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永磁同步内转子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19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磁钢槽组,每个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第三磁钢槽、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和第三磁钢,转子本体上设有一对第一气隙槽,一对第一气隙槽分别位于第三磁钢外侧的两端处,且每个第一气隙槽均从第三磁钢外侧的一端处开始向第三磁钢的中部所在处的方向延伸,一对第一气隙槽相对V形结构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永磁同步内转子电机,其中,包括定子和上述的转子结构,定子位于转子结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减小电机的涡流损耗,降低电机发热量,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机效率,提升了电机的工作性能。

Rotor structure an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nternal rotor motor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永磁同步内转子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涉及一种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永磁同步内转子电机。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动力装置主要是汽油机和柴油机,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传统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各国已将节能减排列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政策之一,其中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当前,永磁同步电机是新能源汽车应用最广泛的驱动电机,它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转矩性能好等优点。现有的永磁同步内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一般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上开设有磁钢槽组,每个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和第三磁钢槽,第一磁钢槽和第二磁钢槽以转子本体的其中一条径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围成V形结构,第三磁钢槽位于第一磁钢槽外端和第二磁钢槽外端之间,使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和第三磁钢槽围成一个三角形结构,第一磁钢槽、第二磁钢槽及第三磁钢槽内均设置有磁钢。上述结构的转子结构虽然减少了漏磁量,提升了转子的抗退磁能力,但是在电机高速旋转时,电机的涡流损耗仍然很高,发热量也较大,而这会降低电机效率,使电机的工作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1),所述转子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磁钢槽组,每个所述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2)、第二磁钢槽(3)和第三磁钢槽(4),所述第一磁钢槽(2)和第二磁钢槽(3)相对转子本体(1)的其中一条径线对称设置,并围成V形结构,所述第三磁钢槽(4)位于第一磁钢槽(2)的外端与第二磁钢槽(3)的外端之间,并相对V形结构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磁钢槽(2)、第二磁钢槽(3)及第三磁钢槽(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钢(5)、第二磁钢(6)和第三磁钢(7),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1)上设有一对第一气隙槽(8),一对所述第一气隙槽(8)分别位于第三磁钢(7)外侧的两端处,且每个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1),所述转子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磁钢槽组,每个所述磁钢槽组均包括第一磁钢槽(2)、第二磁钢槽(3)和第三磁钢槽(4),所述第一磁钢槽(2)和第二磁钢槽(3)相对转子本体(1)的其中一条径线对称设置,并围成V形结构,所述第三磁钢槽(4)位于第一磁钢槽(2)的外端与第二磁钢槽(3)的外端之间,并相对V形结构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磁钢槽(2)、第二磁钢槽(3)及第三磁钢槽(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钢(5)、第二磁钢(6)和第三磁钢(7),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1)上设有一对第一气隙槽(8),一对所述第一气隙槽(8)分别位于第三磁钢(7)外侧的两端处,且每个所述第一气隙槽(8)均从第三磁钢(7)外侧的一端处开始向第三磁钢(7)的中部所在处的方向延伸,一对所述第一气隙槽(8)相对V形结构的对称轴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隙槽(8)从其与第三磁钢(7)相连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窄并远离第三磁钢(7),直至所述第一气隙槽(8)另一端变为弧形过渡的尖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隙槽(8)的尖角端到和其同侧的第三磁钢(7)一端之间的连线与第三磁钢(7)外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20°~30°。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刚余宁罗玉龙周培良冉建康谭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