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齿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577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内齿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成为内部部件(1)的预成形体(8)的侧周壁上设置有成为滚珠滚动槽的槽部(4a~4f)。并且,在该预成形体(8)的一端面上形成有与面对贯通孔(2)的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相连并开口的凹部(6)。在施行渗碳处理时,进入形成在贯通孔(2)与支轴部件(14)之间的间隙(16)的渗碳气体与内齿(3)接触,之后经由凹部(6),通过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排出到预成形体(8)的外部。反之,与槽部(4a~4f)的弯曲底部接触的渗碳气体经由凹部(6)与内齿(3)接触,通过间隙(16)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贯通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齿且在该内齿上施行了渗碳处理的。
技术介绍
以往,广泛采用在对金属制的部件进行淬火处理时使碳扩散到表层部,从而在该表层部上设置硬化层的渗碳处理。例如,在构成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内部部件中,对形成于贯通孔的内周壁上的内齿施行渗碳处理。在对这种内部部件施行渗碳处理时,必须避免在内齿上形成过厚的硬化层。在该情况下,由于内齿的硬度会过度上升,所以韧性降低,容易产生裂纹。从这种观点出发,在日本特开平2-298249号公报中,提出了对内齿涂敷渗碳防止剂的技术,并且,在日本特开平6-2102号公报中,提出了设置镍镀层等进行防碳处理的技术。另外,在日本特开平4-26306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0-103123号公报中,公开了为了控制硬化层的形成程度而利用密封件或者隔离件包围内齿的技术。然而,在使用渗碳防止剂的情况下,在施行了渗碳处理之后必须进行从内部部件上剥离除去该渗碳防止剂的繁杂的作业。并且,还存在着无法调整硬化层的深度的不便。另一方面,在使用密封件或者隔离件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人工设置密封件或者隔离件等,为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生产效率降低。为了避免上述不便之处,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技术将立设于框体上的由管材等构成的支轴部件穿过多个内部部件的贯通孔依次层叠起来,并且,一边将在上述内部部件的内周面与支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环状间隙保持为一定的距离,一边向上述间隙中供给渗碳气体,该技术已载入日本特开平9-324257号公报中。在该情况下,形成于内部部件的内周面上的硬化层的深度大致均匀,并且该硬化层的深度比形成于外周面的硬化层的深度小。但是,在日本特开平9-324257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内部部件的端面彼此紧密接触而层叠起来。因此,渗碳剂(气体)几乎不会从邻接的内部部件之间泄漏。因此,渗碳剂仅与在层叠的内部部件中露出的、位于框体的正上方的最下面的内部部件的下端面以及层叠于最上部的内部部件的上端面这两个部位接触。因此,在希望对内部部件的端面也进行渗碳处理的情况下,很难应用。另外,在上述最下面及最上面的内部部件中,仅在它们的一个端面上形成硬化层。以此为起因,如图9所示,在最下面及最上面的内部部件上会产生较大的淬火变形差,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难以维持内部部件、进而是内齿的尺寸精度。特别是在内部部件是通过元素添加而使晶粒界面强化了的高强度钢、例如硼钢的情况下,由于与SCM钢等普通的表面渗碳钢相比,其结构敏感性大,因而会产生大的淬火变形差(参照图9。另外,图9中示出的数值是层叠个数为5个的情况下的结果,“层叠位置”一栏中的1表示最上面,3表示中央,5表示最下面。另外,2、4分别表示介于1和3之间、3和5之间的内部部件。淬火变形差是在各内部部件的同一部位之间测定出的淬火处理前后的尺寸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内齿和两端面施行了渗碳处理的有内齿的部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尽可能避免产生淬火变形差的有内齿的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有内齿的部件的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内齿的部件,该有内齿的部件在内周壁上设置形成有内齿的贯通孔,并且在侧周壁上设置多个槽从而具有在上述槽之间突出的突出部,在该有内齿的部件中,在上述贯通孔开口的两端面中至少任一方的端面上设置能够使气体从上述贯通孔向所有的上述槽流通的凹部,对上述内齿、上述凹部以及另一端面上的相对于上述凹部的对称部位施行了渗碳处理。即,对该有内齿的部件遍及大致整个表面施行渗碳处理,因此设置有硬化层。因此,可抑制产生淬火变形差,结果可确保尺寸精度。由此,有内齿的部件的制造成品率也提高。在这里,作为有内齿部件的优选例,可列举出等速万向节的内部部件。