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52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为了在保证车身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车身制造的便利性和车身尺寸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包括前纵梁连接支架和前纵梁扭力盒组件,前纵梁支架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汽车A柱,汽车防火墙连接在所述前纵梁支架的内侧;前纵梁扭力盒至少包括第一内板,第一内板的第一侧连接到汽车A柱的内侧,第一内板的第二侧连接到汽车防火墙的内侧,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扭力盒组件还包括位于汽车防火墙外侧的第一外板和与第一外板一体成型或连接在第一外板上端面的第二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满足碰撞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并能够有效控制车身尺寸的稳定性。

Front side member reinforcemen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对汽车制造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车身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车身制造的便利性和车身尺寸稳定性成为本领域的一个主要技术问题。目前,车身前部的扭力盒(前纵梁与门槛处的结构)采用铸件结构,装配时通常将该铸件在Y向与A柱内板(A柱内板目前也设计为铸件)大面或者是局部凸台贴合,因为铸件的面轮廓度在工艺上,即尺寸控制能力还不能很好保证,故铸件与铸件配合非常容易使车身Y向比名义值宽,造成车身尺寸的不稳定,间接影响到车辆总装匹配时的门关闭力较大、车门密封性能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来解决现有的车身前部的扭力盒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在保证车身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车身制造的便利性和车身尺寸稳定性,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所述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包括前纵梁连接支架和前纵梁扭力盒组件,所述前纵梁支架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汽车A柱,汽车防火墙连接在所述前纵梁支架的内侧;所述前纵梁扭力盒至少包括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一侧连接到所述汽车A柱的内侧上,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二侧连接到所述汽车防火墙的内侧。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三侧连接到汽车脚踏板的外侧。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扭力盒组件还包括第二内板,所述第二内板位于所述第一内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内板的第一侧连接到所述汽车A柱的内侧上,所述第二内板的第二侧连接到所述防火墙的内侧。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内板的第三侧连接到所述汽车脚踏板的外侧。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扭力盒组件还包括第一外板,所述第一外板位于所述汽车防火墙的外侧,所述第一外板的第一侧连接在所述汽车A柱上,所述第一外板的第二侧连接在所述汽车前纵梁上。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扭力盒组件还包括第二外板,所述第二外板的第一侧连接到所述前纵梁支架上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外板与所述第一外板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二外板的第二侧连接到所述第一外板的第三侧,所述第一外板的第三侧为所述第一外板的上端面。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纵梁加强组件还包括前过渡内板,所述前过渡内板连接到汽车门槛的内侧,并且所述前纵梁支架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外板的第四侧和所述第一内板的第四侧均连接于所述前过渡内板的上表面。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脚踏板的底面连接到所述前过渡内板的上表面。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过渡内板包括安装底面和安装侧面,所述安装底面连接于所述汽车门槛的下表面,所述安装侧面连接于所述汽车门槛的内表面。在上述前纵梁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A柱与汽车门槛通过结构胶连接,且所述汽车A柱与所述汽车门槛之间预留设定大小的间隔。本技术能够在满足碰撞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达到轻量化的目的。