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84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包括:测试主机、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以及协议转换器;其中:所述驱动测试机笼及采集测试机笼分别与所述测试主机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协议转换器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相连;所述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对应的与待测试的驱动机笼、采集机笼相连。该测试平台可以实现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人工测试的劳动强度,还可以规避掉各种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更加可靠、准确的保证板卡的质量。

An Automatic Test Platform for Computer Interlocking Intelligent Acquisition Drive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
技术介绍
计算机联锁系统(CBI)是负责行车进路建立铁路行车核心控制设备。计算机联锁系统在信号操作员或者ATS系统操作下实现站内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之间联锁控制,是铁路安全高效行车不可缺少的保障装备,其中,系统的核心板卡采集/驱动板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如何保证采集/驱动板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个厂家均是采用人工手动测试,结合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对采集/驱动板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测量,下面针对采集/驱动板的测试与阿尼进行介绍。1、采集板测试原理。1)测试要求逻辑“1”(以调试终端显示为准)输入电压:<-7V逻辑“0”(以调试终端显示为准)输入电压:>-3V2)测试方案通过调节外置电源,分别找到逻辑“0”和逻辑“1”的临界值。将直流稳压电源DP832A的一个输出端“正”“负”引出两根线,负端引出的线连接到母板的GND端口;通过调节稳压电源的电压调节旋钮,改变电压的大小,将正端引出的线依次测试采集板的32路输出。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值,分别记录下逻辑“0”和逻辑“1”的两个门槛电压值。具体方法:测试逻辑“0”的门槛电压时,将稳压电源调到3V,以步长0.1V的电压调节电源的输出,同时观察采集板指示灯的变化,微调电压直至采集板err灯亮起,同时调试终端所对应的采集灯位没有亮起,记录下该值,即逻辑“0”的具体门槛电压值。逻辑“1”门槛电压的测试:将直流电源8V,观察调试终端采集位的变化状态,如果采集位灯亮则向下调节电压值,如何调试终端采集位灯不亮而采集板卡的err灯亮,则向上调节电压,找出调试终端采集位亮起时的电压值,并记录。2、驱动板测试原理。1)测试要求输出容量:16路输出形式:单端输出,16路输出共用驱动回线驱动输出电压:+23V~+20V(16路全部输出且带负载时电压不低于+20V)混电测试时在任意一路中混入10V的电压,板卡依然可以正常工作。2)测试方案打开IO测试软件,将单断板的16路驱动位全部输出,即设置单断板为满载状态。通过32芯电缆将单断板与联锁机柜测试工装相连。在工装的连接位置处,将17路与32路两两连接起来,并最终连接到IO母板的24VGND上。用万用表在联锁测试工装背面的线包上测试板卡的输出电压。目前所使用的上述方案的缺陷在于:1)由于板卡本身的工作特性,造成人工测试的方法繁杂冗余,存在较大量的重复劳动。2)人工测试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存在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3)各项测试记录都由人工手动录入,存在数据偏差的问题,从而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包括:测试主机、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以及协议转换器;其中:所述驱动测试机笼及采集测试机笼分别与所述测试主机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协议转换器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相连;所述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对应的与待测试的驱动机笼、采集机笼相连。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可以实现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人工测试的劳动强度,还可以规避掉各种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更加可靠、准确的保证板卡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过CAN总线协议实现测试主机、协议转换器及驱动/采集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结果指示机笼切断驱动机笼的24V电源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集结果指示机笼切断采集机笼的24V电源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高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测试主机、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以及协议转换器;其中:所述驱动测试机笼及采集测试机笼分别与所述测试主机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协议转换器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相连;所述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对应的与待测试的驱动机笼、采集机笼相连。还参见图1,该测试平台还包括:与待测试的驱动机笼相连的驱动结果指示机笼,用于完成驱动结果的指示以及驱动机笼电源复位功能;以及,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相连的采集结果指示机笼,用于完成采集结果的指示以及采集机笼电源复位功能。还参见图1,该测试平台还包括: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输出24V电源,分别与驱动测试机笼、以及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输出24V电源以及±12V电源,其中输出的24V以及±12V电源分别接采集测试机笼,同时±12V电源的的GND端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的GND端相连,输出的另一路24V电源分别接采集结果指示机笼与驱动结果指示机笼的电源输入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测试平台采用CAN总线协议,平台内的各个部分均挂在CAN总线下,同时利用协议转换器实现测试主机与采集/驱动板之间沟通通道的建立,协议转换器接收测试主机的测试命令形成各驱动/采集板的驱动/采集命令,接收各驱动/采集板的应答信息形成测试主机的应答信息。请参见图1与图2,所述测试主机内CAN卡的对外接口连接驱动测试机笼的CANB口、采集测试机笼的CANB口、采集结果指示机笼的CAN口、驱动结果指示机笼的CAN口、以及协议转换器的第三CAN口;所述协议转换器的第一CAN口连接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的CANA口,协议转换器第二CAN口连接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的CANB口。其中,CANA和CANB是CAN通信协议的两路通道,采集机笼中的采集板、驱动机笼中的驱动板通过CANA口、CANB口,对应的连入CANA、CANB通道中,以实现信息交互。此外,考虑到采集板、驱动板的总数量为多个,为了便于附图的绘制,图2中仅示意性的给出了三个板卡与协议转换器的连接关系,其中的XX板指代采集板或者驱动板。请参见图3,所述驱动结果指示机笼通过DB9口经外部继电器连接驱动机笼,驱动结果指示机笼通过切断DB9口输出一个继电器结点,由外部继电器实现对驱动机笼的24V电源切断;请参见图4,所述采集结果指示机笼通过DB9口经外部继电器连接采集机笼,采集结果指示机笼通过切断DB9口输出一个继电器结点,由外部继电器实现对采集机笼的24V电源切断。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主机、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以及协议转换器;其中:所述驱动测试机笼及采集测试机笼分别与所述测试主机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协议转换器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相连;所述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对应的与待测试的驱动机笼、采集机笼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主机、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以及协议转换器;其中:所述驱动测试机笼及采集测试机笼分别与所述测试主机相连;所述测试主机通过协议转换器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相连;所述驱动测试机笼、采集测试机笼对应的与待测试的驱动机笼、采集机笼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待测试的驱动机笼相连的驱动结果指示机笼;以及,与待测试的采集机笼相连的采集结果指示机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联锁智能采集驱动板自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主机内CAN卡的对外接口连接驱动测试机笼的CANB口、采集测试机笼的CANB口、采集结果指示机笼的CAN口、驱动结果指示机笼的CAN口、以及协议转换器的第三CAN口;所述协议转换器的第一CAN口连接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的CANA口,协议转换器第二CAN口连接待测试的采集机笼及驱动机笼的CANB口;其中,CANA和CANB是CAN通信协议的两路通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宁韩安平宗宝林赵永清刚建雷程君贾振旺杨玉洁任博慧郝瀚高海光曹忠卓张明亮王林杰周小倩张雯雯魏寒刘元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