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档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56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具有输入元件、输出元件、三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元件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变速器。各行星齿轮组包括中心齿轮元件、行星架元件和齿圈元件。扭矩传递装置包括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的离合器和制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桨叶同步变桨距的优点①仅用一只伺服电动机取代原来的三 只伺服电动机,省掉了原来变桨距机构中的三只大内齿,三台有内齿 圈的行星齿轮减速机(内齿加工成本高),行星齿轮制造精度高、成 本高;②本方案比原来的安装较开放、直观、检修方便,但也都在机 舱内防风沙雨雪;③变桨距转角小.,所以对于各齿轮来说转速低而少, 不易坏;④制造容易,有利降低成本,有利于风电普及发展;⑤各桨 叶始终被同一大齿轮控制在同步之中,变桨距的同步性,是减少风力 机震动的重要因素。附图说明一幅图是多桨叶同步变桨距的剖面图。多桨叶同步变桨距本专利技术属于风力机叶片变桨距装置,仅用单一伺服电动机实现多 桨叶同步变桨距。现有三叶风力机每一叶片似乎都用单独的一只伺服电动机、蓄电 瓶、行星减速系统、大型内齿圈,及单独的电子控制等,结构紧凑, 但都分别各自独立,所以在制造成本、技术难度、故障率和检修等问 题,有待改进,但在电子控制系统、如光电编码器、非接触式位移传 感器等仍然需要。 '本专利技术目的,力求降低制造成本、技术难度、故障率,力求便于 检修。方案仅用一台伺服电动机和配套电瓶、 一只蜗轮、 一只大齿 轮、 一套电子控制板就可实现各桨叶同步变桨距。同步变桨距比单独各桨叶独立变桨距还有一个显著优点保证各 桨叶在变桨距过程中,始终趋于一致,完全避免了由于单独变桨万一 其中一桨叶出现故障,依靠电子的冗余设置来延缓补救,各桨叶很可 能因震动而更趋各桨距角度不一致;不一致,也是震动源。图的上侧边,仅仅画出了桨叶柄A的下端部分,l是蜗轮(1/3齿圈),2是蜗杆,2a是轴承,3是小齿轮(斜齿),4a是轴承,4 是大齿轮(斜齿),5是伺服电动机,5a是电机的主动齿轮(与大齿 轮4啮合)。由此可知轴毂B上分布着(互间120° )三个桨叶,它们的叶 柄A,都可通过蜗轮l、蜗杆2、小齿轮3,每一桨叶的小齿轮3均布元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互联;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区域中至少 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二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区域中 至少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三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区 域中至少一个区域内,所述第四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二、第三、第四和第 五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五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内,以及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第三、第四和第五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内;并且其中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制动器有选择性地接合,以在所述输入元件 与所述输出元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进档和至少 一个倒档。附图说明图l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和 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档变速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其中在总共几个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 的部分,图l中示出了具有内燃机或电动机12、液力变矩器或飞轮14、 变速器16和主减速机构18的动力系10。变速器16包括输入轴或元件20、行星齿轮装置22和输出轴或元件 24。行星齿轮装置22包括行星齿轮组26、 28和30,以及六个可选择性接 合的扭矩传递机构32、 34、 36、 38、 40和42。输入轴20与设置在液力变 矩器14内的传统涡轮传动地连接。输出轴24与主减速机构18传动地连 接。如车辆变速器领域内所公知的,主减速机构18设有驱动车辆车轮的 输出轴。弹簧2处于压縮状态。因为与弹簧2接触的每一圈螺牙都受到轴向压力,因此 可产生远大于普通螺纹连接中仅靠螺纹齿配合所产生的轴向力。该轴向压力能 有效防止螺纹紧固件之间由于转动所可能导致的松动。 本实施例中,R=0.5, d=l.l, d, =1.5, D=5。实施例2:实施例2中,外螺纹件l为螺栓,内螺纹件3为开有螺孔的电梯导轨底板, 通过根据本实施例2实施的螺纹连接结构将电梯导轨4固定在导轨底板上。电梯导轨在使用中会因电梯沿其上下滑动而随之产生强烈震动,故需采用 防震的螺纹连接结构防止其因震动而松动导致剪切。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 例同样在外螺纹件1和内螺纹件3之间通过弹簧2相螺纹连接。该弹簧2的弹 簧丝21截面形状为圆,内部阴螺纹31和外部阴螺纹11的螺牙截面形状均为圆 弧。若采用现有标准中通用的的锯齿形螺纹,则其相应的弹簧2的弹簧丝21的 截面形状是菱形;若采用梯形螺纹,则相应的弹簧丝21截面形状是六角形的; 若采用直角梯形螺纹,则相应的弹簧丝21截面形状是半个六角形。在弹簧2经热处理后,弹貧丝21截面形状为圆22的弹簧2所产生的扭曲 变形小,螺牙咬合准确,故优选此弹簧2及与之配合的外螺纹件1和内螺纹件3。使用时,先将弹簧2拧入内螺纹件3中,再将外螺纹件1拧入由弹簧2的 内表面所构成的螺纹结构中,直至外螺纹件1拧入的深度达到使用所需的深度。 弹簧2在使用状态下(压縮状态下)的高度不大于内螺纹件3的螺纹段高度, 即保证弹簧2在使用状态下完全没入内螺纹件3中。弹簧2与外螺纹件1之间 相螺纹配合的部分的高度根据使用情况确定。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相关
