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饶江元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电动车轮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83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轮驱动器,它直接用于电动自行车前后轮、残疾人轮椅车的大小轮,电动三轮车轮等交通工具。其主要技术特征是:该驱动器的减速部分,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法。离合器部分,采用转臂和小飞轮的配合及限位。主要结构部分采用电机轴固定不动,靠托盘转动传递力矩。达到了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人力、电力并用,利于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通过电机与车轮连接的驱动装置。主要直接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前后轮、残疾人轮椅车的大小轮、还可以直接用于电动摩托、电动三轮车及其它交通工具。目前这种装置很少,现以刚面世的自行车驱动器为例、参照图5,其主要结构由电机轴与齿轮一〔7〕连为一体,并和齿轮二〔15〕相互齿合,齿轮二〔15〕靠键〔22〕和齿轮三〔9〕同轴相连,并传动力矩,齿轮三〔9〕又和齿轮四〔10〕互相齿和,齿轮四靠键〔22〕和链轮〔30〕相连,链轮靠链条〔31〕及小飞〔14〕连为一体,并传动力矩,带动自行车轮前进。使用时将全套装置安装在自行车三角架上或后轴的三角架上,通过链条和小飞把力矩传给后轴上或中轴上,这样也起到了驱动车轮的作用、也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存在的不足是体积大,结构松散,安装麻烦,使用不方便,外观难看。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装置的缺陷研制出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人力、电力驱动并用、及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电动车轮驱动装置。本技术主要是以如下形式来完成的。一、在装置的减速部分,采用行星式齿轮减速法来达到减速;二、在离合器部分采用转臂和小飞的配合及限位达到人力和电力并用,互不干扰;三、主要结构部分采用电机轴固定不动,并和左、右轴同心连为一体,靠托盘转动传出力矩。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即最佳方案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方案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方案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四方案结构图。参照图1,本技术由电机〔1〕、挡圈〔2〕、托盘〔3〕、电机轴〔4〕、右轴〔5〕、轴承〔6〕、齿轮一〔7〕、支撑板〔8〕、齿轮三〔9〕、内齿轮〔32〕、螺钉〔11〕、连接轴〔12〕、螺钉〔13〕、小飞〔14〕、齿轮二〔15〕、垫圈〔16〕、左轴〔17〕、转动臂〔18〕、固紧环〔19〕、连接板〔20〕、联花筒〔21〕、等零部件组成,其中电机〔1〕采用印制绕组平面电机或绕线盘式电机。其结构电机轴〔4〕和电机〔1〕的后盖固定不动,左轴〔17〕靠螺纹和电机轴〔4〕连在一起,右轴〔5〕由螺钉〔13〕和电机轴〔4〕连在一起,托盘〔3〕由轴承〔6〕支承在电机轴〔4〕上,〔4〕、〔5〕、〔17〕三轴构成一个固定轴,轴向靠挡圈〔2〕限位,并由垫圈〔16〕调节轴向间隙,齿轮一〔7〕由螺钉〔13〕和托盘〔3〕连在一起,连接轴〔12〕由螺钉〔13〕固定在转动臂〔18〕上,齿轮三〔9〕由轴承〔6〕支承在连接轴〔12〕上,轴向由挡圈〔2〕限位,并由垫圈〔16〕调节轴向间隙,齿轮三〔9〕和内齿轮〔32〕相互齿合,内齿轮〔32〕由螺钉〔11〕固定在电机前盖上,齿轮二〔15〕由螺钉〔13〕固紧在齿轮三〔9〕和〔9〕同步运行,并和齿轮一〔7〕相互齿合,转动臂〔18〕由轴承〔6〕支承在左轴〔17〕上,由垫圈〔16〕调节轴向间隙,转动臂〔18〕的外螺纹和小飞〔14〕的内螺纹配合,固紧环〔19〕、连接板〔20〕靠螺钉〔13〕分别和小飞〔14〕、联花筒〔21〕固紧在一起,支撑板〔8〕由螺钉〔11〕和联花筒〔21〕固定在一起,并由轴承〔6〕分别支承在右轴〔5〕左轴〔17〕上。工作原理是当电机通电运行时,由托盘〔3〕带动齿轮一〔7〕运转,〔7〕带动齿轮二〔15〕运转,齿轮三〔9〕和〔15〕同步运转,由于内齿轮〔32〕固定不动,导致〔9〕一方面自转,另一方面又带动连接轴〔12〕和转动臂〔18〕一起绕左轴〔17〕旋转,转动臂〔18〕带动小飞〔14〕、固紧环〔19〕、连接板〔20〕、支撑板〔8〕、联花筒〔21〕一起向前运转。当电机断电后,只要联花筒〔21〕转动时,则〔21〕带动固紧环〔19〕、连接板〔20〕转动,但由于小飞〔14〕的离合功能,而使转动臂〔18〕静止不动,可以单独电力驱动,单独人力驱动,电力人力同时驱动。