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辉山专利>正文

可调脉冲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388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4:42
为了使脉冲发生器的电路结构更简单,性能更稳定,克服现有的脉冲发生器对脉冲的宽度不能任意调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新设计,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结构变得简单了,性能更稳定。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脉冲宽度的可调节,而且能够同时提供基准电压信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仪器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产生脉冲,另外,能够输出基准电压信号。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脉冲发生器尽管多种多样,但主要部分都包括了振荡器、整形电路、放大输出几个部分。电路结构复杂,性能不稳定,且脉冲的宽度不可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脉冲发生器的电路结构更简单,性能更稳定,克服现有的脉冲发生器对脉冲的宽度不能任意调节的缺点。本技术采用了新设计,相比较本技术电路结构变得简单了,性能更稳定。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脉冲宽度的可调节,而且能够同时提供基准电压 信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用一个次边有两个绕组的变压器、两个三极管、两个电容、三个电阻、一个电位器(滑动变阻器)、一个二极管、两个整流桥堆。以上元件依照以下方法连接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绕组分别是U2为20v、U3为4v ;U2接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正端串联一个电位器后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负端接发射极和外接端子G5U3接另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之间并联一个电解电容C1,然后它的正端分别与三条支路相连一条串联电阻R3和二极管D后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一条串联电阻R1后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第三条支路串联电阻R2后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电容C2的正极相连,电容C2的负极连外接端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调节电位器可以改变输出脉冲的宽度。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是可调脉冲发生器的原理图,图中U1是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图中所标G端和K端是脉冲发生器输出端;标‘ + ’、的两个端子是基准电压的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选用一个次边有两个绕组的变压器、两个三极管、两个电容、三个电阻、一个电位器(滑动变阻器)、一个二极管、两个整流桥堆。以上元件依照以下方法连接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绕组分别是U2为20v、U3为4v ;U2接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正端串联一个电位器后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负端接发射极和外接端子G ;U3接另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之间并联一个电解电容C1,然后它的正端分别与三条支路相连一条串联电阻R3和二极管D后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一条串联电阻R1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第三条支路串联电阻R2后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电容C2的正极相连,电容C2的负极连外接端子。变压器TC约2-5W,额定电压220v、次极绕组U2为20v、U3为4v ;电解电容=C1的参数是50v/220uF、C2的参数是220v/220uF ;三极管T1型号741、三极管T2的型号3DD15 ;电阻 R1 = 50 欧、R2 = 200 欧、R3 = 250 欧;电位器 RF500 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发生器电路,其特征是: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绕组中匝数较多的绕组U2接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正端串联一个电位器后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负端接发射极和外接端子G;另一个次级绕组U3接另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之间并联一个电解电容C1,然后它的正端分别与三条支路相连:一条串联电阻R3和二极管D后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另一条串联电阻R1后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第三条支路串联电阻R2后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电容C2的正极相连,电容C2的负极连外接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脉冲发生器电路,其特征是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绕组中匝数较多的绕组U2接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正端串联一个电位器后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整流桥堆的输出端的负端接发射极和外接端子G ;另一个次级绕组U3接另一个整流桥堆的输入端,整流桥堆的输出端之间并联一个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艳周辉山
申请(专利权)人:周辉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