本技术基于现有扭力盒设计中采用的铸件零件公差的不稳定性,采用具有较高精度的钣金零件,将各个零件进行有机结合,并在装配过程中采用Y向滑动配合方式,由于钣金零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因此使车身Y向尺寸匹配通过钣金零件与汽车A柱、汽车前纵梁、门槛等铸件连接能够有效控制车身尺寸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组装后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移去第一内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门槛、汽车A柱与和前过渡内板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装配示意图(正面视图);图6是在图5上增加了汽车防火墙后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装配示意图(背面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滑动装配示意图。附图标号:11-前纵梁连接支架,12-第一内板,13-第二内板,14-第一外板,15-第二外板,16-前过渡内板,2-汽车前纵梁,3-汽车A柱,4-汽车防火墙,5-汽车脚踏板,6-汽车门槛,7-地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首先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包括前纵梁连接支架11和前纵梁扭力盒组件,前纵梁扭力盒组件包括第一内板12、第二内板13、第一外板14和第二外板15。在该实施例中,前纵梁加强组件还包括前过渡内板16。图1中还示出了与该前纵梁加强组件具有装配关系的汽车部件,其包括汽车前纵梁2、汽车A柱3、汽车防火墙4、汽车脚踏板5以及汽车门槛6和地板7。参照图2,图2是本技术的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组装后的整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内板12的第一侧(图2中的左侧)连接到汽车A柱的内侧,第一内板12的第二侧(图2中的右上侧)连接到汽车防火墙4的内侧,第一内板12的第三侧(图2中的右下侧)连接到汽车脚踏板5的外侧,第一内板12的第四侧(图2中正下方的一侧)连接于前过渡内板16的上表面。参照图3,图3是图2中移去第一内板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内板13位于第一内板12的内侧,如图3所示,第二内板13的第一侧(图3中的左侧)连接到汽车A柱3的内板上,第二内板13的第二侧(图3中右上侧)连接到汽车防火墙3的内侧,第二内板13的第三侧(图2中的右下侧)连接到汽车脚踏板5的外侧。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下面参照图4-7对本技术的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门槛、汽车A柱与和前过渡内板的装配示意图。如图4所示,汽车门槛6与前过渡内板16可以通过螺栓在Z向和Y向连接。具体地,前过渡内板16包括安装底面161和安装侧面162,安装底面161贴合于汽车门槛6的下表面,然后通过螺栓紧固,安装侧面162贴合于汽车门槛6的内表面,同样通过螺栓紧固,从而将前过渡内板16连接于汽车门槛6上。优选地,在汽车A柱与汽车门槛6之间预留设定大小的间隔来吸收公差,如1mm间隔,使用结构胶连接汽车A柱与汽车门槛6以保证连接性能。参照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如图5所示,前纵梁连接支架11的左侧连接到汽车A柱3上,前纵梁连接支架11的右侧与汽车前纵梁2连接,前纵梁连接支架11的下端面连接到前过渡内板16的上端面。第一外板14,其位于前纵梁连接支架11的右侧(图5中所示的方向),第一外板14的第一侧(图5中的左侧)连接在汽车A柱3上,第一外板14的第二侧(图5中的右侧)连接在汽车前纵梁2上。第一外板14的第三侧与前过渡内板16匹配面连接。参照图6,图6是在图5基础上增加了汽车防火墙后的装配示意图。如图6所示,汽车防火墙4连接在前纵梁支架11的内侧,并且汽车防火墙4的底面连接在前过渡内板16的上表面。参照图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包括前纵梁连接支架和前纵梁扭力盒组件,所述前纵梁支架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汽车A柱,汽车防火墙连接在所述前纵梁支架的内侧;所述前纵梁扭力盒至少包括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一侧连接到所述汽车A柱的内侧上,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二侧连接到所述汽车防火墙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包括前纵梁连接支架和前纵梁扭力盒组件,所述前纵梁支架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汽车A柱,汽车防火墙连接在所述前纵梁支架的内侧;所述前纵梁扭力盒至少包括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一侧连接到所述汽车A柱的内侧上,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二侧连接到所述汽车防火墙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板的第三侧连接到汽车脚踏板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盒组件还包括第二内板,所述第二内板位于所述第一内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内板的第一侧连接到所述汽车A柱的内侧上,所述第二内板的第二侧连接到所述汽车防火墙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纵梁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板的第三侧连接到所述汽车脚踏板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纵梁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盒组件还包括第一外板,所述第一外板位于所述汽车防火墙的外侧,所述第一外板的第一侧连接在所述汽车A柱上,所述第一外板的第二侧连接在所述汽车前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振华钱志华柯小晖张军伍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