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20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包括螺栓、与螺栓匹配的锁紧螺母以及防松螺母套装,所述防松螺母套装包括短弹簧和防松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上设置有外螺纹环,所述外螺纹环与防松螺母匹配,所述防松螺母在远离螺栓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短弹簧位于螺栓端部至挡板的空间内,所述短弹簧在未压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防松螺母的高度,所述螺栓与外螺纹环的螺纹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的更换防松螺母副中的易损件,避免了更换整个螺母,既达到了防松的效果,还提高了更换的效率,增大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An assembled anti-loosening nut p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
本技术涉及紧固件
,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
技术介绍
目前螺母防松大致有两种方法:1、尼龙胶圈防松: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是包括承受的松脱力不够大;时间久了易失去弹性、易于老化、易于磨损;2、常规反螺纹防松: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包括因大螺栓中间有空,所以强度被削弱;因螺母中心连着小螺栓,所以螺母加工复杂,造价高;螺母做的太短,则调节长度短、螺母做的长,则占空间大,加工复杂;对于不同厚度零件,锁紧的螺纹数不同;因小螺栓直径较小,所以抗松脱力小;螺栓螺母副的两端占空间较大。专利CN201720026220.0公开了一种将正反螺纹设置在同一个螺栓上的防松螺母,加工方便,操作简单。但是,即使是防松螺母,在受到频繁的振动、冲击后,也会出现螺母与螺栓之间出现缝隙并逐步扩大,最终发生螺母与螺栓脱离的情况。更换整个螺母,尤其是在螺栓承重情况下,不仅更换速度慢,还将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不仅起到防松的目的,还可以方便的替换易损件,不影响其他部件的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包括螺栓(1)、与螺栓(1)匹配的锁紧螺母(5)以及防松螺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螺母套装包括短弹簧(2)和防松螺母(3),所述锁紧螺母(5)上设置有外螺纹环(5.1),所述外螺纹环(5.1)与防松螺母(3)匹配,所述防松螺母(3)在远离螺栓(1)的一端设置有挡板(3.1),所述短弹簧(2)位于螺栓(1)端部至挡板(3.1)的空间内,所述短弹簧(2)在未压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防松螺母(3)的高度,所述螺栓(1)与外螺纹环(5.1)的螺纹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包括螺栓(1)、与螺栓(1)匹配的锁紧螺母(5)以及防松螺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螺母套装包括短弹簧(2)和防松螺母(3),所述锁紧螺母(5)上设置有外螺纹环(5.1),所述外螺纹环(5.1)与防松螺母(3)匹配,所述防松螺母(3)在远离螺栓(1)的一端设置有挡板(3.1),所述短弹簧(2)位于螺栓(1)端部至挡板(3.1)的空间内,所述短弹簧(2)在未压缩状态下的长度大于防松螺母(3)的高度,所述螺栓(1)与外螺纹环(5.1)的螺纹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1)端部为锯齿状结构,所述防松螺母套装还包括防松配件(4),所述防松配件(4)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盘(4.2)和圆柱(4.1),所述圆盘(4.2)上设置有与螺栓(1)端部锯齿状结构啮合的锯齿结构,所述圆柱(4.1)位于短弹簧(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松螺母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3.1)中心位置设置有孔径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大军袁男一夏传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