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海军专利>正文

功、能增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79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量放大装置,它由箱体,输入、输出轴,输入、输出齿轮及旋转杠杆机构组成,输入齿轮通过输入齿轮轴承连接在输入轴上,输出齿轮直接套装在输出轴上,且输入、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输入、输出轴的伸出箱体的外端分别连有输入皮带轮和输出皮带轮,在输入齿轮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由压缩凸块,上、下弯形杆,压缩杆和长形支点杆构成的旋转杠杆机构,在箱体内输入轴的对应输入齿轮端面上旋转杠杆机构的外端位置设有驱动旋转杠杆机构的输入凸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量放大装置。人类在生产实践中,认为各种机械在传递力和能量的过程中,其输入端和输出端速比相同的状态下,若输入为1,输出均不大于1,谓之机械能是守恒的。即产生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理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难题,提出一种可使能量在经过机械转换传递输出时大于输入的功、能增强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功、能强增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箱体,输入、输出轴,输入、输出齿轮及旋转杠杆机构组成,输入、输出轴通过轴承及轴承盖设置在箱体上,输入、输出齿轮位于箱体内,输入齿轮通过输入齿轮轴承连接在输入轴上,输出齿轮直接套装在输出轴上,且输入、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输入、输出轴的伸出箱体的外端分别连有输入皮带轮和输出皮带轮,在输入齿轮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由压缩凸块,上、下弯形杆,压缩杆和长形支点杆构成的旋转杠杆机构,在箱体内输入轴的对应输入齿轮端面上旋转杠杆机构的外端位置设有驱动旋转杠杆机构的输入凸轮。本专利技术首次利用了旋转杠杆机构。实践中,杠杆的形体可以是多形状的,本专利技术装置中采用了弯形杠杆,实践证明,杠杆的弯曲度在不小于九十度的情况下,从动力臂(长端)输入的能量通过支点到达阻力臂(短端)输出,其放大比和直形杠杆相同。如果将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给予相应的重量,在某一时间内两端没有移动距离,使其处于静止水平状态,此时的压力放大比和运动中的杠杆压力放大比是相同的。说明杠杆由于支点的作用,在等时间中动力臂和阻力臂没有移位距离的状态下,其动力臂输入的能量和阻力臂获得的能量值是不相等的(参见杆秤现象),该状态是不守恒的。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应用杠杆将支点固定在设定的位置上,使支点的压力点不能移动(移位),由杠杆在设定的压力点上作往复运动,其效果是“省力不省功”。本专利技术则将杠杆支点改为活络长形支点,故实现了能量放大,既省力又省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旋转杠杆机构中压缩凸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旋转杠杆机构中压缩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旋转杠杆机构中长形支点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旋转杠杆机构中下弯形杆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2,本专利技术功、能强增器由箱体1,输入、输出轴2、3,输入、输出齿轮4、5及旋转杠杆机构6组成,输入、输出轴2、3通过轴承及轴承盖7设置在箱体1上,输入、输出齿轮4、5位于箱体1内,输入齿轮4通过输入齿轮轴承8连接在输入轴2上,输出齿轮5直接套装在输出轴3上,且输入、输出齿轮4、5相互啮合,输入、输出轴2、3的伸出箱体1的外端分别连有输入皮带轮9和输出皮带轮10,在输入齿轮4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由压缩凸块11,上、下弯形杆12、13,压缩杆14和长形支点杆15构成的旋转杠杆机构6,在箱体1内输入轴2的对应输入齿轮4端面上旋转杠杆机构6的外端位置设有驱动旋转杠杆机构的输入凸轮16。