的从 业者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接到中心齿轮元件70上,齿圈元件72传动地连接到中心齿轮元件80上。扭矩传递机构32可包括伺服机构(未示出),该伺服机构具有支撑 在壳体中的可选择性操作的活塞(未示出),该活塞适于与多个摩擦盘 或反作用盘100中的一个接合。反作用盘100布置成当扭矩传递机构32接 合时与多个摩擦盘或反作用盘102摩擦地接合。当反作用盘100通过活塞 接合时,反作用盘100将与多个摩擦盘102接合,以在传动地连接到输入 轴20的轴毂104与传动地连接到行星架元件68的壳体106之间形成摩擦接 合。当扭矩传递机构32接合时,输入轴20将与行星架元件68传动地连接。 扭矩传递机构34也可包括伺服机构(未示出),该伺服机构具有支撑在壳体中的可选择性操作的活塞(未示出),该活塞适于与安装到壳 体115的多个摩擦盘或反作用盘112中的一个接合。壳体115联接到齿圏 元件72上。当反作用盘112通过活塞接合时,反作用盘112将与多个摩擦 盘或反作用盘114接合,以在壳体115和传动地连接到输入轴20的轴毂 116之间形成摩擦接合。当扭矩传递机构34接合时,输入轴20将与齿圈 元件7 2和中心齿轮元件8 0传动地连接。扭矩传递机构36也可包括伺服机构(未示出),该祠服机构具有可 选择性接合的流体操作式活塞(未示出)。该活塞(未示出)适于与多个摩擦盘或反作用盘120中的一个接合,当反作用盘120接合时,反作用 盘120将与多个摩擦盘或反作用盘122接合。反作用盘120通过轴毂124与 输入轴20连接,摩擦盘122通过轴毂126与行星架元件78连接。当扭矩传 递装置36接合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包括:    输入元件;    输出元件;    变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壁、第二壁、以及在所述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布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壁相邻,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壁相邻,并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位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各行星齿轮组均具有中心齿轮元件、齿圈元件和支撑多个小齿轮的行星架元件,各所述小齿轮构造成与所述中心齿轮元件和所述齿圈元件都互相啮合,其中所述输出元件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所述行星架元件持续地互联,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所述齿圈元件永久地联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所述中心齿轮元件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所述中心齿轮元件永久地联接到所述变速器壳体上;    其中所述变速器壳体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径向向内,并且在轴向上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界定,所述第二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径向向内,并且在轴向上由所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界定,所述第三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径向向内,并且在轴向上由所述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界定,所述第四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径向向内,并且在轴向上由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壁界定,所述第五区域限定为从所述第三壁径向向内并且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径向向外,并且在轴向上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界定;    第一离合器,可有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所述行星架元件互联;    第二离合器,可有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所述齿圈元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所述中心齿轮元件互联;    第三离合器,可有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所述行星架元件互联;    第四离合器,可有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所述行星架元件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所述齿圈元件互联;    第五离合器,可有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所述行星架元件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所述齿圈元件互联;    制动器,可有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所述齿圈元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互联;    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二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H维特科普JM哈特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