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15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在一扫描模块的座面111上组设马达13、齿轮组12与惰轮14,其中,齿轮组12与惰轮14间绕有一皮带15,该皮带15的两端呈固定状,且该皮带15至少有一端配接一弹簧152。当皮带15的张力改变时,惰轮14可以自动改变组装位置,以间接改变皮带15及弹簧152的长度,使皮带15自动达到未变化前的张力,从而平稳地驱动扫描模块,获得稳定的扫描质量。(*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驱动图像输入装置的扫描模块,尤其涉及具有可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
技术介绍
图像输入装置,如扫描仪,通常具有一个塑胶制成的本体,该本体内装设有扫描模块,并以马达及皮带传动的方式带动该扫描模块往复移动,从而达到扫描图像的目的。皮带张力是决定该扫描模块是否能够平稳移动的因素之一。当皮带张力不足,则驱动该扫描模块的作用力也就不足,该扫描模块移动过程会发生快慢不一以及晃动的现象,导致图像的扫描质量不佳。当皮带张力过大,则驱动扫描模块便需要更大功率的马达。由于塑胶材料冷却成型后会有收缩的现象,所以该本体制成后,其外观尺寸会比原设计的略小。而皮带的两端是设置在本体上的,因此该皮带的张力便会随着本体外观尺寸变小而变小。为了使该皮带能有足够的张力,一般是在组装该皮带后,再在该皮带上扣上一个弹簧,凭籍该弹簧的弹力作用来提高皮带的张力。因为图像输入装置的设计趋向短小轻薄,皮带的组装空间也相对减小,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在该皮带上扣上一个弹簧以提高皮带张力,但是此种外扣弹簧的方式除了不易组装外,还会需要较大的组装空间,而导致需加大本体尺寸,显然不符合产品设计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构件位置的变化,以间接改变构件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达到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结构实现的。一种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包含有一座面,用于设置齿轮组及马达,且该马达用于驱动该齿轮组;一导槽,开设在该座面上呈长条状;一摆动单元,其一端设有一轴且组设于该导槽中,另一端铰接于该座面上; 一惰轮,设置在该摆动单元的轴上;以及一皮带,绕于该齿轮组与惰轮上,且至少在一端配设有一弹簧用于拉伸该皮带。如此,当弹簧与皮带张力变小时,可以利用摆动单元相对导槽的摆动,改变惰轮的组装位置,从而间接改变皮带与弹簧的长度,使该皮带恢复到原先的张力。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之一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之二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中包含有扫描模块11、一组齿轮组12、马达13、惰轮14、皮带15及摆动单元16。该扫描模块11的座面111上设有轴112,该轴112固定不动且不转动。该座面111上又设有导槽113,该导槽113呈长条状并且具有弯曲的弧度。该导槽113设置于邻近轴112的位置,且轴112是导槽113的曲率中心。齿轮组12还包含有第一齿轮121及第二齿轮122,且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22重叠固接在一起。摆动单元16还包含有轴161及连杆162,且轴161设置在连杆162的一端,轴161相对于连杆162形成正交状态,此外在连杆162远离轴161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孔洞163。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组合图。马达13设置在座面111上,与轴112分别处在不同的两侧面。马达13的输出端131穿过座面111,且输出端131上配置有一传动齿轮132。图3、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摆动单元16的连杆162一端所开设的孔洞163套在轴112上,而摆动单元16上所设的轴161恰可被置入设置在座面111上的导槽113中。齿轮组12组设在轴112上,且第一齿轮121与传动齿轮132啮合。而惰轮14组设在轴161上,且与齿轮组12相邻。皮带15绕设于第二齿轮122与惰轮14,皮带15上具有齿形151的一侧与第二齿轮122啮合,而皮带15平滑的一面则绕在惰轮14上。又皮带15一端所配接的弹簧152设置在扫描仪的本体(未显示)上,而皮带15的另一端同样设置在扫描仪的本体上。皮带15两端所设置的位置恰在扫描模块行进方向的两端。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实线所示为原设始设计状态,在此状态下,皮带15绕于惰轮14与第二齿轮122间,且皮带15的一端配合弹簧152固定于本体17上,皮带15的另一端同样也固定于本体17上;此时的皮带15可以达到原始设计的张力值。由于扫描仪的本体17为塑胶材料制成,且在成型后会有收缩的现象,所以成型后的扫描仪本体17长度会比原始设计的长度略小,若不提高弹簧152的张力值或改变构件间的相对位置以提高皮带15的张力值,则皮带15便会呈现张力不足。由图5的虚线部分可观察到,当本体17的长度缩小时,组接惰轮14的轴161可沿导槽113由实线位置自动移到虚线位置。此时虚线所示的皮带15相对实线所示的皮带15呈现倾斜状。由于弹簧152的一端固定,而皮带15的长度不会明显延长,皮带15又呈倾斜状,其与本体17一端之间的间距会加大,此时弹簧152会自动伸长,如此皮带15可以因此而保持原始设计的张力值。如上所述,本技术主要是利用构件的自动位置调整,间接改变弹簧152与皮带15所形成的张力,以达到原先本体17未变形时的张力。值得注意的是,本体17因温度高低变化所造成的变形量并不很大,所以皮带15自动倾斜的角度也并不很大,所以虽然皮带15有倾斜,但仍能顺利带动扫描模块移动。因此,本技术的实施,可达到平稳地移动扫描模块,获得优质扫描图像的功效。以上该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以及设计,该实施例以及设计仅是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凡以等同的技术手段、或者在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内的任何变形,均不脱离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及其范畴。组件及符号说明11扫描模块 111座面112轴113导槽12齿轮组 121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 13马达131输出端 132传动齿轮14惰轮 15皮带151齿形 152弹簧16摆动单元 161轴162连杆 163孔洞17本体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面,供设置齿轮组及马达,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一导槽,开设在所述座面上呈长条状;一摆动单元,所述摆动单元的一端设有一轴且组设于所述导槽中,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座面上一惰轮,设置在所述摆动单元的轴上;以及一皮带,绕于所述齿轮组与所述惰轮上,且其至少有一端配设一弹簧用于拉伸所述皮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单元包含有一连杆,在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惰轮的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单元远离惰轮的一端设置在用于供设置所述齿轮组的轴上。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在一扫描模块的座面111上组设马达13、齿轮组12与惰轮14,其中,齿轮组12与惰轮14间绕有一皮带15,该皮带15的两端呈固定状,且该皮带15至少有一端配接一弹簧152。当皮带15的张力改变时,惰轮14可以自动改变组装位置,以间接改变皮带15及弹簧152的长度,使皮带15自动达到未变化前的张力,从而平稳地驱动扫描模块,获得稳定的扫描质量。文档编号F16H7/12GK2519056SQ02215129公开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徐文良 申请人: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调整皮带张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面,供设置齿轮组及马达,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 一导槽,开设在所述座面上呈长条状; 一摆动单元,所述摆动单元的一端设有一轴且组设于所述导槽中,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座面上; 一惰轮,设置在所述摆动单元的轴上;以及 一皮带,绕于所述齿轮组与所述惰轮上,且其至少有一端配设一弹簧用于拉伸所述皮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