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092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包括地下室区,所述地下室区内设置有进风体系、停车区、排风体系和设备用房体系,所述设备用房体系包括人防临空墙围成的设备用房,所述设备用房的一侧设置有人防门,所述人防门平时处于常开状态,所述设备用房内设置有内隔墙,所述内隔墙上设置有防火门,所述防火门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结构,另一侧设置有进风结构,所述排风结构和所述进风结构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大于内隔墙宽度的3/4,所述排风结构和进风结构在竖直方向高度不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整个地下室循环回风,减少了出地面竖井,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有效加强了整体地下室及人防工程的密闭性。工程的密闭性。工程的密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人防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防工程,是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以及结合地面建筑而修建的地下防护室,一般人防工程平战结合使用,平时作为汽车库、设备用房等,战时作为人员掩蔽工程等。
[0003]上述在人防工程中通常会遇到平时使用的设备用房,如配电间、垃圾房、工具间等,这类用房往往需要通过人防封堵处理后与人防区分隔开,需要独立设置进排风竖井到达地面,从而满足其平时的独立使用功能。
[0004]现有技术中,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的设备用房通常需要单独设置进排风井,满足通风需求,该类竖井往往需要出地面以上,如此设计会影响地面的景观设计,增加室外景观设计难点和室外景观处理难点;另一方面,通过出地面竖井达到地下人防工程中设备房间的平时使用功能,需要做防雨水倒灌、使用安全措施等,这些也会增加整个工程的造价和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通过设备用房在平时使用时,采用内隔墙上开设排风口、进风口、人防临空墙的人防门向整个地下室循环回风,减少了出地面竖井,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有效加强了整体地下室及人防工程的密闭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包括地下室区,所述地下室区内设置有进风体系、停车区、排风体系和设备用房体系,所述设备用房体系包括人防临空墙围成的设备用房,所述设备用房朝向所述进风体系、排风体系的一侧设置有人防门,所述人防门平时处于常开状态,所述设备用房内设置有内隔墙,所述内隔墙上设置有防火门,所述防火门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结构,所述防火门的另一侧设置有进风结构,所述排风结构和所述进风结构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内隔墙宽度的3/4,所述排风结构和所述进风结构在竖直方向高度不同。
[0007]优选的,所述进风结构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单层百叶窗。
[0008]优选的,所述排风结构包括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壁式排风扇。
[0009]优选的,所述进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内隔墙的左下角,所述排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内隔墙的右上角。
[0010]优选的,所述内隔墙为非承重墙且厚度在150mm~200mm。
[0011]优选的,所述进风体系包括进风竖井、第一集气室和平时进风机房,所述排风体系包括排风竖井、第二集气室和平时排风机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通过非人防区设备用房(平时使用)、采用内隔墙(非承重墙)上开设不同高度进排风口、人防区临空墙人防门(平时常开)到人防地下室区的流线设计,达到了不单独针对非人防区设备用房设置进排风井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地下工程内部循环进排风的要求,有效减少了出地面竖井对地面建筑功能和景观的影响,同时有效加强了整体地下室和人防工程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设备用房结构;
[0015]图3是内隔墙的示意图,用于体现进风结构和排风结构的位置关系;
[0016]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17]1、地下室区;2、停车区;3、设备用房;4、人防门;5、内隔墙;6、防火门;7、排风结构;71、排风口;72、壁式排风扇;8、进风结构;81、进风口;82、单层百叶窗;9、进风竖井;10、第一集气室;11、平时进风机房;12、排风竖井;13、第二集气室;14、平时排风机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包括地下室区1,地下室区1的上方为常规的结构设计,依次为顶板、覆土层直至室外,地下室区1内设置有进风体系、停车区2、排风体系和设备用房体系,其中:进风体系包括进风竖井9、第一集气室10和平时进风机房11,排风体系包括排风竖井12、第二集气室13和平时排风机房14,通过进风体系和排风体系共同完成整个地下室区1内的气流循环。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设备用房体系包括设备用房3,设备用房3由人防临空墙围成,设备用房3朝向进风体系、排风体系的一侧设置有人防门4,人防门4在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向地下室区1通风。设备用房3内设置有内隔墙5,内隔墙5为非承重墙且厚度择优设置在150mm~200mm之间,内隔墙5上设置有防火门6,内隔墙5将设备用房3分割成两部分空间,一部分用于实际的设备用房,比如:隔油间、配电房、工具间等,另一部分用于空间区域,此种利用内隔墙5将设备用房3隔开的设计,而没有选择在设备用房3上直接开设通风结构,一方面保留了人防工程的气密性要求,即关闭人防门4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同时又满足了平时气流循环的需求。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防火门6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结构7,防火门6的另一侧设置有进风结构8,通过排风结构7和进风结构8实现设备用房3与内隔墙5之间向整个地下室区1进排风,达到平时进排风需求,同时减少了常规设备用房单独需要设置进排风井的要求,为了增加气流的流动路线和涉及面积,排风结构7和进风结构8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大于内隔墙5宽度的3/4,排风结构7和进风结构8在竖直方向高度不同。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进风结构8包括进风口81,进风口81内设置有单层百叶窗82,设备用房3内还可以设置风机,辅助地下室区1的气流进入设备用房3内;排风结构7包括排风口71,排风口71内设置有壁式排风扇72,辅助提供排风动力;为了最大化的增加气流路线,提高气流循环效果,进风结构8设置在内隔墙5的左下角,排风结构7设置在内隔墙5的右上角。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包括地下室区(1),所述地下室区(1)内设置有进风体系、停车区(2)、排风体系和设备用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用房体系包括人防临空墙围成的设备用房(3),所述设备用房(3)朝向所述进风体系、排风体系的一侧设置有人防门(4),所述人防门(4)平时处于常开状态,所述设备用房(3)内设置有内隔墙(5),所述内隔墙(5)上设置有防火门(6),所述防火门(6)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结构(7),所述防火门(6)的另一侧设置有进风结构(8),所述排风结构(7)和所述进风结构(8)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内隔墙(5)宽度的3/4,所述排风结构(7)和所述进风结构(8)在竖直方向高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人防工程中非人防区设备用房的进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8)包括进风口(81),所述进风口(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季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天地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