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及压力发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5851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及压力发生方法,属于计量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包括气源、气体稳压调压机构、激励源、活塞杆、活塞缸、弹簧、压力室和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基于冲击切换的压力发生方法,通过改变激励源调节活塞杆位置,实现活塞杆与压力室通孔配合切换,进而调节脉冲压力脉宽,脉宽可控性强,波形稳定性高;通过调节稳压调压结构,能够调节产生的脉冲压力幅值,幅值重复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便于操作和后期维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控的方式准确调节脉冲压力波形、脉宽、幅值,满足测试现场中动态压力传感器的校准需求。所述测试现场包括发动机、炮弹、高速列车测试现场。

Gas Pulse Pressure Generator and Pressure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Shock Swi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及压力发生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量测试
,涉及一种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及压力发生方法。
技术介绍
脉冲压力发生器是脉冲压力动态校准主要的核心设备,提供一定动态幅值的符合脉宽要求的类似半正弦的压力脉冲,产生的脉冲压力可以对动态压力传感器/测试系统的动态灵敏度进行标定。现有的脉冲压力发生器基本都采用自由落锤冲击液压活塞的方式,主要用于高压、超高压动态校准,还存在使用安装操作不便、锤体易老化、压力脉宽控制困难、压力幅值重复性差、锤体与活塞多次碰撞造成压力波形振荡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脉冲压力动态校准中的不足:(1)、现有脉冲压力在无法覆盖中低压0.1MPa~10MPa的范围;(2)、现有落锤式脉冲压力发生器,锤体重量较大,活塞缸密封要求严格等因素,不便于操作和维护;(3)、现有脉冲压力发生器发生方法利用落锤方式产生,压力脉宽控制困难、压力幅值重复性差、锤体与活塞多次碰撞造成压力波形振荡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及压力发生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冲击切换原理结构简单、小型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气源(1)、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激励源(3)、活塞杆(4)、活塞缸(5)、弹簧(6)、压力室(7)和传感器(8)组成;活塞缸(5)一侧开有与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连通的进气口,另一侧分别在中部开有进气口、下部开有排气口,活塞缸(5)中部进气口用于与压力室(7)排气口相连通,活塞缸(5)下部排气口用于与压力室(7)进气口相连通;活塞杆(4)开有通孔;气源(1)与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连通;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与活塞缸(5)连通,活塞缸(5)底部与活塞杆(4)之间安装有支撑弹簧(6);活塞缸(5)中部进气口与压力室(7)排气口相连通;活...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气源(1)、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激励源(3)、活塞杆(4)、活塞缸(5)、弹簧(6)、压力室(7)和传感器(8)组成;活塞缸(5)一侧开有与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连通的进气口,另一侧分别在中部开有进气口、下部开有排气口,活塞缸(5)中部进气口用于与压力室(7)排气口相连通,活塞缸(5)下部排气口用于与压力室(7)进气口相连通;活塞杆(4)开有通孔;气源(1)与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连通;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与活塞缸(5)连通,活塞缸(5)底部与活塞杆(4)之间安装有支撑弹簧(6);活塞缸(5)中部进气口与压力室(7)排气口相连通;活塞缸(5)下部排气口与压力室(7)进气口相连通;活塞缸(5)与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连通的进气口和活塞缸(5)下部排气口位置对称;冲击激励源(3)用于提供使活塞杆(4)向下运动的激励力;压力传感器(8)安装在压力室(7)上,用于监测压力室(7)内整个运动过程的压力变化,得到脉冲压力信号;基于冲击切换准确调节脉冲压力波形、脉宽、幅值,满足测试现场中动态压力传感器的校准需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冲击激励源(3)通过手动冲击产生或通过电动冲击产生。3.根据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冲击切换的气体脉冲压力发生器实现的脉冲压力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当系统静止时,活塞杆(4)由于弹簧(6)支持力作用保持静止,此时活塞杆(4)的通孔与压力室(7)排气口相连通,压力室(7)为大气压力;步骤二:气源(1)中高压气体通过气体稳压调压机构(2)后,得到稳定的气流,流经活塞缸(5)通向压力室(7);步骤三:冲击激励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杨军王洪博尹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