本专利技术旋转杠杆机构6中(以图示静止状态描述),压缩凸块11为外端带有内弧钩头的块体,它固定在(如焊接)输入齿轮4的下部端面上(如图3);压缩杆14一端的中心孔通过压缩杆轴承17套装醐入轴2上(压缩杆轴承17覆盖在输入齿轮轴承8上),压缩杆14的另一端杆体为与压缩凸块11形状对称相同的块体,亦带有内弧形钩头,它位于输入齿轮4端面的对称上部(如图4);长形支点杆15为直杆(如图5),其中心孔通过支点杆轴承18竖直套装在输入轴2上(支点杆轴承18覆盖在压缩杆轴承17上),上、下弯形杠杆12、13形状别称相同,它们均为弯形杆,下弯形杠杆13分为外端短阻力臂19和内端长动力臂20,它们结合处的支点位置与长形支点杆15下端背面通j嘶由销21铰接为一体,下弯形杠杆13的短阻力臂19为与压缩凸块11内弧形钩头相吻合的钩头状,它们紧密贴靠在一起,下弯形杆杆13的长动力臂20端头为弯形斜面,该斜面与长形支点杆15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最佳为25-30度)(如图6),相应地,压缩杆14中部对应位置为与下弯形杆杆13长动力臂20端头弯形斜面相吻合的斜面,它们紧密贴靠在一起(如图4)。上弯形杠杆12亦分为外端短阻力臂22和内端长动力臂23,它们结合处的支点位置与长形支点杆15上端正面通轴销24铰接为一体,上弯形杠杆12的短阻力臂22为与压缩杆14内弧形钩头相吻合的钩头状,它们对应内折并紧密贴靠在—起(如图1),上弯形杆杆12的长动力臂23端头亦为弯形斜面,且该斜面亦与长形支点杆15中心线的夹角为20-35度(最佳为25-30度),相应地输入凸轮16的外端为与上弯形杠杆12长动力臂23端头斜面相吻合的斜面体,它们紧密贴靠在一起(如图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皮带带动输入皮带轮9转动时,其输入轴2随之转动,输入轴2的转动带动输入凸轮16转动,而输入齿轮4由于通过输入齿轮轴承8套装在输入轴2上,故它不随输入轴2转动。由于输入凸轮16外端与上弯形杠杆12长动力臂23的外端紧密贴靠,故输入凸轮16的转动就推动上弯形杠杆12的长动力臂23绕其支点作旋转运动,与此同时,上弯形杠杆12的短阻力臂22则在支点力作用下推动压缩杆14同方向转动,压缩杆14的转动又推动下弯形杠杆13的长动力臂20绕其支点同方向转动,同时,下弯形杠杆13的短阻力臂19又在其支点力作用下推动压缩凸块11同方向转动,由于压缩凸块11与输入齿轮4端面固定连接,则最终就驱动输入齿轮4转动。由于输入齿轮4是通过两级弯形杠杆压缩驱动,则它的转动扭力矩大大增加,输入齿轮4的转动就带动输出齿轮5转动,使输出轴3上的输出皮带轮10获得较大的动力通过输出皮带带动负载。本专利技术图示实施例是以输入齿轮、输出齿轮按1∶1的比例描述的,也可根据需要改变它们之间的传动比,可进一步提高输出功率。本专利技术功、能强增器的功率放大分析如下,假设输入、输出齿轮4、5直径相同,且输入皮带轮9和输出皮带轮10直径也相同,输入皮带轮9假若输入能量为1,由于输入皮带轮9和输入轴2连接,其输入轴2上固定了输入凸轮16,其输入凸轮16的外端斜面上也获得能量1,由于输入凸轮16的外端斜面紧贴着上弯形杠杆12长动力臂23的斜端面,上弯形杠杆12的长动力臂23的长度是短阻力臂22的2.5倍,则阻力臂的2.5倍能量同时推动压缩杆14,压缩杆14将即时获得2.5倍能量再同时推动下弯形杠杆13长动力臂20(由于上弯形杠杆12和下弯形杠杆13的技术参数相同),在支点力的作用下,下弯形杠杆13的短阻力臂19即获得了6.25倍能量,由于下弯形杠杆13的短阻力臂19的压力点距输入齿轮4的边缘相距1/2,则输入齿轮4边缘轮齿获得6.25÷2=3.125倍的能量,该能量即1∶1传递给输出齿轮5,由于输出皮带轮10的直径是输出齿轮5的1/2,故在输出皮带轮10上就能获得约2×3.125=6.25倍的能量,实现了能量放大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功、能强增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箱体,输入、输出轴,输入、输出齿轮及旋转杠杆机构组成,输入、输出轴通过轴承及轴承盖设置在箱体上,输入、输出齿轮位于箱体内,输入齿轮通过输入齿轮轴承连接在输入轴上,输出齿轮直接套装在输出轴上,且输入、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输入、输出轴的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能强增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箱体,输入、输出轴,输入、输出齿轮及旋转杠杆机构组成,输入、输出轴通过轴承及轴承盖设置在箱体上,输入、输出齿轮位于箱体内,输入齿轮通过输入齿轮轴承连接在输入轴上,输出齿轮直接套装在输出轴上,且输入、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输入、输出轴的伸出箱体的外端分别连有输入皮带轮和输出皮带轮,在输入齿轮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由压缩凸块,上、下弯形杆,压缩杆和长形支点杆构成的旋转杠杆机构,在箱体内输入轴的对应输入齿轮端面上旋转杠杆机构的外端位置设有驱动旋转杠杆机构的输入凸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毕海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