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式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30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球式接头,其可消除当进行推拉软轴和由推拉软轴操纵的被操作部件的连接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推拉软轴的扭曲,并能消除扭曲产生的影响,用较小的操纵力操纵被操作部件,其中,使球式接头的连接件分成为第1连接件和第2连接件且该第1连接件与第2连接件之间可绕轴相对自由回转运动,这样即使上述球式接头的双头螺栓与连接部件之产生扭曲,也可自动消除。(*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球式接头,特别是具有可绕轴芯自由回转的球式接头连接部结构、如将推拉软轴和被操作部件连接起来并可使之自由转动的球式接头的专利技术。在这种球式接头中,由于第1连接件和第2连接件的回转运动可自由消除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推拉软轴的扭曲及其影响,并且能以很小的操纵力操作诸如车辆中变速箱的变速操纵杆。在操纵室远距离操纵远处设置的装置是生产中经常要进行的工作。例如,在车辆中,为了能通过操纵变速杆进行齿轮交换操作,就需使用推拉软轴将驾驶座旁的变速操纵杆与被操作部件连接起来,通过推拉软轴将变速操纵杆的运动传递给变速箱的被操作部件。虽然推拉软轴和被操作部件之间由球式接头相连,但如图6所示,传统的球头铰链1由一端形成有螺纹2a、另一端形成有球状部(图中未示)的双头螺栓2和嵌合在该球状部内可自由回转并在内部形成有内螺纹3a的连接部件3组成。例如,在车辆变速箱的动力传动机构中使用时,推拉软轴4的一端拧入连接部件3的内螺纹3a后再由螺母5紧固,这样使驾驶座上的变速操纵杆和变速箱的被操纵部件连接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在变速操纵杆和变速箱之间布线的推拉软轴4须通过狭窄的发动机室和很长的底盘进行布置,布线状态复杂,且弯曲处也很多,所以很难避免产生推拉软轴4的扭曲,作业人员必须按扭曲程度一边修正一边进行布线作业。由于推拉软轴4的扭曲程度对每根推拉软轴和布线状态都各不相同,所以很难达到完全消除扭曲的布线状态。此外,为了在狭窄的空间内布线时不产生扭曲,经验丰富的作业者也须在作业时集中注意力,这样增加了作业者的负担。进一步讲,当推拉软轴4处于按前头A所示方向扭曲的状态下将变速操纵杆和变速箱的被操作部件连接起来时,则在球式接头1如箭头B所示方向上作用有扭曲力,如果推拉软轴4在箭头C或D的方向上动作时,动作变涩,齿轮变换亦无法顺利进行,且因在球式接头1上作用了非正常力,会造成球式接头1寿命的缩短。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式接头,其使上述球式接头的连接部件由分成为第1连接件和第1连接件的部件构成,且该第1连接件与第2连接件之间可相对绕轴作自由回转运动。这样,可达到自动消除连接机构中可能产生的扭曲、消除因上述扭曲而产生的操作滞涩,使动作变得通畅以及保证球式接头的使用寿命等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式接头,其根据将推拉软轴连接的球式接头合成为第1连接件和第2连接件,且该第1连接件和第2连接件之间可绕轴作相对自由回转的结构,达到如下目的当第2连接件回转时能够消除由推拉软轴布线时产生的扭曲,因而勿须在布线时过分注意推拉软轴的扭曲,能够实现在窄长的空间内较容易的布线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球式接头,其由一端形成有球状部的双头螺栓和与该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连接螺纹的连接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一端与上述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的第1连接件和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相嵌合且可绕轴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有连接螺纹的第2连接件构成的连接部件。一种球式接头,其由形成有球状部的双头螺栓和与该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连接螺纹的连接件构成,其用于回转自如地连接推拉软轴和被操作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一端与上述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的第1连接件和与该第一连接件相嵌合可绕轴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的推拉软轴的第2连接件构成的连接部件。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由一端形成有球状部的双头螺栓和一端与该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连接螺纹的连接部件构成的球式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一端与该第1连接件相嵌合且可绕轴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有连接螺纹的第2连接件构成的连接部件。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由形成有球状部的双头螺栓和一端与该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连接螺纹的连接件构成、用于连接推拉软轴和被操作部件并能使之自由回转的球式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一端与上述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的第1连接件和一端与该第1连接件相嵌合可绕轴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固定有推拉软轴的第2连接件构成的连接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上述球式接头的连接部件是由分成为第1连接件和第2连接件的部件构成的,且该第1连接件与第2连接件之间可相对绕轴作相对自由回转运动,所以具有如下效果可自动消除连接机构中可能产生的扭曲;可消除因上述扭曲而产生的操作滞涩而使动作变得通畅;同时也可使球式接头寿命延长。由于推拉软轴连接的球式接头连接部件分成为第1连接件和第2连接件,且该第1连接件和第2连接件之间可绕轴作相对自由回转,所以具有如下效果当第2连接件回转时,能够消除由推拉软轴布线时产生的扭曲;这样,因勿须在布线时过分注意推拉软轴的扭曲,实现在窄长的空间内较容易的布线操作。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关的球式接头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关的球式接头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关的接有推拉软轴的球式接头的纵向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关的接有推拉软轴并装有被操作部件的球式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关的表示由推拉软轴和球式接头将变速操纵杆和变速箱的被操作部件连接起来的连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传统中球式接头的局部立体剖视图。下面根据图中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在图1-图4中,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球式接头10具有双头螺栓11、第1连接件12和第2连接件13。双头螺栓11的一头形成有螺纹部11a,而另一头形成有球状部11b。上述螺纹部11a拧入作为被操作部件一例的变速杆14内,并由螺母15紧固。第1连接件12的一端与双头螺栓11的球状部11b相配合且可与之作三维相对运动;其另一端处形成有小径部12b和大径部12c,且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形成了配合用弹性槽12d。由于该弹性槽12d,使大径部12c可沿径向胀缩,所以可将其一边沿径向压缩一边推压入第2连接件13的小径孔13a内形成相互配合的状态。第2连接件13用于连接第1连接件12和推拉较轴12,其内形成有比第1连接件12的小径部12b稍大的小径孔13a和与小径孔13a相连的大径孔13b,并在小径孔13a的相反一侧形成有内螺纹13e。第1连接件12及第2连接件13可用树脂成形方法制成,也可由粉末金属烧结后再作润滑油的浸油处理而得。内螺纹13是将螺母18铸入第2连接件13而形成的,也可直接在第2连接接件13上车削加工形成。第1连接件12的大径部12c是一边被径向压缩一边被推压到第2连接件13的小径孔13a中的。完全推入之后,小径部12b与小径孔13a、大径部12c与大径孔13b相互配合且可自由转动,而在轴线方向上不能拔出。下面根据图3及图5,说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球式接头10连接驾驶座旁的(中未示)的操纵杆20与作为变速箱25的被操作部件一个例子的变速杆14之间的连接。双头螺栓11的螺杆11a与变速杆14螺纹连接后,由螺母15紧固;第2连接件13的内螺纹13c处拧入设置在推拉软轴16端头的螺栓16a后由螺母19紧固。推拉软轴16两端的外管22与缆绳23之间配设了由橡胶等材料制作的保护套21,用以防止脏物进入其内。外管22由以适当间隔固定在车体上的支板24支撑。推拉软轴16的另一端与驾驶座旁(图中未示)的操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式接头,其由一端形成有球状部的双头螺栓和与该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连接螺纹的连接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一端与上述球状部相连接并可自由回转的第1连接件和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相嵌合且可绕轴芯自由回转而另一端形成有连接 螺纹的第2连接件构成的连接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则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野汽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