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明专利>正文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346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依次连接配合的上螺母、自紧螺母、下螺母、自锁垫圈、端螺母;螺杆有直径方向对称布置的长槽部;上螺母、下螺母都带圆台孔;自紧螺母包括与上螺母、下螺母的圆台孔相配合的两圆台柱,且自紧螺母还包括径向的一条错位的贯通的缝隙;自锁垫圈包括直径方向对称布置的弹性窄的曲面卡棘部和与端螺母配合的端面径向有楔形斜齿凸槽,卡棘部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卡棘部变形延伸能够卡挡在螺栓的杆部的长槽部处;端螺母端面径向有楔形斜齿凹槽,楔形斜齿凹槽能与自锁垫圈的楔形斜齿凸槽互相咬合,端螺母旋出方向与端螺母和自锁垫圈的楔形斜齿凸凹槽咬紧方向相同,有抗震放松的效果。

A self-tightening bolt and nut fastening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业领域中,螺母和螺栓此类产品被大量用于锁紧结构件,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应用到振动冲击之下,极易导致紧固结构中螺栓、螺母间的螺纹斜面相互滑动,使螺栓、螺母产生朝回松方向的松动,带来的结构错位。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人们使用各种方法去紧固已锁紧的螺母螺栓,例如用强力胶水,电焊,穿孔二次加固等等,但是这样还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去解决螺母松动移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在振动状态下容易出现松动、移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依次连接配合的上螺母、自紧螺母、下螺母、自锁垫圈、端螺母;螺栓为六角头螺栓,包括头部和螺杆,螺杆有直径方向对称布置的长槽部;上螺母、自紧螺母、下螺母、端螺母为六角形块,中心孔有内螺纹,中心孔径及内螺纹都与螺栓的螺杆及外螺纹相配;上螺母、下螺母分别包括圆台孔;自紧螺母包括与上螺母、下螺母的圆台孔相配合的两圆台柱,且自紧螺母还包括径向的一条错位的贯通的缝隙;自锁垫圈有中心孔,孔径与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1)和依次连接配合的上螺母(4)、自紧螺母(5)、下螺母(6)、自锁垫圈(7)、端螺母(8);所述的螺栓(1)为六角头螺栓,包括头部和螺杆,所述螺杆有直径方向对称布置的长槽部(11);所述的上螺母(4)、自紧螺母(5)、下螺母(6)、端螺母(8)为六角形块,中心孔有内螺纹,中心孔径及内螺纹都与螺栓(1)的螺杆及外螺纹相配;所述上螺母(4)、下螺母(6)分别包括圆台孔Ⅰ(41)、圆台孔Ⅱ(61);所述自紧螺母(5)包括与上螺母(4)、下螺母(6)的圆台孔相配合的两圆台柱,且所述自紧螺母(5)还包括径向的一条错位的贯通的缝隙(51);所述的自锁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1)和依次连接配合的上螺母(4)、自紧螺母(5)、下螺母(6)、自锁垫圈(7)、端螺母(8);所述的螺栓(1)为六角头螺栓,包括头部和螺杆,所述螺杆有直径方向对称布置的长槽部(11);所述的上螺母(4)、自紧螺母(5)、下螺母(6)、端螺母(8)为六角形块,中心孔有内螺纹,中心孔径及内螺纹都与螺栓(1)的螺杆及外螺纹相配;所述上螺母(4)、下螺母(6)分别包括圆台孔Ⅰ(41)、圆台孔Ⅱ(61);所述自紧螺母(5)包括与上螺母(4)、下螺母(6)的圆台孔相配合的两圆台柱,且所述自紧螺母(5)还包括径向的一条错位的贯通的缝隙(51);所述的自锁垫圈(7)有中心孔,孔径与螺栓(1)的螺杆和上螺母(4)、自锁螺母(5)、下螺母(6)的孔径相配,所述的自锁垫圈(7)包括直径方向对称布置的弹性窄的曲面卡棘部(71)和与端螺母(8)配合的端面径向有楔形斜齿凸槽,所述的卡棘(71)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卡棘变形延伸能够卡挡在螺栓(1)的杆部的长槽部(11)处;所述的端螺母(8)配合连接在螺栓(1)的螺杆的端部,所述的端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高欣悦
申请(专利权)人:高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