有正时 要求驱动齿轮上标有正时记号,为降低齿轮系噪声的角度出发, 一般均采 用斜齿轮,整个齿轮系呈一排平面布置。但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由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升级为电控共轨燃油系统 时,由于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的结构的空间尺寸有限,给齿轮传动系的布设 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是的提供一种能满足共轨燃油系统的要求,在不对正 时传动机构做较大的结构改动,并能确保传动系统的工作可靠、运行平稳 以及安装、维修方便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 的齿轮传动系,包括安装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配气凸轮轴上的配气凸轮 轴齿轮、机油泵驱动轴上的机油泵齿轮、动力转向泵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以及中间轴上的惰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齿轮为同轴设置的斜齿 形的内齿轮和外齿轮,惰齿轮包括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和直齿形的 外齿轮,惰齿轮上的内齿轮分别与配气凸轮轴齿轮上的斜齿齿轮以及曲轴 齿轮的内齿轮啮合;惰齿轮的外齿轮与驱动齿轮和安装在共轨高压油泵驱 动轴上的共轨高压油泵齿轮啮合;曲轴齿轮的外齿轮与机油泵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的曲轴齿轮上的内齿轮与配气凸轮轴齿轮的传动比为2: 1,曲轴 齿轮上的内齿轮与共轨高压油泵齿轮的传动比为3: 2。所述的曲轴齿轮上的内齿轮与驱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 1.1~1.3;曲轴 齿轮上的外齿轮与机油泵齿轮的传动比为1: 1.0~1.2;。本技术的齿轮系分为内外两排齿轮,三组齿轮啮合,惰齿轮上的 内齿轮分别配气凸轮轴齿轮上的斜齿齿轮以及曲轴齿轮的内齿轮啮合,安 装时需要对好齿轮上正时记号,保证发动机的配气相位。最外则为曲轴齿 轮的外齿轮与机油泵齿轮啮合。而惰齿轮的外齿轮与驱动齿轮以及共轨高 压油泵齿轮啮合,该组的三个齿轮均为直齿轮,能保证共轨高压油泵不受 轴向力作用,保证柴油机低速时的可靠供油特性。由于共轨系统的喷油正 时完全是靠电控喷油器的电磁阀开闭实现的,惰齿轮的外齿轮与共轨高压 油泵齿轮之间无正时要求,齿轮上也可不设正时记号,简化安装。所以当 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燃油系统升级为共轨系统时,本技术可以在紧凑的 空间内布设齿轮传动系,不仅能满足共轨燃油系统的要求,而且对原机械 式燃油系统柴油机的机体与齿轮系统形式与生产加工方案改动较少,具有 良好的继承性,由于具有合适的传动比,能使传动系工作可靠、运行平稳, 安装、维修方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X-X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曲轴齿轮,1-l一外齿轮,1-2—内齿轮,2—机油泵齿轮,3 一驱动齿轮,4一共轨高压油泵齿轮,5—惰齿轮,5-l—外齿轮,5-2—内 齿轮,6—配气凸轮轴齿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安装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l,配气凸轮轴上的配气凸轮轴齿轮6、机油 泵驱动轴上的机油泵齿轮2、动力转向泵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3、安装在共 轨高压油泵驱动上的共轨高压油泵齿轮4以及惰齿轮5,本技术的惰齿 轮5包括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5-2和直齿形的外齿轮5-1,曲轴齿轮 1则为同轴设置且均为斜齿形的内齿轮1-2和外齿轮1-1,惰齿轮5上的内 齿轮5-2分别与配气凸轮轴齿轮6上的斜齿齿轮以及曲轴齿轮1的内齿轮 l-2啮合,曲轴齿轮1上的内齿轮1-2与配气凸轮轴齿轮6的传动比为2:1, 以保持较好的承载能力和降低齿轮系的噪声,安装时需要对好齿轮上正时 记号。而惰齿轮5的外齿轮5-1则分别与驱动齿轮3以及共轨高压油泵齿 轮4啮合,均为直齿轮啮合,曲轴齿轮1上的内齿轮1-2与共轨高压油泵齿 轮4传动比为3: 2,以保证共轨高压油泵不受轴向力及柴油机低速时的可 靠供油特性,而曲轴齿轮1上的内齿轮1-2与驱动齿轮3的传动比为1: 1.1~1.3。曲轴齿轮1的外齿轮1-1与机油泵齿轮2啮合,为斜齿啮合无正 时要求,曲轴齿轮1上的外齿轮1-1与机油泵齿轮2的传动比为1:1.0~ 1.2。见图1所示,本技术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各齿轮之 间的具体位置尺寸为曲轴齿轮1轴线与配气凸轮轴齿轮6轴线的水平距离A 在75 80mm,垂直距离B为92 96mm;曲轴齿轮1轴线与机油泵齿轮2 轴线的水平距离C在70 75mm,垂直距离D为20 23mm;曲轴齿轮1轴 线与驱动齿轮3轴线的水平距离E在35 40mm,垂直距离F为135~140mm; 曲轴齿轮1轴线与惰齿轮5轴线的水平距离G为55 60mm,垂直距离H为 80 85mm;曲轴齿轮1轴线与共轨高压油泵齿轮4轴线的水平距离I为 165 170mm,垂直距离J为122 126mm。本技术的齿轮传动系,由于对原机械式燃油系统的柴油机机体与 齿轮系传统型与生产加工方案改动较少,有着良好的继承性,能满足共轨 燃油系统的驱动与传动比要求,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传动可靠,运 转平稳等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包括安装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1)、配气凸轮轴上的配气凸轮轴齿轮(6)、机油泵驱动轴上的机油泵齿轮(2)、动力转向泵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3)以及中间轴上的惰齿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齿轮(1)为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1-2)和外齿轮(1-1),惰齿轮(5)包括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5-2)和直齿形的外齿轮(5-1),惰齿轮(5)上的内齿轮(5-2)分别与配气凸轮轴齿轮(6)上的斜齿齿轮以及曲轴齿轮(1)的内齿轮(1-2)啮合;惰齿轮(5)的外齿轮(5-1)与驱动齿轮(3)和安装在共轨高压油泵驱动轴上的共轨高压油泵齿轮(4)啮合;曲轴齿轮(1)的外齿轮(1-1)与机油泵齿轮(2)啮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曲轴齿轮(1)上的内齿轮(1-2)与配气凸轮轴齿轮(6) 的传动比为2: 1,曲轴齿轮(1)上的内齿轮(1-2)与共轨高压油泵齿轮(4)的传动比为3: 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曲轴齿轮(1)上的内齿轮(1-2)与驱动齿轮(3)的传动比为l: 1.1~1.3;曲轴齿轮(1)上的外齿轮(1-1)与机油泵齿轮(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齿轮传动系,包括安装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1)、配气凸轮轴上的配气凸轮轴齿轮(6)、机油泵驱动轴上的机油泵齿轮(2)、动力转向泵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3)以及中间轴上的惰齿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齿轮(1)为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1-2)和外齿轮(1-1),惰齿轮(5)包括同轴设置的斜齿形的内齿轮(5-2)和直齿形的外齿轮(5-1),惰齿轮(5)上的内齿轮(5-2)分别与配气凸轮轴齿轮(6)上的斜齿齿轮以及曲轴齿轮(1)的内齿轮(1-2)啮合;惰齿轮(5)的外齿轮(5-1)与驱动齿轮(3)和安装在共轨高压油泵驱动轴上的共轨高压油泵齿轮(4)啮合;曲轴齿轮(1)的外齿轮(1-1)与机油泵齿轮(2)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毅尹必峰杨荣华王文勤王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