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81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电容阵列以及第二电容阵列,并分别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阵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输出端分别接收第一参考电压以及第二参考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值处于零电压以及模拟输入信号的峰值之间,且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为零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不需要改变电路的结构,仅通过改变连接至电容阵列的输出端的电压,以及设置合适的正参考电压的值,便可达到拓展量程的目的。

Pseudo-differenti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伪差分模数转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伪差分模数转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一些传感器接口电路应用中,传感器所要检测的信号一般都是单端信号,比如电池电量、温度等。这些单端信号抗干扰的能力很弱,若模数转换器直接采样会带来一定的精度损失。所以,通常会在模拟信号输入到模数转换器之前,将单端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即单转差。但是在一些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中,比如16比特甚至24比特,单转差电路很难保证较大的动态范围。所以高精度的采样转换电路中,一般不采用前置的单转差电路。另外一种采样单端信号的方式是伪差分技术,但是由于单端信号只能是单一方向变化的,这样就会导致模数转换器的输出范围只有原来量程的一半,从而导致动态范围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伪差分模数转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数转换器的输出范围窄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电容阵列以及第二电容阵列,并分别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阵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输出端分别接收第一参考电压以及第二参考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值处于零电压以及模拟输入信号的峰值之间,且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为零电压。优选地,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值为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峰值的一半。优选地,将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上极板分别作为各自的所述输出端,且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下极板分别在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一端以及至少一个固定电压之间切换。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阵列的下极板连接至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正端,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下极板连接至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负端。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下极板还均连接至一个固定电压,其中,所述固定电压为一共模电压,且所述共模电压的值处于零电压以及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之间。优选地,所述共模电压的值为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一半。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下极板还均连接至两个固定电压,其中,所述两个固定电压分别为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以及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下极板通过一刀多掷开关连接至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一端以及至少一个固定电压。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等效电容值相等。优选地,所述伪差分模数转换器为伪差分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本专利技术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不需要改变电路的结构,仅通过改变连接至电容阵列的输出端的电压,以及设置合适的正参考电压的值,便可达到拓展量程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个对比例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的结构框图;图2为对比例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图;图5为一个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伪差分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图1为一个对比例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电容阵列CSN以及第二电容阵列CSP以及模数转换电路ADC。其中,第一电容阵列CSN以及第二电容阵列CSP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ADC的两个输入端VINN以及VINP,进一步地,第一电容阵列CSN的输出端以及第二电容阵列CSP的输出端均接收第一电压VC,这里,将第一电容阵列CSN以及第二电容阵列CSP的上极板分别作为各自的所述输出端,且第一电容阵列CSN以及第二电容阵列CSP的下极板分别在模拟输入信号VS的一端以及第一电压VC之间切换。具体地,第一电容阵列CSN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S1连接至第一电压VC,并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ADC的反相输入端VINN,第一电容阵列CSN的下极板通过第三开关S3以及第五开关S5分别连接至模拟输入信号VS的正端以及第一电压VC;第二电容阵列CSP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S2连接至第一电压VC,并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ADC的正相输入端VINP,第二电容阵列CSP的下极板通过第四开关S4以及第六开关S6分别连接至模拟输入信号VS的负端以及第一电压VC。其中,模拟输入信号VS为一端对地的单端信号,模拟输入信号VS的峰值为VP,在该对比例伪差分结构中,模数转换器正参考电压VREFP的值为模拟输入信号VS的峰值为VP,模数转换器负参考电压VREFN的值为对地电位即零电压。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伪差分结构中,该第一电压VC的值通常取模数转换器的正参考电压VREFP以及负参考电压VREFN的和的一半,即VC=(VREFP+VREFN)/2=VREFP/2=VP/2。同时,在该对比例中,模数转换电路ADC的反相输入端和正相输入端的采样电容,即第一电容阵列CSN以及第二电容阵列CSP的等效容值CSN=CSP=CS。模拟输入信号采样阶段的第一步是开关S1~S4闭合,开关S5和S6断开,此时存在第一电容阵列CSN以及第二电容阵列CSP的电荷分别为:QCSP=CSg(VC-VGND)(1)QCSN=CSg(VC-VS)(2)模拟输入信号采样阶段的第二步是将S1~S4断开,S5和S6闭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此时ADC的正负输入端VINP和VINN的电压满足关系:QCSP=CSg(VINP-VC)(3)QCSN=CSg(VINN-VC)(4)分别联立等式(1)(3)和等式(2)(4),可以分别解得模数转换电路ADC的正相输入端VINP和反相输入端VINN的电压分别为:VINP=2VC-VGND=VREFP(5)VINN=2VC-VS=VREFP-VS(6)由等式(5)(6)可以得到,模数转换电路ADC实际的差分信号为:VINP-V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电容阵列以及第二电容阵列,并分别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阵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输出端分别接收第一参考电压以及第二参考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值处于零电压以及模拟输入信号的峰值之间,且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为零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包括第一电容阵列以及第二电容阵列,并分别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阵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输出端分别接收第一参考电压以及第二参考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值处于零电压以及模拟输入信号的峰值之间,且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为零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值为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峰值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上极板分别作为各自的所述输出端,且所述第一电容阵列以及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下极板分别在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一端以及至少一个固定电压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阵列的下极板连接至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正端,所述第二电容阵列的下极板连接至所述模拟输入信号的负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伪差分模数转换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循宇金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