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思卿专利>正文

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26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呈菱形结构设置的动力输入轴Ⅰ、传动轴Ⅱ、传动轴Ⅲ和动力输出轴Ⅳ,动力输入轴Ⅰ上的联体斜齿轮与传动轴Ⅱ上的斜齿轮啮合传动,传动轴Ⅱ上的传动齿轮与传动轴Ⅲ上的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传动轴Ⅲ上的联体齿轮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Ⅳ上的齿轮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传动轴Ⅲ上的传动齿轮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Ⅳ上的齿轮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传动轴Ⅱ上的联体齿轮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Ⅳ上的齿轮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从而实现了两前进挡和一后退挡的挡位设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耐用等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具体地说是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是在三 吨叉车变速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应用于装载机上。(二)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三吨叉车变速箱动力输入采用花键轴与柴油机直接连接,由于 变速箱整体较矮,在动力输出时输出轴与车桥连接轴基本持平,这样的结构 只能满足叉车的平稳性,增强了整车的抗扭性,使叉车体积縮小,转弯半径 小。但是叉车只能是单桥驱动,离地尺寸较小,难以适应在坑洼地面上施 工,极大地限制了它的适应性。并且在叉车挡位挡杆的操作上,釆用特殊构 件弯曲实现。假如不对变速箱加以改进,难以适应在装载机上,很难把该变 速箱的精密、牢固、耐用的诸多优点加以推广。(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把三吨叉车变速箱改进后应用在装载机上,提 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耐用的装载机用变速箱。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动力输入轴i、传动轴ii、传动轴in和动力输出轴iv,动力输入轴i、传动轴n、传动轴m 和动力输出轴iv呈菱形结构设置,动力输入轴I和动力输出轴IV分上下结构 设置,传动轴n和传动轴m分左右结构设置,位于箱体内的动力输入轴i上设置有联体斜齿轮;传动轴II上分设有斜齿轮、传动齿轮和联体齿轮;传动轴in上分设有传动齿轮和联体齿轮;动力输出轴iv上分设有齿轮和齿轮;其啮合传动关系如下动力输入轴i上的联体斜齿轮与传动轴n上的斜齿轮啮合传动,传动轴n 上的传动齿轮与传动轴m上的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传动轴m上的联体齿轮的 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轮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 传动轴m上的传动齿轮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轮的啮合传动或 分离状态,传动轴n上的联体齿轮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 iv上的齿轮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上述装载机用变速箱,其位于箱体外侧的动力输入轴I上设置有皮带轮 并通过三角带与柴油机连接实现动力的输入。本技术的装载机用变速箱,其工作原理如下1、 动力输入轴为I轴,通过I轴上面的键槽与皮带轮的连接利用三角带传 递动力和柴油机连接,实现动力的输入。2、 I轴通过它上面的联体斜齿轮与斜齿轮啮合,斜齿轮通过内孔的花键 与传动轴II连接,从而带动传动轴II运动,传动齿轮通过内孔的花键随传动 轴II传动,传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同时,通过传动齿轮内孔的花键与传动轴m连接,传动轴m也随着转动,当不拔动挡杆 时,此时为空挡。即在空挡时,动力输入轴i、传动轴ii和传动轴ni转动,他 们上面的齿轮也跟着一起转动。3、 当拔动挡杆时,使传动轴m上面的联体齿轮的小齿轮部分与动力输 出轴iv上齿轮啮合,实现动力输出轴iv转动输出动力,此时为前进i挡,传递的速比为8.090: 1。4、 重复上面第二步的内容,使变速箱在空挡位置时,拔动挡杆,使传动轴m上的齿轮与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轮啮合,实现动力输出轴iv转动,输出动力。此时为前进2挡,传递速比为2.516: 1。5、 仍重复上面第2步内容,使变速箱在空挡位置时,拔动挡杆,使传动 轴II上的联体齿轮的小齿轮部分与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轮啮合,实现动力输 出轴IV转动,输出动力,此时为倒退挡,传递速比为3.621: 1。本技术的装载机用变速箱,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 该变速箱提高了装载机整车的最小离地距离,这样变速箱与柴油机 的直接连接成为了不可能,因为柴油机整体提高,迫使变速箱位置提高,使 得变速箱与车桥的高度差增加太多,转动不平稳,易损机件。所以把该变速 箱的输入轴由原来的花键轴改进为光轴,配备皮带轮、三角带,实现与柴油 机的连接,使动力输出成为可能。.2) 原变速箱动力的输出为单驱,我们知道,单桥驱动,差速器及半轴 比双桥驱动易与损坏。