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581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包括人防顶板框架梁,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两侧的内壁上设有框架柱,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的两侧与框架柱均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上设有锚固杆一,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通过锚固杆一与框架柱锚固连接,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挡粱,所述上挡粱上方设有上挡墙,且所述上挡粱与上挡墙上均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上设有锚固杆二,且所述上挡粱通过锚固杆二与上挡墙锚固连接,所述框架柱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气囊,且所述密封气囊与人防顶板框架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结构合理,且能够有效的提高上挡粱的稳固性。

A Kind of Retaining Beam on Door Frame of Civil Air Defense Bas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属于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防护密闭门上挡梁承受水平向人防荷载,以核6级防护等级、防护密闭门(GHSFM6025(6)门洞尺寸6米x2.5米)为例,当人防门在跨中布置时,两侧需要增加门柱,若门框上门框墙净高大于0.4米,上门框墙配筋需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当层高较高,门框上门框墙净高大于1米时,按墙计算很难满足受力要求,需考虑设置门框上挡梁,传统设计只把上挡梁锚入两边门柱,实际门柱难以承受此上挡梁传来的荷载和弯矩,结构不安全,在人防中会有安全隐患,第一,门框梁只锚入两侧门柱,受水平人防荷载时,此梁侧向弯矩很大,配筋和截面都非常大,造价很高,不经济不美观不安全,第二,门柱完全承受门框上挡梁的集中力和弯矩,门柱截面和配筋巨大,也使得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困难,第三,门柱按大偏心受弯构件计算,配筋大,显得上下锚固的顶底板太薄,门柱平面外刚度不够,受力不够稳定,结构偏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通过设置固杆一、锚固杆二与锚固杆三,利用人防顶板框架梁,伸入两侧框架柱锚固,梁高与垂直方向框架梁同高,垂直方向框架梁与之形成立体的水平支撑,受力稳定,第二,门框两侧门柱可以锚入此框架梁中,门柱锚固更安全,计算高度减小,荷载减小,配筋和截面均减小,通过设置密封气囊,能够增加人防地下室的防水性与防火性,提高安全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包括人防顶板框架梁,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两侧的内壁上设有框架柱,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的两侧与框架柱均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上设有锚固杆一,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通过锚固杆一与框架柱锚固连接,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挡粱,所述上挡粱上方设有上挡墙,且所述上挡粱与上挡墙上均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上设有锚固杆二,且所述上挡粱通过锚固杆二与上挡墙锚固连接,所述框架柱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气囊,且所述密封气囊与人防顶板框架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进一步而言,所述框架柱与上挡墙上均设有通孔三,且通孔三上设有锚固杆三,所述框架柱通过锚固杆三与上挡墙锚固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输气管与密封气囊相连通。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进气孔。进一步而言,所述输气管的长度为2cm至3cm。进一步而言,所述复位弹簧的直径小于输气管的直径。本技术有益效果: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通过设置固杆一、锚固杆二与锚固杆三,利用人防顶板框架梁,伸入两侧框架柱锚固,梁高与垂直方向框架梁同高,垂直方向框架梁与之形成立体的水平支撑,受力稳定,第二,门框两侧门柱可以锚入此框架梁中,门柱锚固更安全,计算高度减小,荷载减小,配筋和截面均减小,通过设置密封气囊,能够增加人防地下室的防水性与防火性,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结构剖视图。图2是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密封气囊结构剖视图。图3是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连接板结构图。图中标号:1、人防顶板框架梁;2、框架柱;3、通孔一;4、锚固杆一;5、上挡粱;6、上挡墙;7、通孔二;8、锚固杆二;9、密封气囊;10、复位弹簧;11、输气管;12、连接板;13、通孔三;14、锚固杆三;15、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包括人防顶板框架梁1,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两侧的内壁上设有框架柱2,用来支撑上挡粱5,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的两侧与框架柱2均设有通孔一3,用来安装锚固杆一4,所述通孔一3上设有锚固杆一4,用来固定人防顶板框架梁1与框架柱2,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通过锚固杆一4与框架柱2锚固连接,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挡粱5,用来承重,所述上挡粱5上方设有上挡墙6,且所述上挡粱5与上挡墙6上均设有通孔二7,用来安装锚固杆二8,所述通孔二7上设有锚固杆二8,用来固定上挡粱5与上挡墙6,且所述上挡粱5通过锚固杆二8与上挡墙6锚固连接,所述框架柱2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气囊9,用来增加与门之前的密封性,且所述密封气囊9与人防顶板框架梁1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气囊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0,用来复位输气管11,所述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11,用来输送气体,所述输气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更具体而言,所述框架柱2与上挡墙6上均设有通孔三13,用来安装锚固杆三14,且通孔三13上设有锚固杆三14,用来固定框架柱2与上挡墙6,所述框架柱2通过锚固杆三14与上挡墙6锚固连接,所述输气管11与密封气囊9相连通,所述连接板12上固定连接有进气孔15,所述输气管11的长度为2cm至3cm,所述复位弹簧10的直径小于输气管11的直径。本技术改进于: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当需要对人防地下室门框进行安装时,利用人防顶板框架梁1,伸入两侧框架柱2锚固,受力稳定,原框架柱2作为门柱锚固更安全,计算高度减小,受力也减小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门柱的配筋和截面,结构整体很稳定,很经济,很安全,另外,当人防地下室门关闭时,对连接板12造成挤压,连接板12在人防地下室门的挤压下,带动输气管11相密封气囊9内运动,同时输气管11中的气体被排送到密封气囊9中,此时密封气囊9呈鼓起状态,能够对门框与门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提高密封性。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包括人防顶板框架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两侧的内壁上设有框架柱(2),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的两侧与框架柱(2)均设有通孔一(3),所述通孔一(3)上设有锚固杆一(4),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通过锚固杆一(4)与框架柱(2)锚固连接,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挡粱(5),所述上挡粱(5)上方设有上挡墙(6),且所述上挡粱(5)与上挡墙(6)上均设有通孔二(7),所述通孔二(7)上设有锚固杆二(8),且所述上挡粱(5)通过锚固杆二(8)与上挡墙(6)锚固连接,所述框架柱(2)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气囊(9),且所述密封气囊(9)与人防顶板框架梁(1)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气囊(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11),所述输气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地下室门框上挡梁,包括人防顶板框架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两侧的内壁上设有框架柱(2),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的两侧与框架柱(2)均设有通孔一(3),所述通孔一(3)上设有锚固杆一(4),且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通过锚固杆一(4)与框架柱(2)锚固连接,所述人防顶板框架梁(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挡粱(5),所述上挡粱(5)上方设有上挡墙(6),且所述上挡粱(5)与上挡墙(6)上均设有通孔二(7),所述通孔二(7)上设有锚固杆二(8),且所述上挡粱(5)通过锚固杆二(8)与上挡墙(6)锚固连接,所述框架柱(2)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气囊(9),且所述密封气囊(9)与人防顶板框架梁(1)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气囊(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复位弹簧(10)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芯悦吕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