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7785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适于为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充电,包括:充电槽组和充电刀组,所述充电槽组适于安装在轨道梁上,且所述充电槽组包括多个相对停车中心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充电槽,多个所述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和负极充电槽;所述充电刀组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且所述充电刀组包括多个与所述充电槽配合安装的充电刀,多个所述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和负极充电刀,当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且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系统,可以使轨道车辆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均可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A Char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系统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总成包括充电装置总成和取流器总成,正负极充电装置总成对称布置在逃生通道两侧,取流器总成布置在轨道车辆上。当取流器总成与充电装置总成接触时开始充电。然而充电系统不能满足轨道车辆换向充电的需求,当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时能够充电,而轨道车辆换向之后,正极取流器与负极充电装置总成接触,无法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适于为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充电,且所述充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实现轨道车辆的双向充电的优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槽组,所述充电槽组适于安装在轨道梁上,且所述充电槽组包括多个相对停车中心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充电槽,多个所述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和负极充电槽;充电刀组,所述充电刀组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且所述充电刀组包括多个与所述充电槽配合安装的充电刀,多个所述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和负极充电刀,当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且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通过设置多个相对停车中心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充电槽以及多个与所述充电槽配合安装的充电刀,可以使轨道车辆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均可以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配合,负极充电刀均可以与相对的负极充电槽配合,以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提高了轨道车辆充电的便利性和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充电槽包括第一正极充电槽和第二正极充电槽,所述负极充电槽包括第一负极充电槽和第二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正极充电刀和所述负极充电刀均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由此可使充电刀的正负极性与充电槽的正负极性保持一致,能够避免轨道车辆在换向行驶时,出现错充电的现象,提高了轨道车辆充电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充电槽包括第一正极充电槽和第二正极充电槽,所述负极充电槽包括第一负极充电槽和第二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正极充电刀包括第一正极充电刀和第二正极充电刀,所述负极充电刀包括第一负极充电刀和第二负极充电刀,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第一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二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一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二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如此设置,可相应地减少充电槽的数量,节约成本,同时可使充电刀的正负极性与充电槽的正负极性保持一致,能够避免轨道车辆在换向行驶时,出现错充电的现象,提高了轨道车辆充电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充电槽包括第一正极充电槽、第二正极充电槽、第三正极充电槽和第四正极充电槽,所述负极充电槽包括第一负极充电槽、第二负极充电槽、第三负极充电槽和第四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所述第三正极充电槽和所述第四正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三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三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四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四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三负极充电槽和所述第四负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三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三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四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四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正极充电刀包括第一正极充电刀、第二正极充电刀、第三正极充电刀和第四正极充电刀,所述负极充电刀包括第一负极充电刀、第二负极充电刀、第三负极充电刀和第四负极充电刀,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第一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四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二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三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三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三正极充电槽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四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四正极充电槽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一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四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二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三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三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所述第三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四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所述第四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如此设置,可相应地减少充电槽的数量,节约成本,同时可使充电刀的正负极性与充电槽的正负极性保持一致,能够避免轨道车辆在换向行驶时,出现错充电的现象,提高了轨道车辆充电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充电刀均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轨道车辆连接;和充电刀片,所述充电刀片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由此,充电刀片可以通过支撑臂方便、牢固地固定至轨道车辆上,提高了充电刀片固定的便利性和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臂为绝缘件,所述充电刀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连接。由此,可以避免充电刀片上的电流经过支撑臂传递至车体上而造成安全隐患,提高了充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电刀片可以通过连接线与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连接,以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充电刀还包括:连接板,所述支撑臂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轨道车辆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板,便于充电刀与轨道车辆之间的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臂的远离所述充电刀片的端部设有装配槽,所述连接板部分伸入所述装配槽内以与所述支撑臂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系统,适于为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槽组,所述充电槽组适于安装在轨道梁上,且所述充电槽组包括多个相对停车中心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充电槽,多个所述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和负极充电槽;充电刀组,所述充电刀组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且所述充电刀组包括多个与所述充电槽配合安装的充电刀,多个所述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和负极充电刀,当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且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系统,适于为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槽组,所述充电槽组适于安装在轨道梁上,且所述充电槽组包括多个相对停车中心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充电槽,多个所述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和负极充电槽;充电刀组,所述充电刀组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且所述充电刀组包括多个与所述充电槽配合安装的充电刀,多个所述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和负极充电刀,当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且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包括第一正极充电槽和第二正极充电槽,所述负极充电槽包括第一负极充电槽和第二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正极充电刀和所述负极充电刀均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包括第一正极充电槽和第二正极充电槽,所述负极充电槽包括第一负极充电槽和第二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和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正极充电刀包括第一正极充电刀和第二正极充电刀,所述负极充电刀包括第一负极充电刀和第二负极充电刀,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第一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二正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一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第二负极充电刀从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包括第一正极充电槽、第二正极充电槽、第三正极充电槽和第四正极充电槽,所述负极充电槽包括第一负极充电槽、第二负极充电槽、第三负极充电槽和第四负极充电槽;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所述第三正极充电槽和所述第四正极充电槽沿轨道梁中心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二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三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三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所述第四负极充电槽设置在所述第四正极充电槽的外侧,或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斌吴超睿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