轮胎易磨损,输出动力较弱,爬坡越障能力较弱,尤 其在泥泞的地面上施工时,往往由于轮胎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误工误时等 等诸多弊端。把单驱改为双驱后,上述弊端基本解决,既提高了差速器、半 轴、轮胎的寿命又使动力输出相对强劲,机械爬坡越障能力增强。3) 原变速箱挂挡杆把直杆弯曲到一定角度,形状(因空间位置受限) 加上特定构件制造而成,现在引入拖拉机挡杆结构并改进为一直杆,使操作 方便、快捷。4) 原变速箱设计为5个挡杆,前进一、二、三挡,后退一、二挡。改进 后,使用了前进一、三挡,后退二挡,共三个挡位。这样,使人工师傅操作 简便化,甚至没开过装载机的人稍加训练即能工作。附图说明附图l为本技术的啮合状态结构示意附图2为本技术的四个轴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中,I、动力输入轴,II、传动轴,III、传动轴,IV、动力输出轴, 1、箱体,2、联体斜齿轮,3、皮带轮,4、斜齿轮,5、传动齿轮,6、联体 齿轮,7、传动齿轮,8、联体齿轮,9、齿轮,10、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l、 2对本技术的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作以下详细地说明。如附图l、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其结构包括变速箱箱体i和设置在箱体i内的动力输入轴i、传动轴n、传动轴in和动力输出轴 iv,动力输入轴i、传动轴n、传动轴m和动力输出轴iv呈菱形结构设置,动 力输入轴i和动力输出轴iv分上下结构设置,传动轴ii和传动轴m分左右结构设置,位于箱体1外侧的动力输入轴I上设置有皮带轮3并通过三角带与柴油机连接实现动力的输入,位于箱体i内的动力输入轴i上设置有联体斜齿轮2;传动轴II上分设有斜齿轮4、传动齿轮5和联体齿轮6;传动轴m上分设有 传动齿轮7和联体齿轮8;动力输出轴IV上分设有齿轮9和齿轮10;其啮合传 动关系如下动力输入轴I上的联体斜齿轮2与传动轴II上的斜齿轮4啮合传动,传动轴n上的传动齿轮5与传动轴in上的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传动轴in上的联体齿轮8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轮9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传动轴m上的传动齿轮7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轮io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传动轴II上的联体齿轮6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 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轮9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I)、传动轴(II)、传动轴(III)和动力输出轴(IV),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轴(I)、传动轴(II)、传动轴(III)和动力输出轴(IV)呈菱形结构设置,动力输入轴(I)和动力输出轴(IV)分上下结构设置,传动轴(II)和传动轴(III)分左右结构设置,位于箱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I)上设置有联体斜齿轮(2);传动轴(II)上分设有斜齿轮(4)、传动齿轮(5)和联体齿轮(6);传动轴(III)上分设有传动齿轮(7)和联体齿轮(8);动力输出轴(IV)上分设有齿轮(9)和齿轮(10);其啮合传动关系如下动力输入轴(I)上的联体斜齿轮(2)与传动轴(II)上的斜齿轮(4)啮合传动,传动轴(II)上的传动齿轮(5)与传动轴(III)上的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传动轴(III)上的联体齿轮(8)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IV)上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载机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Ⅰ)、传动轴(Ⅱ)、传动轴(Ⅲ)和动力输出轴(Ⅳ),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轴(Ⅰ)、传动轴(Ⅱ)、传动轴(Ⅲ)和动力输出轴(Ⅳ)呈菱形结构设置,动力输入轴(Ⅰ)和动力输出轴(Ⅳ)分上下结构设置,传动轴(Ⅱ)和传动轴(Ⅲ)分左右结构设置,位于箱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Ⅰ)上设置有联体斜齿轮(2);传动轴(Ⅱ)上分设有斜齿轮(4)、传动齿轮(5)和联体齿轮(6);传动轴(Ⅲ)上分设有传动齿轮(7)和联体齿轮(8);动力输出轴(Ⅳ)上分设有齿轮(9)和齿轮(10);其啮合传动关系如下: 动力输入轴(Ⅰ)上的联体斜齿轮(2)与传动轴(Ⅱ)上的斜齿轮(4)啮合传动,传动轴(Ⅱ)上的传动齿轮(5)与传动轴(Ⅲ)上的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传动轴(Ⅲ)上的联体齿轮(8)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Ⅳ)上的齿轮(9)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传动轴(Ⅲ)上的传动齿轮(7)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Ⅳ)上的齿轮(10)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传动轴(Ⅱ)上的联体齿轮(6)的小齿轮部分通过挡杆控制与动力输出轴(Ⅳ)上的齿轮(9)的啮合传动或分离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卿
申请(专利权)人:王思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