在该情况下,转矩传递用滚珠能够滚动地插入到上述槽和在等速万向节的外部部件上形成的槽中。并且,作为有内齿的部件的材质的优选例,可以举出硼钢。即,本专利技术的有内齿的部件也可以由因产生比较大的淬火变形差而难以确保尺寸精度的材质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有内齿的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对成形体施行渗碳处理而形成有内齿的部件的方法,所述成形体在内周壁上设置形成有内齿的贯通孔,并且在侧周壁上设置多个槽从而具有在上述槽之间突出的突出部,该有内齿的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制作如下的部件作为上述成形体,即,在上述贯通孔开口的两端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上述贯通孔和所有的上述槽连通而可使气体流通的凹部的部件;使多个上述成形体的设置有上述凹部的端面面向同一方向,并使立设在基座上的轴部件贯穿到多个上述成形体的上述贯通孔中,由此将上述成形体层叠起来;以及将层叠起来的上述成形体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同时,向上述热处理炉内供给渗碳剂,使从上述成形体的上述槽或上述贯通孔经由上述凹部后的该渗碳剂从上述贯通孔或上述槽排出,利用经由上述槽或上述贯通孔到达上述凹部的渗碳剂对上述内齿、上述凹部以及与设置有该凹部的上述成形体邻接的其他上述成形体的端面施行渗碳处理。这样,在有内齿的部件上设置凹部,使气体或液体可以从该有内齿的部件的内周壁侧向外周壁侧、或者向其反方向流通,由此,在渗碳处理时,气体从内齿(内周壁)经由凹部向外部,或者从外部经由凹部向内齿流通,因此对该凹部的壁面,以及位于该凹部的正下方或者正上方的其他成形体的端面施行渗碳处理。另外,由于渗碳气体也与有内齿的部件的露出的面接触,结果可获得遍及大致整个表面被施行了渗碳处理的有内齿的部件。换句话说,可以对有内齿的部件的内齿及两端面施行渗碳处理,进而可以设置硬化层。由此,可以避免产生淬火变形差,因而能够获得尺寸精度良好的有内齿的部件。另外,优选在渗碳处理完成后,将多个上述成形体在层叠的状态下浸渍在冷却用介质中,使冷却用介质从上述贯通孔或上述槽经由上述凹部流通到上述槽或上述贯通孔。由此,能够对多个上述成形体中施行了渗碳处理的区域施行一次淬火处理。即,提高了淬火处理的效率。作为有内齿的部件的优选例,如上所述,可以列举出等速万向节的内部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有内齿的部件的内部部件的整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用于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有内齿的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保持机构的局部省略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通过图2所示的保持机构将多个预成形体层叠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纵向剖面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在将加热后的内圈保持于保持机构的状态下,通过油槽进行冷却时的动作的示意说明图。图7是表示凹部的有无与CP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8是表示通过图2所示的保持机构将多个预成形体不规则地层叠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层叠位置与淬火变形差之间关系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列举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构成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本实施方式的内部部件(有内齿的部件)1的整体的立体示意图。在该情况下,内部部件1由硼钢制成。此外,在内部部件1的大致中央,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贯通孔2,在该贯通孔2的内周壁形成有内齿3。未图示的驱动轴的齿部与该内齿3啮合。另外,在内部部件1的侧周壁设置有6个槽部4a~4f,所述槽部4a~4f在与贯通孔2的轴线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彼此以等间隔离开,它们的与贯通孔2面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内齿的部件,该有内齿的部件在内周壁上设置形成有内齿(3)的贯通孔(2),并且在侧周壁上设置多个槽(4a~4f)从而具有在上述槽(4a~4f)之间突出的突出部(5a~5f),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贯通孔(2)开口的两端面中至少任一方 的端面上设置能够使气体从上述贯通孔(2)向所有的上述槽(4a~4f)流通的凹部(6),对上述内齿(3)、上述凹部(6)以及另一端面上的相对于上述凹部(6)的对称部位施行了渗碳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井好己须藤纯一杉山稔矶贝英年馆宗德高久敏夫市村孝伊泽登志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