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33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换接头,其包括壳体、支撑组件、电路板以及至少两个插脚组件,各插脚组件依次层叠排布设置,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的第一支撑架和用于安装插脚组件的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电路板分别设于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和底端,壳体连接有若干推导装置,第二支撑架连接有若干导向装置,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导向装置,火线连接片、零线连接片和各插脚组件均与电路板电连接,壳体的顶端开设有若干插孔,壳体的底端对应各个插脚组件开设有若干插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设于转换接头内部的零件的利用率不高和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A Transfer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换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器插头
,尤其涉及一种转换接头。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电子产品的接头设计不完全相同,各国的设计标准也不同,不同国家买的电器不能方便的插到电源上,导致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无法充电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在外出旅游时,此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携带转换接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转换接头将不同类型的插头放置于壳体的内部时,各种不同类型的插头占用壳体内部的空间较多,从而不能提高设于壳体内部的零件的利用率和提高壳体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于转换接头内部的零件的利用率不高和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换接头,其包括壳体、支撑组件、电路板以及至少两个插脚组件,各所述插脚组件依次层叠排布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的第一支撑架和用于安装所述插脚组件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电路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壳体连接有用于推动若干各个所述插脚组件移动的推导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有若干与所述插脚组件一一相对应的导向装置,所述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火线连接片、所述零线连接片和各所述插脚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相对应所述火线连接片和所述零线连接片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壳体的底端对应各个所述插脚组件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推导装置能够驱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插脚组件在有效位置与无效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所述有效位置时,所述插脚组件与外界插座连通;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无效位置时,所述插脚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可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所述导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并径向凸出于所述导向杆;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无效位置时,所述推导装置与所述导向块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端部或者与所述导向块的侧面抵接;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有效位置时,所述推导装置与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端部抵接。可选的,包括第一插脚组件、第二插脚组件、第一推导装置和第二推导装置,所述第一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第一推导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插脚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第二推导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插脚组件的上端。可选的,所述第一插脚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和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引脚,两个所述第一引脚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基座设有允许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推导装置包括第一推导杆和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推导杆设有允许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推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推导杆的侧面且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所述壳体设有允许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推导杆靠近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可选的,所述第二插脚组件包括第二基座、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引脚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端的第三引脚,两个所述第二引脚设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三引脚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第二基座的底端设有推动所述第三引脚转动的推动杆,所述第二基座设有允许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推导装置包括第二推导杆和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推动杆设有允许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四滑动槽,所述第二推动件设于所述第二推导杆的侧面且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所述壳体设有允许所述第二推动件滑动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所述第二推导杆靠近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的下盖,所述下盖连接有用于允许单个所述插脚组件伸出所述壳体外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压盖和限位块,所述压盖设有两个允许所述第一引脚穿过的第一穿孔和两个允许所述第二引脚穿过的第二穿孔;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分别设有相对应所述第一引脚的底端设置的第一导向斜面和相对应所述第二引脚的底端设置的第二导向斜面。可选的,所述第三引脚卡设于所述压盖的底端,且所述第三引脚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压盖转动连接;所述压盖设有允许所述推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引脚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有若干与所述插脚组件相对应的导电杆,所述电路板与各个所述插脚组件通过对应的所述导电杆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安全保护门和两个第二安全保护门,两个所述第二安全保护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全保护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全保护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安全保护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侧面连接有第三安全保护门,所述第三安全保护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五弹性元件。可选的,所述第一安全保护门的一侧设有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安全保护门的另一侧设有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对称设置的第四导向斜面,且两个所述第四导向斜面分别位于所述火线连接片和所述零线连接片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安全保护门设有两个第五导向斜面,所述第五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五导向斜面位于所述火线连接片或者所述零线连接片的正上方;所述第三安全保护门设有两个第六导向斜面,两个所述第六导向斜面分别与所述火线连接片和所述零线连接片对应设置。可选的,还包括第三插脚组件,所述第三插脚组件包括第三基座、支撑壳和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三基座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三基座连接有第三推动件,且所述第三推动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两个所述第四引脚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底端,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允许所述第三推动件滑动的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基座与所述第三推动件之间连接有第六弹性元件;所述支撑壳设有两个导向孔,各个所述第四引脚卡设于对应的所述导向孔,所述支撑壳设有允许所述第三基座滑动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壳的高度。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设有若干USB口,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设有与所述USB口相对应的插孔。可选的,所述上盖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容纳有一组保险丝,所述空腔的外侧连接有盖体。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转换接头,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用于安装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从而外部的插头可以插设在安装于第一支撑架上的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第二支撑架连接有若干导向装置,壳体连接有若干推导装置,各个插脚组件在推动装置的推动作用下沿着导向装置滑出至壳体的外部,从而实现各个插脚组件与外界插座的插接;第二支撑架的底端连接有电路板,从而能实现火线连接片、零线连接片和各个插脚组件的通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转换接头由于包括支撑组件,电路板、各个插脚组件、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均设置于支撑组件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转换接头具有内部空间利用率高和设于其内部的零件的利用率高的优点,使得转换接头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组件、电路板以及至少两个插脚组件,各所述插脚组件依次层叠排布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的第一支撑架和用于安装所述插脚组件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电路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壳体连接有若干用于推动各个所述插脚组件移动的推导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有若干与所述插脚组件一一相对应的导向装置,所述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火线连接片、所述零线连接片和各所述插脚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相对应所述火线连接片和所述零线连接片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壳体的底端对应各个所述插脚组件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推导装置能够驱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插脚组件在有效位置与无效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所述有效位置时,所述插脚组件与外界插座连通;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无效位置时,所述插脚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组件、电路板以及至少两个插脚组件,各所述插脚组件依次层叠排布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的第一支撑架和用于安装所述插脚组件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电路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壳体连接有若干用于推动各个所述插脚组件移动的推导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有若干与所述插脚组件一一相对应的导向装置,所述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火线连接片、所述零线连接片和各所述插脚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相对应所述火线连接片和所述零线连接片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壳体的底端对应各个所述插脚组件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推导装置能够驱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插脚组件在有效位置与无效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所述有效位置时,所述插脚组件与外界插座连通;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无效位置时,所述插脚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所述导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并径向凸出于所述导向杆;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无效位置时,所述推导装置与所述导向块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端部或者与所述导向块的侧面抵接;当所述插脚组件处于有效位置时,所述推导装置与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端部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脚组件、第二插脚组件、第一推导装置和第二推导装置,所述第一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第一推导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插脚组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插脚组件滑动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第二推导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插脚组件的上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和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引脚,两个所述第一引脚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基座设有允许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推导装置包括第一推导杆和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推导杆设有允许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推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推导杆的侧面且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所述壳体设有允许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推导杆靠近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脚组件包括第二基座、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引脚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端的第三引脚,两个所述第二引脚设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三引脚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第二基座的底端设有推动所述第三引脚转动的推动杆,所述第二基座设有允许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推导装置包括第二推导杆和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导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推动杆设有允许所述导向装置通过的第四滑动槽,所述第二推动件设于所述第二推导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良冠李小龙潘英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万旅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