参照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方案结构,其结构与图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托盘〔3〕、齿轮一〔7〕合为一体,中轴〔33〕由轴承〔6〕支承靠螺钉〔11〕,固定在电机〔1〕上,支撑板〔8〕和转动臂〔18〕均由轴承〔6〕支承在中轴〔33〕上。其工作原理与图1相同。参照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方案结构,其结构与图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齿轮一〔7〕由键〔22〕和挡圈〔2〕连接在电机轴〔4〕上,电机轴〔4〕通过轴承〔6〕支承在左轴〔17〕上,采用两个轴承,之间用隔圈〔23〕隔开,保证电机轴〔4〕和左轴〔17〕的同心,右轴〔5〕由螺钉〔13〕连接在电机〔1〕的后盖上,支撑板〔8〕分别支撑在左轴〔17〕和右轴〔5〕上。其工作原理与图1相同。参照图4,是本技术的第四方案结构,其结构与图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齿轮一〔7〕和齿轮二〔15〕相互齿合,齿轮二〔15〕靠键〔22〕、螺母〔24〕和齿轮三〔9〕连接在一起,齿轮三〔9〕和转动臂〔18〕相互齿合,齿轮三〔9〕由轴承〔6〕支承在轴承座〔26〕上,轴承座由螺钉〔13〕固紧在左连接板〔25〕上,左连接板由螺钉〔13〕固紧在安装架〔27〕上,电机〔1〕由螺钉〔11〕固定在安装架〔27〕上,右连接板〔28〕由螺钉〔13〕固定在安装架上,右轴〔5〕由螺钉〔13〕固定在右连接板〔28〕上,左轴〔17〕由螺钉〔13〕固定在连接板〔25〕上。其工作原理与图1基本相同。本技术完全达到了研制目的,通过试用证明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安装方便,可以任意安装在一般的各种型号的自行车前后轮、残疾人轮椅车轮、三轮车轮、四轮车轮及游览车轮上,而不改变原有车的使用性能,尤其无噪音、无污染,该产品所需零部件大都是可在市场上购置的标准件,专用零件采用一般金属材料,工艺上采用一般金工工艺,无特殊要求,预计本技术的大批面世,将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由电机、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键、小飞组成的电动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电机轴和电机的盖子固动不动,左轴靠螺纹和电机轴连接在一起,右轴由螺钉和电机轴连接在一起,托盘由轴承支承在电机轴上,、、三轴成一个固定轴,轴向靠挡圈限位,并由垫圈调节轴向间隙,齿轮一由螺钉和托盘连在一起,连接轴由螺钉固定在转动臂上,齿轮三由轴承支承在连接轴上,轴向由挡圈限位,并由垫圈调节轴向间隙,齿轮三和内齿轮相互齿合,内齿轮由螺纹固定在电机前盖上,齿轮二由螺钉固紧在齿轮三和同步运行,并和齿轮一相互齿合,转动臂由轴承支承在左轴上,由垫圈调节轴向间隙,转动臂和小飞配合,固紧环、连接板靠螺钉分别和小飞、联花筒固定在一起,并由轴承分别支承在左轴、右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托盘〔3〕与齿轮一〔7〕合为一体,中轴〔33〕由轴承〔6〕支承,靠螺钉〔11〕固定在电机〔1〕上,支承板〔8〕和转动臂〔18〕均由轴承〔6〕支承在中轴〔3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齿轮一〔7〕由键〔22〕和挡圈〔2〕连接在电机轴〔4〕上,电机轴〔4〕通过轴承〔6〕支承在左轴〔17〕上,采用两个轴承,之间用隔圈〔23〕隔开,右轴〔5〕由螺钉〔13〕连接在电机〔1〕的后盖上,支撑板〔8〕分别支撑在左轴〔17〕和右轴〔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齿轮一〔7〕和齿轮二〔15〕相互齿合,齿轮二〔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电机[1]、齿轮一[7]、齿轮二[15]、齿轮三[9]、齿轮四[10]、键[22]、小飞[14]组成的电动车轮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电机轴[4]和电机[1]的盖子固动不动,左轴[17]靠螺纹和电机轴[4]连接在一起,右轴[5]由螺钉[1]和电机轴[4]连接在一起,托盘[3]由轴承[6]支承在电机轴[4]上,[4]、[5]、[17]三轴成一个固定轴,轴向靠挡圈[2]限位,并由垫圈[16]调节轴向间隙,齿轮一[7]由螺钉[13]和托盘[3]连在一起,连接轴[12]由螺钉[13]固定在转动臂[18]上,齿轮三[9]由轴承[6]支承在连接轴[12]上,轴向由挡圈[2]限位,并由垫圈[16]调节轴向间隙,齿轮三[9]和内齿轮[32]相互齿合,内齿轮[32]由螺纹[11]固定在电机前盖上,齿轮二[15]由螺钉[13]固紧在齿轮三[9]和[9]同步运行,并和齿轮一[7]相互齿合,转动臂[18]由轴承[6]支承在左轴[17]上,由垫圈[16]调节轴向间隙,转动臂[18]和小飞[14]配合,固紧环[19]、连接板[20]靠螺钉[13]分别和小飞[14]、联花筒[21]固定在一起,并由轴承[6]分别支承在左轴[17]、右轴[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江元
申请(专利权)人:饶江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